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7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30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65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1 毫秒
81.
引起甘肃及邻省青稞和燕麦鞘腐病的病原菌为无性型真菌anamorphic fungi中一未描述的丛梗丝孢菌moniliaceous hyphomycete。该菌分生孢子梗无色,散生,直立或匍匐;交互、叉状、聚伞状或帚状分枝。产孢细胞簇生于分生孢子梗末级分枝顶端成指状或掌状,顶部常具齿状着孢点,全壁芽生式产孢。分生孢子无色、单胞,罕有一个隔膜,近球形、卵圆形、倒梨形、纺锤形、葫芦形或不规则形,表面具网状脊或疣突,在孢梗顶端常聚集成葡萄状。分生孢子群体白色,随培养物老化,渐变为淡黄色。本菌与葡萄孢属Botrytis及其他Botrytis-like形态相似属明显不同,故建立指葡孢霉属Dactylobotrys(新属);模式种为禾生指葡孢霉Dactylobotrys graminicola(新种)。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菌物标本馆(HMAS 245110,主模式)和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植物病害标本室(GAPP 1131,等模式)。  相似文献   
82.
缺氧诱导因子(HIF-1alpha)是肿瘤细胞生长过程中重要的调控因子,研究其作用机制有利于实现对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HIF-1alpha可引起多种基因转录,使肿瘤细胞耐受低氧环境,进而使癌症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产生耐受反应,最终影响治疗效果,甚至 放弃治疗。因此,以HIF-1alpha为靶点是治疗肿瘤的重要手段和方法。本文对HIF-1alpha的基本概况及其主要信号通路(PI3K 通路、 HSP90 通路及MAPK通路)以及不同通路抑制剂(如LY294002、17AAG、PD98059、U0126、SB203580、SP600125 等)进行综述,并 对HIF-1alpha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目标教学法在护理教学查房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以培养护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并且提高实践工作能力。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4年9月在急诊科实习的护生120人为研究对象,在实习之初,按照随机的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人。在查房中,观察组实施目标教学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教学法。实习结束后,调查两组护生对查房时教学与课堂效果的满意程度,记录两组护生病历书写的质量以及在实习结束后,通过考核,统计两组护生的在理论成绩、基础护理成绩、专科护理成绩以及护理综合技能方面的成绩,然后对所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以探讨目标教学法在护理教学查房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从查房时教学的满意程度及对课堂效果的满意程度来看,观察组都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历书写优良的人数为48,优良率为80%,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生的理论成绩、基础护理成绩、专科护理成绩及护理综合技能的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目标教学法是一种科学、合理并且适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新型教学法,应用于护理教学查房中,能提高护生的主动性,激发护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掘其潜能,做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从而提高学习者的自身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剂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浸润转移的关系,为乳腺癌的临床治疗及预后预测提供基础。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80例,对所选病例的乳腺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乳腺组织样本进行检测。观察并比较不同乳腺组织中MMP-2,MMP-7、MMP-9、TIMP-1及TIMP-2 m 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乳腺组织相比较,乳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MMP-2、MMP-7、MMP-9,TIMP-1及TIMP-2 m RNA的表达显著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组织中MMP-2、MMP-7、MMP-9、TIMP-1及TIMP-2 m RNA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肿瘤范围扩大,MMP-2、MMP-7和MMP-9 m RNA的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5),而TIMP-1和TIMP-2 m RNA表达无显著变化(P0.05)。随着淋巴结转移进展,MMP-2、MMP-7和MMP-9 m RNA的表达显著增加(P0.05),而TIMP-1和TIMP-2 m RNA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MMP-2、MMP-7、MMP-9、TIMP-1和TIMP-2的m RNA在乳腺癌组织中呈高表达,这可能与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有关,而MMP-2、MMP-7和MMP-9可能有助于预测乳腺癌的侵袭行为。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究血栓通配合康复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cerebral arterial thrombosis,CAT)恢复期患者肢体康复的疗效情况。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84例CAT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单纯采用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服用血栓通配合治疗,分别观察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各项基本指标并对比研究。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月后Barthel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3、6个月Barthe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月后肢体Fugl-Meyer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3、6个月肢体Fugl-Meyer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照组出院时上肢依然未完全恢复。通过对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观察组生活质量的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采用血栓通药物配合适当的康复训练疗效较好,术后肢体恢复理想,值得作为治疗CAT的首选方法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6.
视网膜是一薄而半透明的、具有多层结构的神经组织,位于眼球后2/3部的内侧面。向前延伸达睫状体,止于不规则边界。Muller细胞是脊椎动物视网膜内最主要的神经胶质细胞,它贯穿整个视网膜。Muller细胞对于维持神经元的完整性、代谢、内环境稳态以及信号转导等均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视网膜病变时,Muller细胞参与整个过程,并且在视网膜的各种疾病中都发现伴有Muller细胞的神经胶质增生反应。Muller细胞同时也调控视网膜病变的整个过程。Muller细胞膜上的神经递质受体、谷氨酸受体、门控电压通道、所合成分泌的营养因子及自的身增殖分化都发生改变。近年来人们对Muller细胞的认识越来越多,研究的方向也从细胞的微观结构、主要功能转变成Muller细胞对不同视网膜病变过程的参与调控。本文对视网膜Muller细胞的形态和生理功能,病理状况下Muller细胞发生的改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7.
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2个龙生型花生高油酸种质与低油酸珍珠豆型品种杂交组合F2的油酸、亚油酸含量及其比值(O/L值)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花生油酸、亚油酸含量的遗传均表现为1对主基因加性-显性模型。控制油酸含量主基因的加性、显性效应值和遗传率在组合I中分别为8.6281、-2.0164和65.26%,在组合II中则分别为10.6638、1.0652和71.39%;控制亚油酸含量主基因的加性、显性效应值和遗传率在组合I中分别为8.0327、1.2858和73.64%,在组合II中则分别为9.0885、-1.0826和71.59%。O/L值的遗传表现为2对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模型。2对主基因的加性效应值分别为0.6855、0.6814(组合I)和1.6842、0.8835(组合II),显性效应值分别为-0.6838、0.024(组合I)和-1.6559、-0.5127(组合II);加性×加性效应(i)、加性×显性效应(jab)、显性×加性效应(jba)、显性×显性效应(l)分别为0.6812、0.024、-0.6803、-0.0244(组合I)和0.8822、-0.5124、-0.8594、0.496(组合II);组合I、II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82.57%和88.64%。  相似文献   
88.
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 HPV)感染是导致性传播疾病的常见原因,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首次报道生殖器HPV感染与宫颈癌之间的联系,认为HPV感染是95%以上宫颈癌变的高危因素。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对HPV致癌机制的研究不断深入,取得大量有价值的成果,现就HPV的致癌途径与协同因素探讨宫颈癌的发病机制以及对HPV检测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9.
太子河水体中多环芳烃分布与污染源解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振荡提取-硅胶柱净化-HPLC荧光(FLD)/二级阵列检测器(DAD)检测法测定了太子河水中USEPA16种优控多环芳烃(PAHs)的含量。结果表明,枯水期(4月)、丰水期(7月)和平水期(10月)太子河水中PAHs总浓度分别为454.5~1379.7、1801.6~5868.9和367.0~5794.5ng.L-1,同国内外河流相比,太子河水中PAHs污染较严重,且具有明显的季节分布特征,丰水期PAHs浓度远高于枯水期。丰水期、平水期和枯水期太子河水中均以2~3环PAHs为主,但不同季节代表性PAHs的种类不同。污染来源分析表明,枯水期太子河水中PAHs主要来源于石油污染,丰水期和平水期主要来源于石油源和燃烧源的混合源。  相似文献   
90.
魏氏拟尾柱虫腹皮层纤毛器微管胞器的形态及形态发生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娄慧玲  高巍  倪兵  顾福康 《动物学报》2007,53(4):742-749
应用荧光紫杉醇直接荧光标记和抗α-微管蛋白抗体免疫荧光标记显示,魏氏拟尾柱虫(Paraurostyla weissei)腹面皮层纤毛器微管胞器由口围带、波动膜、额腹横棘毛和左右缘棘毛等纤毛器微管、纤毛器基部附属微管等组成。其中口围带基部微管包括小膜托架、小膜附属微管;额腹横棘毛和左右缘棘毛基部附属微管包括前纵微管束、后纵微管束和横微管束,它们由各自的纤毛器基部向皮层细胞质不同方向发射,形成腹皮层表面下微管网。结果表明,魏氏拟尾柱虫的纤毛器骨架、纤毛器附属结构也是一类以微管蛋白为基本成分的微管胞器,其中缘棘毛基部附属微管具有不同于其他纤毛虫(例如棘尾虫)中所观察到的同种微管胞器的建构特征。形态发生中,前仔虫口围带在老结构位置形成,其结构建成与部分老口围带的更新有关;老缘棘毛的结构物质对新的左、右缘棘毛的发生可能具有定位作用及物质贡献,但此后新的左、右缘棘毛列分别在老缘棘毛的右侧形成,而并非是在老缘棘毛位置分化的。在有些细胞中,新的左缘棘毛左侧另有一列棘毛,这可能是形态发生中老的左缘棘毛退化不完全产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