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8篇
  免费   120篇
  国内免费   530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68篇
  2018年   64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81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9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11篇
  1978年   6篇
  1965年   9篇
  1964年   11篇
  1958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971.
<正>宝天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简称宝天曼保护区)位于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111°53′–112°E,33°25′–33°33′N),地处暖温带向北亚热带的过渡区,是中原地带少有的保存较完整的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生态区,包括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等植被类型(宋朝枢,1994)。宝天曼保护区的兽类和鸟类多样性资源自王正用等(1993)和宋朝枢(1994)报道后至今再未见系统性报道,目前在该区域缺乏野生兽类和鸟类多样性资源的深入调查和长期监测。  相似文献   
972.
<正>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及后续次生地质灾害(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堰塞湖等)不仅给地震灾区人民造成了巨大生命和财产损失,也对该区域的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造成了长期的严重影响(欧阳志云等,2008)。地震发生地所属的岷山和邛崃山系是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区域,区域内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是大熊猫(Ailuopoda melanolcuca)和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e)等珍稀野生动物的主要分布区(国家林业局,2006)。根据遥感影像数据,汶川地震及其所引起的各种次  相似文献   
973.
研究了不同发酵条件对于产吲哚金黄杆菌(Chryseobacterium indologenes)生产蛋白质谷氨酰胺酶能力的影响,酶的分离和初步的应用。通过考察种子的生长曲线,发酵的温度、转速、摇瓶装液量,碳源和氮源,得出最大产酶能力的发酵条件为:30℃,200r/min,装液量25ml/250ml,蔗糖为碳源,多聚蛋白胨为氮源,发酵10~12h。初步分离研究表明在4倍超滤浓缩和4倍乙醇沉淀条件下,酶活力回收率均为最高,分别为84.99%和76.07%。该酶与酪蛋白37℃温育2h时,酪蛋白的脱酰胺度为41.03%,到24h后,脱酰胺度不再增加,并且酪蛋白的溶解性也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974.
PCR是体外酶促合成特异DNA片段的一种方法,引物的优劣直接关系到PCR的特异性与成功与否。传统的PCR引物设计软件基本上忽略了DNA聚合酶与引物/模板的亲和性对PCR效率的影响。为揭示DNA聚合酶与引物/模板的相互作用是否对PCR的效率有影响,通过构建Taq DNA 聚合酶与不同序列引物/模板DNA相互作用的三维结构模型,采用MM/GBSA方法计算复合物的结合自由能,以结合自由能为参数,为人血清白蛋白基因(Human Serum Albumin gene,HSA gene)和结核杆菌pyrF基因(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pyrF gene)设计了PCR引物。PCR实验结果表明,引物的PCR效率与结合自由能相关:引物与聚合酶的结合自由能越低,PCR实验的效率相对越高。这说明DNA聚合酶与引物/模板的相互作用对PCR效率有重要影响。因此,引物/模板DNA与聚合酶的结合自由能可以作为PCR引物设计的新参数。  相似文献   
975.
目的建立稳定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FP)的细胞株;构建短发夹RNA(shRNA)表达质粒并观察其对内源性GFP的抑制作用。方法转染pEGFP-N1至HepG2细胞,利用G418筛选获得稳定表达GFP的细胞株(HepG2.GFP);设计合成针对GFP基因的siRNA对应的DNA片段,插入转录载体pTZU6 1,构建shRNA表达载体pSHGFP,转染HepG2.GFP,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荧光强度,以western blot检测GFP蛋白水平,以RT-PCR检测mRNA水平。结果利用PCR方法从HepG2.GFP细胞基因组DNA中检测到GFP基因;pSHGFP能够显著抑制该细胞中GFP的表达。结论GFP基因成功整合至HepG2细胞基因组中,pSHGFP能够显著抑制内源性GFP的表达,该系统能够用于RNA干扰机制等研究中。  相似文献   
976.
乳腺癌组织抑癌基因PTEN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PTEN基因在人乳腺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原位杂交法,对70例乳腺癌组织PTEN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进行分析.结果 15例乳腺良性肿瘤均见PTENmRNA和蛋白表达,其阳性率为(100.0% 15/15);70例乳腺癌组织中PTEN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降低,阳性率分别为51.4%(36/70)和47.1%(33/7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PTEN基因表达下调与乳腺癌的组织学分级,TNM分期和腋淋巴结转移有关,而与肿瘤的大小和ER、PR状况无关.乳腺癌PTEN mRNA表达检测结果与PTEN蛋白相似.结论乳腺癌中存在PTEN基因表达异常,PTEN表达下调与乳腺癌的进展、转移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977.
在动物细胞中,抑制非同源末端连接(Non-homologous end joining, NHEJ)修复途径,可以提高同源重组(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HR)修复基因组双链断裂(Double-strand brakes, DSBs)的发生概率。为了提高绵羊胚胎成纤维细胞的HR效率,针对NHEJ修复途径中的关键因子Lig4(DNA ligase 4)基因,本文设计合成4个具有靶向性的siRNA(Small interfering RNA)。绵羊胚胎成纤维细胞经电转染导入siRNA,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筛选出有效抑制Lig4基因表达的2个siRNA。应用质粒重连法检测HR修复效率,将I-SceⅠ酶线性化的HR质粒和siRNA共转染绵羊胚胎成纤维细胞,经72 h培养及流式细胞仪检测,与对照组细胞比较,结果表明HR质粒重连效率提高了3~4倍。瞬间干扰Lig4基因的表达可提高HR质粒重连效率,为改善绵羊胚胎成纤维细胞基因打靶效率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78.
目的:了解我国9省区成年居民鱼虾类食物消费现状及其变化趋势。方法:研究资料来源于1991—2011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选择参加8轮调查并有完整膳食调查数据的18~59岁成年居民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鱼虾类食物消费率、鱼虾类食物消费人群的摄入量现状及变化趋势,并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版)鱼虾类食物推荐摄入量进行比较。结果:1991—2001年间,调查人群鱼虾类食物消费率上升了38.9%、鱼虾类食物消费人群的摄入量中位数增加了13.3 g;鱼虾类食物摄入量达到《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版)鱼虾类食物推荐摄入量下限的人群比例上升47.0%。结论:中国9省区成年居民鱼虾类食物摄入发生显著变化,但仍远未达到《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版)鱼虾类食物推荐摄入量的要求,应进一步增加鱼虾类食物摄入量。  相似文献   
979.
以液化丙烷为溶剂,对亚临界萃取小麦胚芽油的工艺进行了优化,并开展了中试放大研究。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对亚临界萃取的料液比、萃取温度和萃取时间进行了优化,确定最佳工艺参数为萃取时间65min、料液比1∶8、萃取温度45℃,出油率为88.68%。在萃取工艺优化的基础上,设计了适合工业化生产的三级罐组逆流萃取工艺,每罐萃取20min,温度45℃,以1∶1.5的料液比逆流萃取,小麦胚芽油的出油率为90.7%,每个萃取周期的溶剂用量仅为物料的1.5倍,与小试工艺料液比1∶8相比,每个萃取周期减少80%的溶剂用量,极大地降低了混合油脱溶的能耗。  相似文献   
980.
为了解再引入朱鹮(Nipponia nippon)种群的分布与扩张情况,本研究对董寨再引入朱鹮野外种群的繁殖巢址进行了调查研究。在2014到2022年间,共调查统计了84个野化放飞朱鹮及其后代的繁殖巢址,使用圆形分布法分析了巢址与放飞点的相对方位和集中程度,并根据全部巢址的空间分布,使用固定核空间方法计算得到巢区(95%巢址所在区域)与核心巢区(50%巢址所在区域)的分布范围和面积。将巢址图层、土地覆盖图层以及数字高程模型叠加,观察朱鹮巢址选择的生境偏好,并使用单样本t检验判断了巢址平均海拔与巢区海拔间的差异。结果显示,繁殖巢址与放飞点平均距离(平均值 ± 标准差)(12.82 ± 14.11)km(n = 84),平均方位角(平均值 ± 标准差)为(138.99 ± 82.44)°(瑞利检验:Z = 10.60,P < 0.01)。核心巢区与巢区面积分别为74.43 km2和549.66 km2。巢址平均海拔(平均值 ± 标准差)(103 ± 43)m,显著低于巢区内平均海拔(t =﹣5.48,df = 83,P < 0.01)。巢址的分布主要位于水稻田和森林的交界区域。逐年繁殖区域分布图显示,繁殖区域基本朝向西北-东南方向扩张,与圆形分布分析结果一致。本研究描述了董寨再引入朱鹮种群繁殖巢址的分布特征与扩张趋势,可以为野外朱鹮潜在繁殖地和栖息地的保护提供参考,优化保护工作中的人力物力资源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