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9篇
  免费   116篇
  国内免费   52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9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11篇
  1978年   6篇
  1965年   9篇
  1964年   11篇
  1958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1.
性腺机能调节的生化过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着重从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对性腺机能的直接作用;性组织细胞膜的腺苷酸环化酶系统(ACS)的脱敏作用;以及性激素代谢酶等方面简要综述了近年来有关性腺机能调节的分子生物学机理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1986年5月4日—5月19日,湖北省襄阳县发生七起以成人为主的流行性腹泻,发病98例,患病率为47.1%。发病涉及各年龄组,以青壮年为主。取18名患者粪便作细菌培养,未发现致病菌。而有50%(9/18)的粪便际本在电镜下观察到约75nm的轮状病毒颗粒;72.2%(13/18)的粪便标本聚丙烯酰胺电泳(PAGE)检测呈阳性,病毒核酸图象与普遍轮状病毒核酸图象十分不同;患者双份血清补体结合试验表明57.1%的病人恢复期血清产生对分离株轮状病毒的抗体。因此,可以确定,本次流行性愎泻爆发流行的病原是成人轮状病毒(ADRV)。  相似文献   
13.
黄成就  张永田   《广西植物》1992,12(4):301-307
<正> 细柄柯 细柄石栎 Lithocarpus collettii (Hook. f.) A. Camus, Chcnes Atlas 3, Expl. pl. 117.1948 et Texte 3: 1025. 1954. Quercus spicata var. collettii Hook. f. Fl. Brit. Ind. 5: 610. 1888: King in Ann. Roy. Bot. Gard. Calc. 2 : 49. pl. 42. f. 5—6.1889.  相似文献   
14.
黄成就   《广西植物》1992,12(3):215-216
海南黄皮(新种) 灌木或小乔木,高2—5米,小枝、果序轴及小叶均被灰白色柔毛。叶互生,聚集于枝顶部,通常有小叶21—29片,小叶互生,有时对生,位于叶轴下部的较小,有时近圆形,最小的长与宽均约4毫米,向顶部的渐增宽且延长,斜椭圆形,长达20毫米,宽约10毫米,两  相似文献   
15.
16.
光木耳和琥珀木耳种间营养缺陷型原生质体融合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韩新才  杨新美 《真菌学报》1991,10(3):223-230
  相似文献   
17.
九宫山位于幕阜山脉的中段,是赣鄂两省的分水岭,南坡在江西省的武宁县境内,北坡归湖北省的通山县管辖。目前,南坡的森林植被已遭破坏,北坡的相当繁茂,并已于1981年被通山县划定为自然保护区。九宫山北坡的地理位置为北纬29°20′—29°25′,东经114°33′—114°47′,植被区划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但这里典型的常绿林很少,而以常绿树种为主要建群种的常绿落叶阔叶林却广泛分布。这些类型森林的种群结构状况如何?演替的趋向怎样?本文研究了这个  相似文献   
18.
楝科物质对亚洲玉米螟幼虫取食和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近年来植物成分对昆虫行为和生长发育的影响很受人们重视。对印楝(Azadirachta indica)的研究证明其含有多种杀虫物质(Schmutterer和Ascher等,1981)。国外报道与印楝为近缘种的苦楝(Melia azadirach)也对昆虫有拒食和干扰生长发育的作用(Schmutterer,1981;Tu和Rueda等,1981),并从中分离出了多种活性物质(Cox,1981)。我国也曾研究应用苦楝防治害虫(中国土农药志编辑委员会,1959),最近证明川楝(Melia toosendan)中成分对水稻三化螟有内吸致毒和拒食作用(赵善欢和张  相似文献   
19.
从杂交高粱及其亲本的PEP羧化酶、丙酮酸磷酸二激酶、NADP-苹果酸酶和NAD-苹果酸脱氢酶活性比较了它们的光合碳代谢特性,也比较了它们在光合强度、CO_2补偿点和产量指标上的差异,分析了不同组合的杂种的叶面积和产量构成因素在各生育期的变化。高产的杂交种比其亲本有较高的关键酶活性、高光合强度和低的CO_2补偿点,其光合特性具有超亲优势,并在这些优势和增加体内物质向穗内分配的基础上增加了穗粒数。  相似文献   
20.
从六十年代初期,人们就开始试图从化学成份方面进行放线菌分类,近年来这方面的报导已日益增多,Lechevalier等人(1966,1967)分析了600多株放线菌的细胞壁(正体细胞)成分及正体细胞糖的组成,据此,并将放线菌的许多属作了类型上的划分。由于细胞化学成分稳定、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