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0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32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3篇
  1963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6年   3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71.
孟繁林  乔庐东  梁磊 《生物磁学》2011,(21):4103-4105
目的:探讨尿动力学检查在了解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 (Chronic abacterial prostatitis/chronic pelvic pain syndrome, CPPS) 患者中下尿路症状(LUTS)产生原因的作用。方法:对36例难治胜慢性前列腺炎/盆腔疼痛综合征患者行尿流动力学压力-流率测定,同步测定膀胱压、逼尿肌压、同步肌电图测定,了解其症状产生的原因。结果:36例患者中,尿动力学证实膀胱出口梗阻14例(39%);逼尿肌过度活动者8例,其中有7例与BOO同时存在;假性逼尿肌尿道外括约肌协同失调6例(16.7%);逼尿肌收缩力低下者5例(13.9%)。结论:对难治性CPPS患者进行尿动力学检查有助于对此类患者LUTS产生的原因进行鉴别。从而可以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  相似文献   
72.
目的:总结交通事故伤中胫腓骨骨折的流行病学分类、特点及救治注意事项。方法:对136例交通事故伤中胫腓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交通事故致胫腓骨骨折以多发伤及复合伤多见,经早期彻底清创、恰当的骨折固定、抗生素应用等,治愈77例,截肢2例,伤口浅表感染6例,骨髓炎1例。结论:交通事故伤中胫腓骨骨折大多伤情严重,感染率高,且开放性居多,早期及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是取得良好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73.
目的:总结交通事故伤中胫腓骨骨折的流行病学分类、特点及救治注意事项。方法:对136例交通事故伤中胫腓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交通事故致胫腓骨骨折以多发伤及复合伤多见,经早期彻底清创、恰当的骨折固定、抗生素应用等,治愈77例,截肢2例,伤口浅表感染6例,骨髓炎1例。结论:交通事故伤中胫腓骨骨折大多伤情严重,感染率高,且开放性居多,早期及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是取得良好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74.
研究了外源甜菜碱对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DLL1耐盐性的影响并对其渗透保护机制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结果表明培养基中添加甜菜碱可以改善DLL1细胞在高盐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添加150mg/L的甜菜碱可以使DLL1在1.2mol/L NaCl的基础盐培养基中生长,添加10mg/L的甜菜碱就足以显著缩短渗透胁迫条件下DLL1细胞的延滞期和代时,增加生长量;和不添加对照相比,延滞期由24h缩短到6h,代时由60min缩短到35.7min,最大生长量OD610由1.29增长到1.57。在渗透胁迫条件下,细胞从外界快速吸收外源甜菜碱来代替自身相容性溶质的合成。  相似文献   
75.
一个新的高温产氢菌及产氢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利用Hungate滚管技术从西藏山南地区热泉淤泥中分离到一株高温产氢的厌氧发酵细菌T42。菌株T42革兰氏染色反应为阴性,但KOH裂解试验证实其为革兰氏阳性杆菌。菌体大小为0.7μm~0.9μm×3.2μm~7μm,不运动,不产芽孢。其生长温度范围为32℃~69℃,最适生长温度为60℃~62℃,生长pH范围为5.0~8.8,最适生长pH为7.0~7.5,代时30min。有机氮源是T42菌株的必需生长因子。菌株T42利用淀粉、纤维二糖、蔗糖、麦芽糖、糊精、果糖、糖原和海藻糖等底物生长并发酵产氢,发酵葡萄糖的终产物为乙酸、乙醇、H2和CO2。G C含量为31.2mol%。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菌株T42与Thermobrachium celere和Caloramator indicus位于同一分支,生理生化特征也表明菌株T42应是Thermobrachium属的一个新菌株,在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的保藏号为AS1.5039。菌株T42的最佳产氢初始pH为7.2,最佳产氢温度为62℃,其氢转化率为1.06mol H2/mol葡萄糖,最大产氢速率为24.0mmol H2/gDW/h。20mmol/L的Mg2 和2mmol/L的Fe2 可分别提高菌株T42的产氢量20%和23.3%,而Ni2 对其产氢无明显的作用。当菌株T42和热自养甲烷热杆菌(Methanothermobacter thermautotrophicus)Z245共培养时,由于降低了氢分压,使其葡萄糖利用率和氢产量分别提高1倍和2.8倍,发酵产物乙酸和乙醇的比例也从1提高到1.7。  相似文献   
76.
对玉米Hz85(O2/O2)和 Hz85(o2/o2)以及S7913(O2/O2)和 S7913 (o2/o2)两种不同核背景下的近等基因系(NIL),采用cDNA芯片杂交技术研究玉米o2突变基因及赖氨酸形成和胚乳发生相关基因在RNA水平上的表达差异。在两套NILs中检测到共同的表达差异克隆87个,对其序列分析得到26个TUGs(tentative unique genes)、11个未命名蛋白和6个新序列。这些TUGs分别参与了生长发育、胁迫响应、物质运输、信号转导、电子传递链、细胞防御、代谢等细胞过程,以及作为细胞组分和贮存蛋白。基于O2/o2 NILs间胚乳发育中基因表达的差异,讨论了o2籽粒中的不透明粉质胚乳形成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77.
玉米DEAD-box RNA解旋酶基因的克隆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EAD-box RNA解旋酶参与RNA转录、前体mRNA剪切、核糖体发生、核质运输、蛋白质翻译、RNA降解等重要的生命活动.根据本室在S-Mo17Rf3Rf3cDNA芯片研究中,检测到花粉发育后期RNA解旋酶上调表达的结果,应用RACE技术从S-Mo17Rf3Rf3花粉中克隆得到该RNA解旋酶基因全长cDNA,命名为ZmRH2并在GenBank注册登记 (DQ327709).序列分析表明:该cDNA全长1 652bp,从第163 bp开始到1 386bp含有一个开放阅读框,编码407个氨基酸.其编码的蛋白质具有DEAD-box RNA解旋酶特有的9个保守模体,与水稻、拟南芥和豌豆中的DEAD-box RNA解旋酶的氨基酸序列存在着很高的同源性.RT-PCR分析表明,该基因在近等基因系S-Mo17Rf3Rf3和S-Mo17rf3rf3的叶、根、和雌穗中的表达没有差异,但在花丝和花粉中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8.
红火蚁入侵草坪过程中蚂蚁类群变动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观察研究了红火蚁入侵草坪之后蚂蚁群落结构的变动趋势。对各处理区在不同时期的蚂蚁优势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区相比红火蚁入侵后各处理区的蚂蚁优势种发生了明显改变,红火蚁替代了原来的优势蚂蚁种类,并在数量上占主导地位,而且各处理区的蚂蚁类群多样性、均匀度降低,优势度明显增大。通过分析红火蚁入侵过程中各处理区的蚂蚁类群相似性,表明轻度发生区与对照区的蚂蚁类群相似性系数q一直处在0.25-0.50之间,为中等不相似;中度发生区与对照区的蚂蚁类群相似性系数q一直处在0.075-0.444之间,为中等不相似或极不相似;重度发生区与对照区的蚂蚁类群相似性系数q一直处在0.0-0.222之间,为极不相似,这也说明了不同的红火蚁危害程度对本地蚂蚁类群结构的影响是不同的,红火蚁种群数量越大,对本地蚂蚁类群的影响也越大,排挤或取代它们所需要的时间也越短。  相似文献   
79.
针对生物威胁的现场处置工作,建立气溶胶芽胞表面滞留抗力的智能预测模型,以准确预测环境表面芽胞污染状况,为大规模的现场洗消任务提供重要依据,有利于实现及时反应、恰当反应和准确防护的目标。以枯草杆菌芽胞为试验菌,在气溶胶实验室进行芽胞的环境因素暴露及活力测定,以模拟环境中芽胞抗力变化规律数据为依据,采用Matlab6.1软件包中的神经网络工具箱进行抗力预测模型研究。根据研究目的、模拟环境条件和数据训练的平滑曲线等特征,设定了5个输入神经元,8个隐层节点和1个输出神经元。‘tansig’、‘purelin’为传递函数,trainlm为训练函数,网络迭代100次。模型回顾预测效率达到100%,前瞻预测效率达到91%。以实验室数据为依据,利用Matlab平台中的BP神经网络建立的芽胞气溶胶表面滞留抗力预测模型能利用环境因素信息有效预测芽胞抗力。  相似文献   
80.
以L-丙氨酸缓冲液为发芽剂,结合芬顿反应原理,观察发芽-氧化损伤效应对芽胞的杀灭效果,以期为新型炭疽疫源地净化方法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以腊样芽胞为试验菌,采用透射电镜、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活菌计数等方法观察芽胞发芽过程的超微结构、核酸含量变化,以及在芬顿反应的联合作用下发芽体的活性变化。在20~30 min的发芽过程中,芽胞核心密度降低,核心与皮质、皮质与外壁之间界限模糊,芽胞外壁和芽胞衣有破裂,通透性增加,进一步有皮质消失、细胞核与细胞质融合、细胞膜基本形成的现象;发芽体荧光强度不断增加,显示菌体中核酸的活性和含量不断增加;发芽体对化学因子的抗力明显下降,H2O2浓度为0.20 mol/L的Fenton反应系统作用60 min时,发芽体灭活可达到3.016个对数级。诱导发芽和反应的联合处理程序可显著提高芽胞的灭活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