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6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17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2篇
  1960年   3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8 毫秒
61.
采用RT-PCR和RACE技术,从一年生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新鲜叶片中分离到3个捕光色素结合蛋白基因cab-PhE2、cab-PhE3和cab-PhE6,GenBank登记号分别为EF207230、EF405877和EF628209.序列分析表明,3个基因分别与其它植物如水稻、玉米、大麦等PSⅡ的Ihcb2、Ihcb1、Ihcb3基因有着较高的一致性,其编码的蛋白属于大量捕光天线.蛋白结构预测表明,3个基因编码的蛋白均由导肽和成熟蛋白组成,其中成熟蛋白的二级结构均包含4个α螺旋结构、3个类胡萝卜素结合位点,以及相应的叶绿素a、b结合位点.组织特异性表达检测表明,3个基因在叶片、叶鞘和幼茎中均有表达,且在叶片中最高,而在根中未检测到表达.在强光照射( 1500μmol·m-2·s-1)条件下,3个基因的表达量均呈下调趋势,不同基因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其中cab-PhE3和cab-PhE2的表达丰度在光照4h内下降较快,至6 h cab-PhE2接近于零,而cab-PhE6经光照4h表达丰度仍为对照的70%以上,但之后2h后很快降至对照的5%以下.  相似文献   
62.
目的:研究黄芪多糖和枸杞多糖的抑菌活性并探讨不同pH值对其抑菌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滤纸片扩散法,分析不同浓度黄芪多糖和枸杞多糖在不同pH值下对几种常见细茵和霉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黑曲霉、产黄青霉)的抑制效果。结果:对于细菌,枸杞多糖8mg/mL时出现抑菌圈,而黄芪多糖0.02 mg/mL时效果最佳;对于霉菌,随着枸杞多糖浓度的增大,抑菌圈的直径增大,而黄芪多糖0.02 mg/mL时效果最佳;当枸杞多糖和黄芪多糖在pH6的条件下,二者抑菌活性均最强。结论:枸杞多糖和黄芪多糖对细菌、霉菌都有一定的抑制效果,pH值可影响枸杞多糖和黄芪多糖的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63.
VEGF 家族及其在肿瘤生长中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家族是一类多功能的细胞因子,在血管生成和淋巴管生成中具有直接和间接的调控作用,可促进内皮细胞增殖、促进血管生成以及增加血管的通透性。VEGF/VEGFR轴由多重配基和受体质量叠加交错组成,并且受体与配基结合具有专一性,在不同的细胞中具有不同的细胞类型表达和功能.启动VEGF信号通路,触发了一个网状的信号过程,从而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生长、转移和存活。进来研究发现,VEGF的一个重要作用表现为可动员内皮祖细胞从骨髓向远处转移从而形成新生血管,因而有必要设计和发展针对这一途径的抑制因子。随着研究的深入,VEGF促进肿瘤血管生成的作用和与人类癌症的发病机制的关系是确定的,因此,抑制VEGF途径被确认为是一种重要的有效的抗癌模式  相似文献   
64.
65.
中国秋海棠属植物的叶表皮特征及其分类学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光学显微镜下,对中国秋海棠属(Begonia)植物7组52种2变种的叶表皮进行观察。结果表明秋海棠属植物叶表皮形态在属内组间具有较大的相似性,表皮细胞为多边形或近多边形,垂周壁平直或弓形,大多数种类表皮细胞内具有晶体,气孔器仅分布于下表皮,且以不等型为主。叶表皮综合特征,例如表皮细胞形状,表皮毛类型,表皮细胞内晶体的类型和形态,气孔器形态以及与一些种类独有特征的组合,在种间,尤其在近缘种之间具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66.
1996和1999年,在山东菏泽曹州牡丹园对牡丹害虫捕食性天敌进行了系统调查,经鉴定查明:捕食性天敌计60种,隶属于6目16科39属。其中草间小黑蛛、斜纹花蟹蛛、条纹蝇虎、星豹蛛、黑色蚁蛛、多异瓢虫、二星瓢虫、丽草蛉和黑带食蚜蝇为优势种。研究了主要天敌种群的发生与消长。蜘蛛类于2月下旬开始活动,8、9月份为发生盛期,10月份以后数量逐渐下降;瓢虫类于3月下旬始见成虫活动,6月种群数量开始迅速增加,7—8月达到高峰,9月中下旬迅速下降。不同时期、不同牡丹株龄,蜘蛛的种类、数量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67.
To elucidate the cause of prenatal and early postnatal death in giant panda, pathological studies have been carried out on paraffin-fixed tissue sections from two fetuses and four cubs. The fetuses appeared to have classical atrophic changes in lung and hemorrhage in multiple organs, whereas the cubs showed purulent inflmnmation in various organs, most profound in lung and umbilicus. Localized infusion of bacteria and neutrophils were identified in the focus. Acute enteritis and hepatitis were also observed, as well as purulent encephalitis in one case. Variable degrees of congestion, hemorrhage, denaturalization and putrescence were evident in heart, liver, spleen, kidney, intestines, and lymph node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fetuses died from suffocation whereas the cubs died from infection.  相似文献   
68.
报道了樟科油丹属一新种,即黄连山油丹Alseodaphne huanglianshanensis H. W. Li & Y. M. Shui。它产自中国云南东南部绿春县黄连山海拔840-1300 m的热带阔叶次生林中,在体态上与同一分布区内的云南油丹A. yunnanensis Kosterm.十分相似,但叶为长圆形或倒披针状长圆形(5-13×(0.8-)1.2-2.8 cm),明显较狭,两面几无蜂窝穴,总梗及果梗无毛,密被灰白色小瘤而不同。该新种也与油丹A. hainanensis Merr. 相似,但叶长圆形至倒披针状长圆形,坚纸质,先端锐尖或渐尖,两面几无蜂窝穴,侧脉每侧7-8条,果梗长5-7 mm,密被灰白色条形的小瘤而不同。  相似文献   
69.
用昆虫病原线虫小卷蛾斯氏线虫(Sc BJ)、夜蛾斯氏线虫(Sf Otio)、拟双角斯氏线虫(Sc D43)、格氏斯氏线虫(Sg NC32)和嗜菌异小杆线虫(Hb E-6-7)对长角血蜱雌蜱进行感染试验,所用线虫剂量为4 000 Ijs/dish。结果表明,5种线虫均对长角血蜱雌蜱有致死效应。Hb E-6-7和Sc BJ两种线虫对雌蜱各发育期致病力最强,导致雌蜱的累积死亡率和半致死时间分别为饥饿雌蜱82.5%,9.0天和75.0%,8.8天;吸血雌蜱90.0%,8.0天和82.5%,8.0天;饱血雌蜱93.3%,7.3天和86.7%,7.3天。Sc D43对饱血雌蜱有较高的致死效应,为80.0%,但半致死时间较长,为11.7天。Sf Otio和Sg NC32对长角血蜱雌蜱的致死效应较低。饱血雌蜱较饥饿雌蜱和吸血雌蜱更易被线虫感染。  相似文献   
70.
为了分析河南省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I(HIV-1)流行株的基因特征和传染来源,我们从一位HIV-1感染的有偿献血员体内分离HIV-1毒株。提取感染细胞的全基因组DNA,扩增病毒全基因组,Walking法测得全长序列。与HIV-1RL42和HIV-1HXB2株比较,分析基因特征。用Anthewin软件比较分析CNHN24株和RL42株env蛋白的二级结构。用Clustal软件对国内HIV-1分离株和国际参考株的全基因组、env基因和订环基因分别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结果发现,CNHN24株为HIV-1B’亚型,富含嘌呤,含量达到60.26%。与RL42株及HXB2株比较,pol基因和gag基因变异度较小,env基因及非结构基因变异度较大。与RL42株相比,env蛋白二级结构变异不大,但env保守区C4的氨基酸呈高度变异。系统发育分析显示,CNHN24株与RL42株遗传距离最近,HIV-1Lai株和HXB2株次之,与国内的H1V-1B/C及AE/BC重组毒株的遗传距离较远;从份序列的比较可以发现,CNHN24株与来自云南省的毒株HIV-1CR206及RL42遗传距离最近。认为HIV-1CNHN24株可能由云南传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