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7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次生针阔混交林动态经营后空间结构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运用"时空替代"方法和分形理论,探讨了对现有的次生针阔混交林实施"团块状保留母树团"经营后,不同经营时间林分组成树种的空间结构的动态变化。得出随经营时间的推移,乔木层占据空间的总体能力逐渐增强,也趋于稳定,形成多层次的林冠郁闭,同时红松、椴树、水曲柳逐渐占据优势地位;而灌木层与乔木层相反,随经营时间的推移占据空间的能力逐渐减小并趋于稳定,在它们中,经营之初占优势地位的喜光种类逐渐退出,以典型针阔混交林下种类如丁香、山梅花、刺五加逐渐占据优势。反映出该经营方式促进了林分快速地向典型的红松针阔混交林演替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2.
用人工智能计算技术估测东北地区北五味子果实资源量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五味子植物资源分布广泛,是名贵的地道药材。五味子的结实量、有效成分与地理环境关系密切。在东北选择了3个地区做为研究对象:长白山地区辽宁省新宾县;张广财岭苇河林业局;小兴安岭伊春桃山林业局;本文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建立了五味子宏观结实量与地理环境关系的模拟与仿真模型,计算了五味子结实在有关区域上的分布和资源蕴藏量。研究结果表明:小兴安岭地区五味子结实量较高,是五味子较适宜生长地区。  相似文献   
103.
对10个样地中Cu、Pb、Zn、Mn、Cr、Co、Ni、Cd、As、Sb和 Hg 11种土壤重金属含量及样地内豚草叶片和果实气体交换特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样地内豚草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在1.88~9.41 μmol·m-2·s-1,而果实的净光合速率最高可达2.81 μmol·m-2·s-1.叶片的呼吸速率、气孔导度、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平均值分别为1.81 μmol·m-2·s-1、75.7 mmol·m-2·s-1、6.05 μmol·m-2·s-1和4.72 μmol·mmol-1,分别是果实的5.26、0.64、1.31和1.69倍,说明非同化器官幼嫩果实具有与叶片相当,甚至更强的呼吸、光合能力和水分利用效率;研究地点重金属Ni达到轻微污染水平,其它重金属含量都接近或者显著低于重金属污染的阈值.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大部分土壤重金属(如Cu、Pb、Zn、Cd、As、Sb和Hg)含量的高低对豚草气体交换特性没有显著影响,仅部分重金属含量与豚草的叶片、果实气体交换特性密切相关,如Ni和Cr对豚草叶片、果实的气孔导度及水分利用效率显著相关;Cr与豚草叶片饱和光合速率显著相关;而As与豚草果实的气孔导度显著相关.表明大部分土壤重金属对叶片和球果的气体交换没有直接影响,而Ni、Cr和As可以在轻微污染甚至没有达到污染水平时影响豚草的气体交换特性.  相似文献   
104.
薇甘菊叶和茎的光合特性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是世界性的入侵有害植物,对其入侵特性的理解将有助于我们更进一步揭示入侵机理和开展植物入侵的防治工作。叶片的光合作用是入侵植物薇甘菊入侵特性的研究内容之一,但到目前为止,仍没有开展对薇甘菊非同化器官茎的同化特性的研究。该文采取对比的研究方法,使用LICOR-6400气体交换系统和荧光系统对其幼嫩的绿色茎和成熟叶片的气体交换和叶绿素荧光特性进行测定,并对测定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同时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对薇甘菊茎中叶绿体分布进行观察。使用叶绿素荧光系统测量瞬时叶绿素荧光特性表明,茎和叶的电子传输速率(Electron transport rate, ETR)和光系统Ⅱ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ΦPSⅡ)存在较好的正比例关系,相关系数达到0.97,说明茎中存在和叶中类似的光合结构。但在应用LICOR-6400气体交换系统测量稳定状态下的CO2的气体交换速率时,观察到叶的气体交换速率稳定性较好,而茎的气体交换速率出现较大的波动,这可能是由于茎的气孔因素引起。综合来看,在相同面积和饱合光强下(光通量密度(Photosynthetic photo flux density, PPFD)=2 000 μmol·m -2·s-1),叶的ETR为42.44 μmol·m -2·s-1,茎的ETR为30.32 μmol·m -2·s-1。在相同面积和低光强(PPFD=10 μmol·m -2·s-1)下,叶的ΦPSⅡ为0.69;茎的ΦPSⅡ为0.57。在单位SPAD下,茎中ETR是每单位SPAD 4.24 μmol·m -2·s-1,是叶的2.3倍,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是每单位SPAD 0.08,是叶的3倍。在比较茎和叶ETR中观察到茎比叶有更强的强光适应能力。激光共聚焦图像观察到薇甘菊茎的叶绿体主要分布在两个区域:皮层区和维管束周围。对照以往关于茎中叶绿体功能的研究表明,可能分布在两个区域中的叶绿体功能上存在差别。如上,薇甘菊茎中存在一定的光合作用能力,且在叶绿体的光能利用瞬时效率上茎明显强于叶,但在茎中这些光合作用的具体作用仍不清楚。  相似文献   
105.
烟草叶片愈伤组织BECTLIN Ⅰ基因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别以烟草盆栽实生苗和组培继代苗的叶片为外植体,在MS (1.0 mg·L-1 6-BA与0.5mg·L-1 2, 4-D)培养基中诱导形成的愈伤组织为材料,检测与细胞程序性死亡有关的BECTLIN Ⅰ基因。RT-PCR检测表明,烟草盆栽实生苗和组培继代苗的叶片及其愈伤组织均有BECTLIN Ⅰ基因的表达,但组培继代苗叶片愈伤组织的BECTLIN Ⅰ基因表现出持续、稳定的表达,说明培养基中的激素可能对BECTLIN Ⅰ基因的表达产生影响,同时表明烟草叶片愈伤组织形成过程中可能产生了细胞程序化死亡,其结果可能导致烟草叶片原初形态不同、功能各异的细胞在脱分化阶段形成了形态结构和功能完全相似的胚性细胞。  相似文献   
106.
北五味子果实超临界CO2萃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聂江力  裴毅  祖元刚 《植物研究》2005,25(2):213-215
通过正交设计的试验方法,探讨了超临界CO2法萃取五味子果实中木脂素的工艺条件,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30 Mpa,萃取温度50℃,萃取时间120 min。  相似文献   
107.
植物叶片原生质体分离的可能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植物叶片在分离液环境中形成原生质体的过程,文中提出,分离液配方中的酸性物质使植物叶片处于酸性环境中并导致植物正常细胞首先发生细胞壁酸性降解,随后出现原生质体脱离细胞壁进入分离液,继而又进一步发生质膜的酸性降解,使细胞核和细胞器进入分离液中,最终分离液中的细胞器以细胞核为中心进行细胞器重组,最后产生外貌形态一致的新的原生质体。植物细胞壁和质膜是植物细胞的包被系统。植物细胞包被系统的酸性降解使植物细胞器重组并产生新的原生质体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08.
采用超声辅助法提取牡丹种皮黄酮,通过乙醇体积分数、液固体积质量比(mL·g~(-1))、超声时间和超声功率4个因素对牡丹种皮黄酮提取得率的影响进行了正交实验,确定超声辅助提取牡丹种皮黄酮最佳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为55%,液固体积质量比为20:1,超声提取时间为40 min,超声功率为140 W,牡丹种皮黄酮得率为46.50‰。经过柱层析纯化后,牡丹种皮黄酮中含有203.5mg·g~(-1)槲皮素和23.2mg·g~(-1)木犀草素。大鼠体内实验证明牡丹种皮黄酮具有良好的抗凝血作用。  相似文献   
109.
以牡丹果荚为原料,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影响微波辅助提取牡丹果荚中芍药苷和丹皮酚的主要因素(料液比、微波功率、微波时间)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微波辅助提取牡丹果荚中的芍药苷及丹皮酚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液料比10∶1、微波功率253 W、微波时间10 min,牡丹果荚芍药苷和丹皮酚的得率分别为2.92、0.91 mg·g-1。与传统提取法相比,微波辅助提取方法不仅提取时间短,原料使用量少,而且提取率高,是一个高效的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110.
以牡丹种壳为原料,采用微波辅助提取方法,以芍药苷和丹皮酚得率为指标,利用单因素实验对于影响牡丹种壳中芍药苷和丹皮酚得率的因素进行优化。得到的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乙醇提取分数70%,液料比10∶1、微波功率230 W、微波时间10 min,浸泡时间1 h,提取次数1次,牡丹种壳芍药苷和丹皮酚的得率分别为2.88和0.52 mg·g-1。同时,对于选取的微波辅助提取方法的稳定性,回收率和重现性进行验证,结果显示微波辅助提取方法是一个稳定的、可靠的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