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杜仲干叶为原料,经稀碱和绿色木霉联合处理以除去杜仲表面覆盖的角质层,同时洗脱一些可溶性杂质,并且破坏杜仲叶的细胞壁与纤维结构,再以石油醚作为提取溶剂,得到粗胶再经丙酮浸洗获得杜仲精胶。用0.45%NaOH在75℃下除去杜仲叶表面的角质层,并且同时脱除一些可溶性活性成分(如:多糖、黄酮类、京尼平苷等),之后得杜仲叶干燥,利用绿色木霉去破坏杜仲叶的细胞壁与纤维结构,在85℃条件下以石油醚作为提取溶剂提取杜仲胶。最后,经测得未处理前杜仲叶中的杜仲胶的含量为1.78%,0.45%NaOH稀碱预处理后含量为3.16%,绿色木霉发酵后含量为4.36%。预处理前,有机溶剂一次提取率为0.73%,纯度为83.7%。稀碱与真菌联合预处理后一次提取率为2.85%,纯度为96.6%。本工艺以稀碱与绿色木霉共同作用,减少了有机溶剂的用量,与传统工艺相比,更加的绿色环保,安全有效,为杜仲胶的提取提供了科学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探讨多孔淀粉负载青蒿素微球(ART-PS)在体外溶出实验中,相比于青蒿素原药的溶出效果以及在大鼠体内的生物利用度和组织分布规律。在体外溶出实验中,分别在水、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三种溶出介质中,与青蒿素原药的溶出效果进行比较分析。在体内生物利用度实验中,通过对18只大鼠分别灌胃青蒿素原药与多孔淀粉负载青蒿素微球后,检测不同时间点的血药浓度,考察药物在大鼠体内的吸收和代谢差异。在组织分布规律的研究中,对98只大鼠分别灌胃多孔淀粉负载青蒿素微球和青蒿素原药,在不同时间点检测大鼠心、肝、脾、肺、肾、脑,共6个组织器官中的药物浓度。多孔淀粉负载青蒿素微球的体外溶出率在水、人工胃液、人工肠液中分别是青蒿素原药的4.04、3.59和3.82倍。多孔淀粉负载青蒿素微球在大鼠体内的血药浓度明显高于青蒿素原药,生物利用度提高为青蒿素原药的2.90倍。在组织分布的结果中,多孔淀粉负载青蒿素微球和青蒿素原药都主要分布在心脏和肝脏中,其中多孔淀粉负载青蒿素微球在不同时间各个组织中的相应含量都比原药高。多孔淀粉负载青蒿素微球相比于青蒿素原药,在体外的溶出效果更好,在体内的吸收释放效果更佳,在各组织器官中的药物含量明显高于原药,为解决青蒿素因难溶于水而在实际应用中受限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一种新型木质素柴油的制备工艺优化方法及其理化性质评价。根据添加木质素的比例、乳化剂的添加量和等影响因素进行正交试验设计,分别选择添加木质素的量为总质量2%、3%和4%的比例,以乳化剂的用量为4%、5%和6%,HLB为8.3、8.8和9.3以及0.2、0.3和0.4 g的助乳化剂用量的不同等条件为水平标准,配制了多种不同比例的乳化油,最终筛选乳化条件为:HLB值为9.3,乳化剂的用量为6.0%,助乳化剂的加入量为1.2%,乳化温度为室温,乳化时间2 min。同时还针对氧化安定性、含硫量、酸度、10%蒸余物残炭、铜片腐蚀、机械杂质、运动粘度、凝点、闪点(闭合)、十六烷值、馏程、密度十二项指标进行了国家标准检测均高于GB 252-2000轻柴油的国家标准。其中木质素柴油的十六烷值均到了46.1和48.8,远远超过了45的国家标准;这对开发柴油的替代燃料,缓解燃料供需紧张矛盾,降低燃料消耗率等都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选取林业入侵植物假苍耳(Iva xanthifolia)叶片匀浆体(LSI)和茎匀浆体(SSI)作为生物吸附材料,考察了溶液pH值、吸附时间、Cu^2+浓度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吸附pH值为6.0-7.0,吸附平衡时间为30分钟,处理水体中的Cu^2+浓度应不超过800mg·L^-1。采用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进行线性拟合,推算出LSI和SSI的饱和吸附率分别为28.68mg·g^-1和13.06mg·g^-1。通过对吸附Cu^2+前后的LSI和SSI进行傅立叶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分析可知,假苍耳参与Cu。’吸附的主要物质是纤维素类和糖类,并且可能是由它们具有的-OH、-CONH2及-C=O等官能团提供结合位点。研究结果显示假苍耳有可能成为一种具有开发潜力的新型重金属生物吸附材料。  相似文献   
5.
将入侵植物假苍耳(Iva xanthifolia)粉碎后与常规预混原料按照比例(以质量百分比计):假苍耳草粉50%、玉米粉11%、豆饼粉20%、麦麸9%、鱼粉3%、骨粉5%、酵母粉1%、食盐1%混合制备成颗粒饲料,分别以相当于假苍耳含70、60、50、40 g等4个实验组和对照组喂饲常规饲料,每天喂饲幼兔。室内单笼60 d饲养后,分别进行血清学检验、血常规检验、解剖实验及增重效果评价,探讨假苍耳对幼兔适口性和毒性的影响,以及不同假苍耳含量的配合饲料对幼兔生长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假苍耳适口性良好、无毒性症状,各项测定数据无显著差异,从饲用价值角度来说,假苍耳代替部分幼兔饲料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紫杉醇(Paclitaxel,商品名Taxol)是一种在红豆杉科(Taxaceae L.)红豆杉属(Taxus L.)生长缓慢的常绿乔木中分离提取的天然化合物。卡铂和紫杉醇均是目前临床上使用率很高的抗肿瘤药物,并在临床上经常配伍使用治疗不同的癌症。本研究以叶酸偶联的牛血清白蛋白作为药物载体,采用去溶剂技术制备了叶酸靶向卡铂—紫杉醇的白蛋白纳米粒,并研究了靶向制剂体外释放性质。研究结果表明:卡铂—紫杉醇白蛋白纳米粒平均粒径为199.4 nm,Zeta电位为-30.90 mV。卡铂包封率为91.4%;紫杉醇包封率为56.1%,药物总载药量为21%。其冻干粉复溶12 h后各项数据未发生较大变化,说明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体外释放结果表明叶酸—卡铂—紫杉醇白蛋白纳米粒与卡铂和紫杉醇原粉比较具有明显的缓释效果,体外释药时间可达120 h。  相似文献   
7.
采用超声辅助法提取牡丹种皮黄酮,通过乙醇体积分数、液固体积质量比(mL·g~(-1))、超声时间和超声功率4个因素对牡丹种皮黄酮提取得率的影响进行了正交实验,确定超声辅助提取牡丹种皮黄酮最佳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为55%,液固体积质量比为20:1,超声提取时间为40 min,超声功率为140 W,牡丹种皮黄酮得率为46.50‰。经过柱层析纯化后,牡丹种皮黄酮中含有203.5mg·g~(-1)槲皮素和23.2mg·g~(-1)木犀草素。大鼠体内实验证明牡丹种皮黄酮具有良好的抗凝血作用。  相似文献   
8.
选取林业入侵植物假苍耳(Iva xanthifolia)叶片匀浆体(LSI)和茎匀浆体(SSI)作为生物吸附材料, 考察了溶液pH值、吸附时间、Cu 2+浓度对吸附性能的影响, 确定了最佳吸附pH值为6.0-7.0, 吸附平衡时间为30分钟, 处理水体中的Cu 2+浓度应不超过800 mg.L-1。采用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进行线性拟合, 推算出LSI和SSI的饱和吸附率分别为28.68 mg.g-1和13.06 mg.g-1。通过对吸附Cu2+前后的LSI和SSI进行傅立叶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分析可知, 假苍耳参与Cu2+吸附的主要物质是纤维素类和糖类, 并且可能是由它们具有的-OH、-CONH2及-C=O等官能团提供结合位点。研究结果显示假苍耳有可能成为一种具有开发潜力的新型重金属生物吸附材料。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药用植物三七总皂苷原粉和超微粉的粉体粒度、电位、显微结构、红外光谱、溶解速度这几项理化性质的研究,判定两种粉体的优劣,为三七总皂苷超微粉的市场推广提供依据。实验结果表明,三七总皂苷原粉经纳米化处理后成为三七总皂苷超微粉,其化学结构没有发生变化,但显微结构从条状的晶体变为由纳米球紧密排列的不规则形态,其粉体平均粒径也从1 122.4 nm缩小到153.4 nm,完成了从微米到纳米的转变,其水溶液也变为稳定的胶体溶液。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在模拟人体环境的条件下,发现三七总皂苷超微粉比三七总皂苷原粉早1 min完全溶解。说明三七总皂苷超微粉比三七总皂苷原粉颗粒更小,更易溶于水,更易与人体吸收。  相似文献   
10.
我国东北地区拥有丰富的杜香植物资源。该植物带有独特香气,带叶嫩枝含油量较高。然而,杜香精油挥发性强,稳定性差,香气不持久和携带不便等缺点限制了杜香精油及其相关产品的开发和利用。本文将主要探究了多孔淀粉固化杜香精油的制备工艺及其缓释性能。利用精油粉末化技术,采用研磨吸附的方法,制备了固化杜香精油粉末。利用DSC和TG探究了固化精油粉末的热学稳定性能并探究了其在不同温度下的缓释持香效果结果表明:多孔淀粉的最大吸油量为1.42 g·g^-1。多孔淀粉与杜香精油的质量比为1∶0.75(g·g^-1)时,固化精油粉末的气味较好,呈现出淡黄色粉末状态;固化精油粉末的保留率为杜香精油的3.57倍体现出其良好的热学稳定性;在同一温度下,相同时间内固化精油粉末比未固化精油的缓释持香效果更显著。多孔淀粉固化杜香精油的制备工艺简单,样品缓释持香效果明显,具有一定的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