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2017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态环境需水量研究进展与理论探析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通过对国内外生态环境需水量研究现状的分析 ,阐述了生态环境需水量的概念。提出生态环境需水量是由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和河道外生态环境需水、景观娱乐需水三部分组成的观点 ,从生态环境需水的时空分布、自然生态优先和可持续角度对其内涵进行了探讨 ,分析了生态环境需水量的动态性、可控制性和极限特性。对目前采取的各种生态环境需水量计算评价方法进行了总结 ,展望了该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2004-2013年珠江流域植被变化及其胁迫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植被对区域气候调节、水文循环等有着重要作用,在近年来中国南部地区极端气候频发的背景下,研究植被变化及胁迫意义重大。以珠江流域为研究区,利用MODIS EVI分析了植被的变化规律,并通过美国军事气象卫星DMSP灯光数据和气象数据探讨分析了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对植被变化的胁迫。结果显示:2004年到2013年期间珠江流域内年平均EVI介于0.33-0.38之间,EVI从高到底依次是常绿阔叶林 > 混交林 > 多树的草地 > 常绿针叶林 > 草地,不同植被类型的EVI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同一植被类型EVI年际变化较小,其中混交林和草地年际最大变化量分别为0.07和0.04,而常绿阔叶林、常绿针叶林和多树的草地年际最大变化量均为0.06;在2004年至2013年年间,城市化水平增长了约71%,其年发展变化与EVI的年变化趋势相反;通过对比分析发现珠江流域人类活动对植被变化影响高于自然环境,即DMSP灯光变化与EVI变化的相关系数明显高于气温和降水。  相似文献   
3.
东灵山辽东栎群落演替的连续时间马尔可夫过程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连续时间马尔可夫方法研究了北京东灵山辽东栎群落的演替过程,在综合考虑影响因子、物种构成和年龄分布等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辽东栎群落演替的马尔可夫模型,模拟出了辽东栎群落演替的主要趋势。  相似文献   
4.
东灵山辽东栎林木本植物种间联结取样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样地面积固定条件下,采用样方设计和样带设计,探讨了样方数目与面积之间的关系,以及样方数目与面积的变化对种间联结的影响。结果表明:正负关联比、平均物种出现率、多物种间X2值、物种对间X2值与显著率以及物种间联结系数的变化范围均可作为确定样方数目与面积的参数。在实际分析中应当综合考虑这些参数,进而选择最佳样方数目及面积进行种间联结分析。在样地总面积均为1 200 m2条件下,样带设计在各项指标上规律性比较明显,样方数为50,面积为25 m2最为合适;样方设计的各项参数稍差一些,需要进一步增加样方总面积才能得到更合适的样方数。分别按选定的最适样方数进行物种对联结性分析,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样带设计对联结性和关联程度的检测效果好于样方设计,它的研究结果更与实际情况相符合。因此,在总样地面积有限的情况下,样带设计是进行种间联结分析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5.
东灵山地区辽东栎林主要土壤因子的Haar小波分解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则海  祖元刚  丛沛桐 《生态学报》2002,22(10):1660-1665
小波分解可以区分一维信号的区域变化和局部细节,是进行土壤因子分析的一种有效方法。应用该方法对北京东灵山地区辽东栎林样带中的3个主要土壤因子指标进行Haar小波分解。结果表明:沿山下到山顶样带梯度,土壤含水量呈明显的逐步下降趋势;土壤pH值变化幅度在6.5-6.6之间,表现比较稳定;土壤有机质含量在样带中存在3个较高值区域,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较大水平上3个土壤因子在样带的下部受到的干扰较大,在样带的中、上部受到的干扰较小;在较小水平上,土壤含水量存在不规则的周期性干扰,pH值和有机质含量受干扰的情况较为复杂,规律性不明显。低频近假信号可以有效地揭示出土壤因子在样带中的总体变化规律,高频细节信号主要反映土壤因子受其它因素干扰程度,并可以在样带上定位出现奇异性变化的区域。  相似文献   
6.
穿龙薯蓣种群濒危机制的连续时间马尔可夫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吉林省三岔子林业局、松江河林业局,黑龙江省帽儿山林场、凉水保护区实验地资料,建立了穿龙薯蓣种群濒危机制的CTM(Continuous Time Markov Approach)模型.运用该模型进行了穿龙薯蓣种群随海拔高度的演化趋势预测和自然、人为因素影响程度的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700~2 900 m区间穿龙薯蓣种群密度相对稳定,长势相对良好,其它地段较差.受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穿龙薯蓣种群总体濒危,但影响因子周期长短不一,有些因子可以人为控制、有些则是自然发生的.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濒危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7.
根据植物茎叶图像模拟根系图像的人工神经网络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内蒙古野生甘草产区为试验地,采用图像关联的小波-神经网络综合算法建立了甘草茎叶-根系图像联结的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该模型具有运算速度快,易于处理复杂图像数据的特点。通过植物茎叶图像对根系图像的模拟,实现块茎植物生物量数量化评估和农作物估产。  相似文献   
8.
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林林窗分布规律的小波分析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0,他引:4  
采用小波分析的方法对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兴安落叶松林的林窗分布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兴安落叶松林样带内计算林窗分布百分率小波变换的最佳尺度为10m 。林窗分布的疏密变化尺度为20m 左右,在样地中20×20m 2的小区域内具有较为稳定的分布特点。在样带中林窗分布呈斑块状,且斑块分布随样带的海拔的升高呈间断性分布。小波分析被证明是植被空间格局研究的简捷可靠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计算生态学的形成与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 计算生态学产生的背景1998年在意大利召开的统计生态学国际大会上 ,与会者普遍认为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计算方法的推广 ,数字化、模型化、智能化、可视化技术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到生态学计算领域中 ,依托计算机技术而进行的生态学计算正蓬勃兴起并迅速发展 ,在生态学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已经形成了一个新的生态学分支计算生态学 (computingecol ogy)。计算生态学的概念一经提出就倍受重视 ,各国的生态学家 ,目前正在努力发展和完善这一新兴学科领域。与其它科学相比 ,计算生态学的产生具有特殊的历史背景。一方…  相似文献   
10.
北京东灵山地区辽东栎林种群空间分布分形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通过植物个体的坐标点与模拟冠幅的分形维数的分析 ,对辽东栎林内不同种群沿海拔梯度变化的空间分布格局和种群动态进行了比较和讨论。结果表明 :模拟冠幅分形分析方法更适于分析具有大小不等、复杂多样的冠幅的植物个体空间分布格局。随着海拔的升高 ,不同种群的空间占据能力也随之变化。辽东栎种群的空间分布占绝对优势地位 ,分形维数可达 1 .981 1 ;五角枫种群则逐步下降 ,分形维数最低为 0 .1 1 70。低海拔山坡六道木种群空间占据能力较强 ,高海拔山坡照山白种群有较大的空间占据能力。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 ,不同的种群可能具有相近的空间占据能力 ,但对乔木层与灌木层来说 ,相同的分形维数的内涵是不同的。冠幅的分形维数作为表征植物种群空间占据能力的工具 ,是种群动态分析和种群分布格局研究的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