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9 毫秒
41.
马山前胡的香豆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马山前胡(Peucedanum mashanense Shan et Sheh)中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鉴定为香豆素化合物白花前胡丙素[( )pareruptorin A],白花前胡丁素[( )anomalin],虎耳草素(pimpinellin)和β-谷甾醇(β-sitosterol)。  相似文献   
42.
紫堇属 Corydalis DC.是紫堇科 Fumariaceae 的最大属,也是北温带分布类型的大属之一。本属自建立以来,迄今尚无完整的分类系统,甚至连属的命名人、后选属模式以及属下分类单位的划分均存在许多争议,本文根据作者们二十多年来在国内外有关标本室收集的模式标本和有关东亚、南亚标本,经过鉴定整理,首次将本属划分为两大类群,即Corydalis群和Pistolochia群和40个组,并初步建立了一个较全而新的进化系统。  相似文献   
43.
该研究克隆鉴定了旱柳和龙爪柳β微管蛋白基因,并对其进行了序列相似性、系统发育、染色体定位以及表达模式的分析。结果显示,2种柳树β微管蛋白基因家族各有20个成员,家族内部成员间核酸和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别在74.0%和86.6%以上,种间同源蛋白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在85.8%以上,柳树与其它植物β微管蛋白间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在81.5%以上。系统发育分析显示,柳树β微管蛋白家族被分为4个亚组,结合杨树β微管蛋白基因染色体定位,推测柳树β微管蛋白基因家族经历了杨柳科全基因组重复事件和串联重复事件,而柳树TUB11和TUB12可能来源于区段重复或者转座。基因表达模式分析发现,该家族成员的表达具有一定的组织特异性,并且部分重复基因对在所检测组织中表达差异较大。柳树β微管蛋白基因家族成员序列的高度相似性、成员数量的进化扩张、以及表达模式的多样性可能赋予了细胞分裂与生长更高的灵活性,这对多年生木本植物的生长发育习性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4.
刘秀霞  高雄  白仲虎 《微生物学通报》2016,43(10):2261-2268
谷氨酸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微生物,其基因组中包含编码RNA聚合酶的7种sigma(σ)因子基因,除σA外,其余6种属于选择性σ因子。通过σ因子进行基因表达调控是细菌调控网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研究σ因子的功能和调控机制将有助于完善谷氨酸棒杆菌基因调控网络,进而有利于工业生产中菌种优化策略的制定。本文主要对谷氨酸棒杆菌中6种选择性σ因子的功能和调控机制做一综述,并且讨论了在研究选择性σ因子调控功能中需要注意的实验设计问题。最后探讨了选择性σ因子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及未来需要深入研究的方向,以期能够为谷氨酸棒杆菌调控网络的进一步完善以及选择性σ因子研究的规范化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45.
岩芋属Remusatia(Araceae)是一个特征鲜明的属,共含三种,即R.vivipara(Lo-dd.)Schott,R.hookeriana Schott,R.ornata(Schott)H.Li et Q.F.Guo。Go-natanthus(?)ornatus Schott中的(?)这类植物转入Remusatia属,其名应为秀丽岩芋Remusatia ornata(Schott)H.Li et Q.F.Guo.Gonatanthus ornatus 的模式标本是Hooker f.s.n.采自印度喀西山,现只有Schott绘制的模式图照片; Schlagintweit n.313,亦采自喀西山,是Krause(1920)补充描述本种的重要凭证标本,现只有遗图。R.hooke-riana Schott(1857)的模式标本Hooker f.s.n.产锡金,Krause(1920)发表的图和描述的大部分可作为该种的凭证,是一个不同于R.ornata的好种。Rao et Verma(1968)描述的 Gonatanthus ornatus应是Remusatia hookeriana.  相似文献   
46.
柑桔是一种经济价值极高但又常受冻害影响的亚热带果树,本文总结了柑桔抗寒研究取得的成果,介绍了对于柑桔抗寒研究还是空白但是在其他植物抗寒研究上取得的新进展,并由此提出了柑桔抗寒可在冷诱导蛋白、冷诱导基因和抗寒基因工程等方面进行探讨以及作者粗浅的研究设想。  相似文献   
47.
目的 了解某部官兵平时和野外武装泅渡时浅部真菌病的发病率及病原真菌分布情况,探讨其发病原因,为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在野外武装泅渡训练前及野外武装泅渡训练2周后,均对参训官兵进行全面筛查,再取患者浅部真菌感染可能性较大的皮屑,进行真菌学的镜检及培养鉴定。结果 在896名官兵中,平时已有98例存在浅部真菌病,发病率为10.94%。其中足癣56例(57.1%);股癣30例(36.1%);体癣12例(12.2%)。武装泅渡时有208例发生浅部真菌病,发病率为23.21%。其中足癣有90例(43.2%),股癣92例(44.2%),体癣有26例(12.5%)。致病真菌主要为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白念珠菌等。结论 部队野外武装泅渡时参训官兵浅部真菌病的发病率较平时显著上升,可直接影响部队的训练和战斗力。  相似文献   
48.
49.
胶体金渗滤法检测贝氏柯克斯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建立一种快速、敏感、适于基层应用的贝氏柯克斯体(俗称Q热立克次体)的检测方法。将Q热立克次体多克隆抗体点于硝酸膜上,用以捕获待检标本中的Q热立克次体抗原,通过胶体金标记的鼠抗Q热立克次体单克隆抗体直接显色,阳性者出现红色斑点。结果表明,用该法检测Q热立克次休实验感染豚鼠血液,小鼠肝或脾,蜱血淋巴等标本取得了较满意的结果,整个过程仅需5-6分钟。与其他病原体无交叉反应,敏感度不低于50ng立克次  相似文献   
50.
叶表皮及种皮特征在黄精族系统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黄精族trib.Polygonateae 7属79种以及相关类群12属15种 的叶下表皮形态及种皮微形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广义黄精族植物的叶表皮形态和种皮形态可分别 分为4种类型和6种类型。在黄精族中,鹿药属Smilacina和黄精属Polygonatum的叶表皮和种皮特征在 属内表现出一定的多样性,据此可将黄精属植物分为两类:第一类多表现为叶表皮细胞形状不规则,其垂周壁为波曲形或无皱褶但弯曲,种皮表面浅穴状;另一类叶表皮细胞形状为长方形或菱形,其垂周壁 直或无皱褶但弯曲,种皮表面具脊状突起或网状结构。其中,叶表皮细胞垂周壁无皱褶但弯曲为过渡 类型,在两类植物中均有表现。本研究结果还显示出竹根七属Disporopsis和黄精属的互叶类以及鹿药属 同具有波状垂周壁的叶表皮细胞和穴型种皮。舞鹤草属Maianthemum和鹿药属的S.stellata,S.trifolia 等的种皮特征相似。万寿竹属Disporum的叶表皮特征在属内表现得相当一致,但种皮特征在东亚分布 的种和北美分布的种之间区别明显。扭柄花属Streptopus叶表皮和种皮特征在属内没有分化。卵叶扭 柄花S.ovalis的叶表皮和种皮特征与属内其它种之间没有区别,确证了它在本属中的位置。扭柄花属、 万寿竹属、七筋菇属Clintonia与黄精族其它类群差别较大,但前两者与Uvulariaceae科的油点草属Tricyr- tis和细钟花属Uvudaria较为接近,从而支持了Dahlgren将其移至Uvulariaceae的观点。而在与外类群的关系中,铃兰族的铃兰属Convallaria与黄精族具相近的叶表皮和种皮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