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6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疏勒河中游生态服务价值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ArcGIS 9.2和ERDAS 9.1软件平台和生态经济学方法,采用Costanza等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计算公式,结合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服务单位面积价值,探讨了疏勒河中游1990-2010年土地利用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90-2010年,疏勒河中游土地利用以未利用地、牧草地、耕地为主,三者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98.2%,20年间土地利用整体特征并未发生重大变化;疏勒河中游主要土地利用变化发生在耕地、建设用地和牧草地,土地利用动态度分别为13.6%、8.0%和7.7%;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体呈上升趋势,从344.85亿元增加到485.11亿元,牧草地和水域对研究区总体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贡献率最大.研究区生态经济的发展已经处于低度协调水平的边缘,需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力度.  相似文献   
12.
白蛾周氏啮小蜂产卵器感器的形态和超微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扫描电镜观察了白蛾周氏啮小蜂Chouioia cunea Yang产卵器.结果表明,在该蜂的产卵器上共发现了8种感器,分别为毛状感器、栓锥感器、浅凹状感器、乳状感器、钟形感器、栉齿状感器、短锥感器和B(o)hm氏鬃毛.对产卵器感觉器的形态、分布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13.
超抗原SEA增强小鼠对HBV DNA 疫苗的免疫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观察超抗原SEA(D227A)的真核表达载体(pmSEA),对HBVDNA疫苗诱导Balbc小鼠(H2d)免疫应答的调节作用。肌内注射空载体pcDNA3、HBVDNA疫苗加pmSEA佐剂(pHBVS2S+pmSEA)或不加佐剂(pHBVS2S);ELISA法测定血清抗HBs;ELISPOT检测分泌IFNγ的脾淋巴细胞;4h51Cr释放法检测小鼠脾细胞CTL活性。HBVDNA佐剂组免疫小鼠抗HBsAg抗体滴度明显高于不加佐剂组,其IgG1IgG2a的比例不同于多肽免疫组,二者分别为0.282与10。HBVDNA佐剂组均能增强IgG1和IgG2a的产生,是不加佐剂组的1.36、1.73倍。佐剂组小鼠脾淋巴细胞IFNγ的分泌量是不加佐剂组2~3倍。CTL细胞杀伤活性(E:T=100)佐剂组与不加佐剂组分别为:69.77%±7.5%、42.81%±7.7%,差异显著(P<0.05)。HBVDNA疫苗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能够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的抗体及CTL反应;pmSEA佐剂能够提高小鼠对DNA疫苗的免疫应答,有望成为DNA疫苗的免疫佐剂。  相似文献   
14.
水稻淀粉胚乳程序性细胞死亡中的去核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水稻品种中籼8836淀粉胚乳细胞的去核化发育阶段的细胞超微结构变化和同期籽粒灌浆速率及相关酶活性的动态进行了观察和分析。开花受精后约在第3天胚乳完成细胞化,花后第5天少数淀粉胚乳细胞启动去核发育过程。核消亡是淀粉胚乳细胞程序性细胞死亡(PCD)的第一步。同一籽粒淀粉胚乳细胞的去核进程是不同步的。花后第13天所有淀粉胚乳细胞都已完成去核过程。在去核过程中,胚乳核的形态变化特征既有动植物PCD的共性又有其特殊性。伴随核降解过程,一部分线粒体解体,表明去核化与线粒体解体有一定联系。在去核化发育阶段,与PCD有关的酶类,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非常高;与淀粉合成有关的酶类,如ADPG焦磷酸化酶、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酶)、淀粉分支酶(或Q酶)也表现出很高的活性。去核化发育阶段籽粒灌浆速率最高,籽粒增重亦最快。淀粉胚乳细胞去核之后,细胞并未立即死亡,这些无核的细胞仍维持正常有序的代谢活动,继续进行淀粉和贮藏蛋白的合成与积累,但上述酶类的活性明显降低,灌浆速率也明显趋缓。淀粉胚乳细胞最终被贮藏物质充满时成为死细胞,完成其程序性死亡过程。Evan‘s blue染色鉴定表明淀粉胚乳细胞死亡不同步,细胞死亡在淀粉胚乳组织中是随机发生的。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重穗型杂交水稻培矮 6 4s/E3 2的灌浆过程和强、弱势颖花中内源IAA、ABA和GA1 GA3水平的动态状况。籽粒发育过程中不同内源激素水平高低依次为 :IAA >GA1 GA3>ABA。IAA和ABA水平在强势颖花中较高而GA1 GA3水平在弱势颖花中较高。 3种激素水平的变化与谷粒增重速率之间均存在正相关 ,两个最高的相关系数值分别存在于单位鲜重样本的IAA含量(ng/gFW ) 与籽粒鲜重的增重速率之间 (r =0 .82 1 8 )和单个籽粒IAA含量 (ng/grain)与籽粒干重的增重速率之间 (r =0 .8485 )。推测启动和维持籽粒灌浆过程可能需要较高的IAA水平 ;ABA可能具有促进籽粒中同化物的累积和种子成熟的作用 ;GA1 GA3可能具有保持弱势颖花活性的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16.
动态监测2011年、2013年和2016年我国不同地区医院内获得性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进展趋势。从全国10个城市回顾性收集血流感染病原菌非重复性株,采用琼脂稀释法或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Whonet 5.6软件对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分析。收集的2 248株血流感染病原菌中革兰阴性杆菌为1 657株 (占73.7%),革兰阳性球菌为591株 (占26.3%)。分离率排名前五的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 (32.6%,733株/2 248株)、肺炎克雷伯菌 (14.5%,327株/2 24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 (10.0%,225株/2 248株)、鲍曼不动杆菌 (8.7%,196株/ 2 248株) 和铜绿假单胞菌 (6.2%,140株/2 248株)。血流感染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对抗菌药物体外敏感率较高的抗菌药物依次为粘菌素 (96.5%,1 525株/1 581株,不包括天然耐药菌株)、替加环素 (95.6%,1 375株/1 438株,不包括天然耐药菌株)、头孢他啶/克拉维酸 (89.2%,1 112株/1 246株)、阿米卡星 (86.4%,1 382株/1 599株) 和美罗培南 (85.7%,1 376株/1 605株);革兰阳性球菌对抗菌药物体外敏感率较高的抗菌药物依次为替加环素、替考拉宁和达托霉素 (敏感率均为100.0%)、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 (敏感率均为99.7%)。2011年、2013年和2016年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肠杆菌科细菌分离率分别为50.6% (206株/407株)、49.8% (136株/273株) 和38.9% (167株/429株);碳青霉烯不敏感肠杆菌科细菌分离率分别为2.2% (9株/408株)、4.0% (16株/402株) 和3.9% (17株/ 439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分离率分别为76.4% (55株/72株)、82.7% (43株/52株) 和87.5% (63株/72株),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分离率分别为9.8% (5株/51株)、20.0% (7株/35株) 和13.0% (7株/54株);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离率分别为51.9% (41株/79株)、29.7% (19株/64株) 和31.7% (26株/82株)。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中高水平庆大霉素耐药株分离率分别为43.2% (48株/111株) 和40.9% (27株/66株)。碳青霉烯不敏感肠杆菌科细菌中肺炎克雷伯菌居首位,占57.1% (24株/42株) 。肠杆菌科细菌中分离出30株替加环素不敏感株,其中肺炎克雷伯菌占76.7% (23株/30株);分离出粘菌素耐药肠杆菌科细菌39株,其中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分别占43.6% (17株/39株)、35.9% (14株/39株) 和15.4% (6株/39株)。医院获得性血流感染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杆菌 (以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其对替加环素、粘菌素和碳青霉烯类药物的敏感率较高;革兰阳性球菌中分离率最高的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为屎肠球菌,这两种细菌对替加环素、达托霉素、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的敏感率较高。粘菌素耐药肠杆菌科细菌、替加环素不敏感肠杆菌科细菌、利奈唑胺或万古霉素不敏感革兰阳性球菌的分离,警示临床高度关注,仍需动态监测耐药进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18.
黄檗的胚胎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檗(PhellodendronamurenseRupr.)为雌雄异株植物,雌花中有退化的雄蕊原基,雄花中有退化的心皮。黄檗花药壁发育为基本型。腺质绒毡层,细胞双核或多核。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为同时型。小孢子四分体为四面体型排列,成熟花粉有2-细胞和3-细胞型2种。子房5室,中轴胎座、倒生胚珠、具珠柄珠孔塞、双珠被、厚珠心和多孢原细胞。大孢子四分体为直线型、少数为“T”型排列,合点端的一个为功能性大孢子。蓼型胚囊,双受精属于有丝分裂前配子融合类型。胚的发育为藜型,核型胚乳。后期胚乳组织外层形成“次生胚乳”,原胚乳细胞逐渐退化解体。  相似文献   
19.
连作大豆植株化感作用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70,自引:10,他引:60  
使用组培技术在无菌条件下研究了大豆根系分泌物和大豆组织水浸液对大豆苗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大豆根系分泌物和大豆组织水浸液对“下茬”大豆苗的生长和某些生理活性均有显着影响。这种影响与大豆苗生长激素代谢紊乱有关。从根系分泌物和植株水浸液中均分离出了已知酚酸类化感物质香草酸、香草醛和对羟基苯甲酸。这类物质的影响对大豆连作障碍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