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5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3年   2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51.
空间分布型的研究是现代理论生态学的重要基础工作之一,它在实际应用上亦具重要意义。它不仅可揭示出种群的空间结构特征,而且还是确定抽样技术、资料代换和正确估计种群数量的基础。 目前,国内外有关昆虫空间分布型的研究多限于农林业害虫,对其它昆虫的空间分布研究甚少。虫草蝠蛾是我国名贵中药材冬虫夏草的寄主昆虫,主要分布在青海、西藏、四川、云南四省境内的高山草甸。近年来,冬虫夏草产量逐年下降,远远不适应市场的需求,更因自然资源日趋减少,大有枯竭之势。为挽救这一珍贵资源昆虫,急待尽  相似文献   
152.
全世界近800种蝎子,其中对人构成危害的约50种。据估计,全世界每年约有15万起蝎蜇伤事故。在墨西哥,主要由centruroides 蝎子引起的蜇伤事故,每年达7万起,其中约有1200例死亡。在巴西,常见的蝎子蜇伤事故主要是由tityus 引起的,其死亡率在成年人为0.8~1.4%,8~16岁为3~5%,8岁以下儿童则高达15~20%。在北非,80%的蝎蜇伤病例和95%的死亡例被认为是由androctonus australis 蝎子造成的。Belozet(1964)报  相似文献   
153.
张雁  吉永华 《动物学研究》1989,10(2):139-142
本文分别用对硝基酚磷酸酯、3-[32p]标记的RNA和大肠杆菌噬菌体入DNA作底物测定了新疆产穴居狼蛛毒中与核酸代谢有关的酶,发现此毒中含有磷酸单酯酶、核糖核酸酶和脱氧核糖核酸酶。  相似文献   
154.
溪流两边的湿地对其含氮量的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美国科罗拉多洛基山国家公园内LochVale,小流域溪流商边的湿地土壤水溶液中的含氮量进行了研究,并比较了与其相邻的溪流中的含氮量。结果发现,溪流中的硝态氮含量显著高于3个湿地土壤水溶液中的,而氨态氮则并没有显著差异;溪流水中的pH值要显著高于土壤水溶液中的,而电导率又显著低于后者。同时,还发现取自不同地点的溪流水分的化学性质也有显著的不同,采自溪流支流水分的pH,电导率和硝态氮都要显著高于取自主溪流中的水分的。另外,还分析比较了3个湿地样地的地上部分生产力以及土壤和生物量中的碳和全氮含量。最后,我们认为溪流两边的湿地对溪流中的氮的含量并没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5.
一种生物传感器新型膜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种生物传感器新型膜的研制王顺光,吉鑫松,袁中一(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200031)关键词聚乙烯醇,生物传感器,葡萄糖,乳酸如何研制出具有优良的机械强度和传质性能、比活力较高的稳定的酶膜是生物传感器研究中十分重要的问题‘”。目前最为普遍使用...  相似文献   
156.
砾石(>2 mm)是估算土壤碳库的主要参数之一。为评估砾石对马尾松人工林土壤容重和有机碳密度的影响,本研究基于不同方法(剔除砾石前后)估算马尾松人工林分布区131个样地0~10、10~20和20~40 cm土层土壤容重和有机碳密度,并检验不同方法间的差异。结果表明:剔除砾石后各土层容重分别为0.58~1.57、0.60~1.67和0.59~1.75 g·cm-3,显著低于剔除砾石前容重,砾石总体上将容重提高了6.5%~6.8%;剔除砾石前各土层土壤有机碳密度分别为8.93~65.97、7.63~59.08和8.79~94.53 t·hm-2,高于剔除砾石后估算的土壤有机碳密度,忽视砾石总体上使土壤有机碳密度被高估4.9%~11.8%;随砾石含量增加,不同方法间土壤容重和有机碳密度的相对偏差增加,当砾石含量高于20%时,0~40 cm土层估算的土壤有机碳密度在忽视砾石与剔除砾石间差异显著,前者比后者高29.7%~47.4%。综上,砾石显著影响土壤容重和有机碳密度,推荐用剔除砾石容重且考虑砾石作为修正因子的方法来估算土壤有机碳密度(尤其是砾...  相似文献   
157.
穴居狼蛛毒中抗菌活性物质的耐热及缔合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永华  徐科 《动物学报》1991,27(3):258-262
穴居狼蛛(Lycosa singoriensis)毒中的抗菌活性物质具有耐热性(在沸水浴中处理半小时活性不变)、耐酸性和耐碱性。但用透析袋(Visking 18/32)对毒腺提取物透析时,在中性及碱性条件下可全部被透析掉。当用Sephadex G-25柱对较少量样品进行层析时,在酸性条件下至少可被分出8个蛋白峰,其中峰4和峰8具抗菌活性,但随上柱样品量的增加,在层析图上峰4的面积增大,峰8的面积变小,甚至活性消失;反之,在中性或弱碱性条件下所得到的层析图上,则是峰8的面积大,抗菌活性明显,而峰4的面积小,甚至检不出抗菌活性。此峰8样品经热处理后,在酸性条件下经分子筛过滤,又可得到两个分子量不同的抗菌活性峰。这些结果提示,上述耐热和耐酸碱性强的抗菌物质在酸性环境中可能是以目身高聚体或与其它大分子蛋白非共价结合,随pH值的升高而解离成单体或低聚体。  相似文献   
158.
西藏自然保护区现状分析及其空间布局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自然保护区空间布局合理性进行评估,可为管理部门制定政策提供科学依据。以自然保护区名录数据为基础,采用数理统计、时间序列分析和空间叠加分析等方法,在深入认知西藏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现状特点的基础上,从人文和自然角度对其空间布局合理性进行评估。结果表明:(1)截至2015年底,西藏自然保护区面积达41.37万km2,较全面保护了西藏脆弱生态系统和国家重点保护动植物;(2)西藏1990—2015新增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2000年以前由东南部往中西部扩展,2000年以后主要分布在自治区中部,其空间分布和类型趋于完善;(3)从人文角度看,西藏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与人类活动的矛盾不突出,总体布局合理;(4)从自然角度看,各个生态地理区(植被带)内自然保护区密度较为接近,但自然保护区面积占比差异较大,空间布局还需优化。  相似文献   
159.
基于三峡水库巫山段和秭归段消落带海拔155~172 m区段经历水库水位涨落前(2008年)和经历1次(2009年)、4次(2012年)、7次(2015年)水库水位涨落后土壤化学性质的长期定位监测,研究峡谷地貌区消落带土壤氮(N)、磷(P)、钾(K)、有机质(OM)含量和pH值的时空动态变化规律,并对其养分状态进行评价.结果表明: 随着经历水库水位涨落次数的增多,消落带土壤全氮(TN)、速效氮(AN)、速效钾(AK)和OM含量减少,全磷(TP)、全钾(TK)、速效磷(AP)含量和pH值增加;经历水库水位涨落前和经历1次水库水位涨落后,消落带各土层的TP、TK和AP含量为巫山样地>秭归样地,经历4次和7次水库水位涨落后,变为秭归样地>巫山样地;随着经历水库水位涨落次数的增多,消落带大多数土壤化学指标含量在土层间的差异减小.对照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养分分级标准,经历7次水库水位涨落后,秭归样地土壤TP和AP含量达到极高等级,巫山样地土壤AP含量为高等级,其他指标为中等及以下等级.三峡水库的水文特征、人为活动的干扰,以及不同土壤化学指标性质的差异,是峡谷地貌区消落带土壤N、P、K、OM含量和pH值时空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160.
目的:探讨高原低氧环境下高原鼢鼠不同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b (VEGF165b)表达量及微血管密度(MVD)的变化。方法:克隆高原鼢鼠VEGF165b基因并测定其在不同海拔脑、肺和骨骼肌组织内的表达量;免疫组化法观察脑、肺和骨骼肌组织内微血管并测定其在不同海拔组织内的密度。结果:高海拔VEGF165b表达量显著低于低海拔表达量(P<0.05);微血管密度随海拔高度升高而增加(P<0.05)。结论:VEGF165b基因调节动物组织微血管密度是高原动物适应低氧环境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