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9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20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6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6篇
  1966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61.
将里氏木霉总RNA反转录得到cDNA第一链,并以之为模板进行 RT-PCR合成约1.4kb的纤维二糖酶基因cDNA,将所得的cDNA经测序后克隆到温度敏感型表达载体pJW2中,经PCR和双酶切鉴定筛出阳性重组子,温度诱导后,经酶活测定,bgl II基因在大肠杆菌中得到了表达,酶活为0.75IU/mL.  相似文献   
562.
燃煤,当地扬尘,外地扬尘和机动车辆构成西安城市总悬浮颗粒物的80%,本研究回顾了在陕西控制非燃煤颗粒物源头已采取的包括绿色生态工程等措施;评价了发生在其他地区的绿色生态工程等其它措施;评价了应用植被和其它措施在其他地区的效应,由于悬浮颗粒物常常涉及到很大的范围而不是很小的范围,当我们讨论在西安的控制措施时,我们应该涉及到较大的范围,像陕西或其它地区,这样的话,我们就有可能把来龙去脉搞清楚,并使措施更得力一些;我们可用其它地区重要或经典的经历,经验作为重要或必要的参考,避免岐路,找到达到目标的捷径。  相似文献   
563.
生物学研究的历程中有一些特别的生物作为模式研究对象,为生物学相关领域研究的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模式生物的结构简单,生活史短,人工繁育便利,基因组小,基因组成少等特点,可以为科学研究提供一种便利的工具,同时也可以为人类基因组计划方面的工作提供理想的实验系统,并发展新的基因组研究技术。  相似文献   
564.
目的:探索黄连素四联方案用于幽门螺杆菌感染根除失败患者补救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经四联方案初次根除治疗失败并自愿接受补救治疗的130例患者按纳入顺序,以1:1的比例分配治疗,随机接受14天黄连素四联(埃索美拉唑20mg+胶体果胶铋200 mg+阿莫西林1000 mg,2/d+黄连素300 mg 3/d)或四环素四联(埃索美拉唑20 mg+胶体果胶铋200 mg+四环素750 mg+呋喃唑酮100 mg,2/d)方案的治疗。所有患者均于治疗14天及治疗结束至少28天后随诊,详细记录患者症状及不良反应情况。治疗结束至少28天后进行13C尿素呼气试验来判断幽门螺杆菌根除情况。结果:65例接受黄连素四联根除治疗,65例接受四环素四联方案治疗。两组分别有6例和4例患者因不良反应服药依从性小于80%,其余患者均完成了14天的治疗。黄连素组和四环素组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ITT分析分别为76.9%(50/65)和81.5%(53/65),P=0.520;PP分析分别为84.7%(50/59)和86.9%(53/61),P=0.739。黄连素组和四环素组不良事件总体发生率分别为49.2%和41.5%,P=0.370。结论:黄连素四联疗法用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二次根除治疗,根除率较高,未明显增加不良事件发生率,是有效及安全的补救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65.
目的:探讨贝伐单抗联合替莫唑胺对老年胶质母细胞瘤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到2016年1月在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诊治的老年胶质母细胞瘤术后患者78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9例,观察组给予替莫唑胺与贝伐单抗联合治疗,对照组只给予替莫唑胺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的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48.7%和23.1%,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的肝肾反应、胃肠道反应、疲乏、骨髓抑制等毒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KPS与ECOG评分分别为64.22±2.19分和1.65±0.45分,对照组为56.35±4.50分和2.41±0.51分,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且与治疗前对比也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30个月和21个月,观察组的3年生存率为41.0%,对照组为16.4%,观察组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贝伐单抗联合替莫唑胺可显著改善老年胶质母细胞瘤术后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治疗疗效与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566.
养殖牙鲆淋巴囊肿病病原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近几年我国海水养殖鱼发生病毒性传染病,病鱼鳍、鳃及体表皮肤出现乳头瘤样赘生物。将发病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表皮瘤组织进行超薄切片,电镜下在病变组织明显肥大的细胞胞浆内一球状病毒,呈二十面体对称,具包膜,直径约210nm。根据虹彩病毒主要衣壳蛋白(major capsid prosein,MCP)基因中间保守区序列设计简并引物,应用PCR方法从病变组织中扩增出长636b  相似文献   
567.
目的:探讨气道监测护理干预对重症颅脑外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月重症颅脑外伤入住我院ICU病房均行气管切开机械通气的患者189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干预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气道监测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ICU治疗时间、肺部感染情况、呼吸机使用时间、ICU花费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比较:干预组肺部感染控制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x2=4.006,P<0.05),考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患者呼吸机使用时间及ICU治疗时间均较对照组时间缩短(t=12.9,3.82,3.95 P<0.05),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合理的的气道监测护理能有效减少患者肺部疾病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病情恢复,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68.
背瘤丽蚌F型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玲  汪桂玲  李家乐 《生态学报》2012,32(8):2420-2429
部分双壳贝类的线粒体遗传方式是特殊的双重单亲遗传方式:F型存在于雌性体细胞组织和性腺中,M型仅存在于雄性个体的性腺中。通过LA-PCR扩增、SHOT-GUN测序、软件拼接获得背瘤丽蚌(Lamprotula leai)F型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线粒体基因组全长为16530 bp,包括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22个tRNA其中包括2个tRNASer和2个tRNALeu,2个SrRNA及27个长度不等的非编码区,最长的两个非编码区分别为969 bp、228 bp。比较分析已登录到GenBank中的淡水蚌类F型线粒体结构特征,结果显示背瘤丽蚌F型A+T含量为60.28%,表现出A+T偏好性,淡水蚌类线粒体基因组长度的差异主要表现为非编码区长度的差异。此外,背瘤丽蚌mtDNA的COⅡ-12S rRNA区域基因排列存在差异,是ND3、tRNAHis、tRNAAla、tRNASer1、tRNASer2、tRNAGlu、ND2、tRNAMet 8个基因发生重排造成。F型线粒体序列构建的系统进化树中,淡水蚌类和海水双壳贝类分别聚为一支。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淡水珍珠蚌的DUI线粒体遗传方式和种质资源保护奠定基础,为双壳贝类mtDNA基因重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69.
为进一步简化放线菌的遗传操作流程,缩短重组菌株的筛选周期,在对杀真菌链霉菌(Streptomyces fungicidicus ATCC 21013)进行遗传操作的过程中引入了一个反向筛选标记基因——尿嘧啶磷酸核糖转移酶基因(upp)。并通过原始菌株中upp基因的敲除,以及带有upp基因的自杀型基因敲除载体的构建,开发了一套完整的针对杀真菌链霉菌的无痕敲除系统。通过载体的整合、二次交换及反向筛选实现了杀真菌链霉菌基因组中StrR基因的快速无痕敲除。upp反向筛选标记基因的引入使得链霉菌重组菌株的平均筛选周期缩短了2周左右,并进一步减少了假阳性重组菌株出现的概率,可实现放线菌中目的基因的连续无痕敲除,因此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570.
从健康的银杏(Ginkgo biloba)茎和叶片中分离内生菌,结果从银杏叶和茎上共分离到内生真菌20株,其中9株来自银杏茎部,11株来自银杏叶部;内生放线菌23株,其中15株来自于银杏茎部,8株来自于银杏叶部;内生细菌15株,其中8株来自于银杏茎部,7株来自于银杏叶部。以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作为指示菌,采用双层平板法对内生菌进行抑菌活性筛选,结果表明:20株内生真菌中有12株出现了抑菌活性,有抑菌活性菌株的比例为60.0%;23株内生放线菌中,仅3株出现了抑菌活性,有抑菌活性菌株的比例为13.0%;15株内生细菌中,有4株出现了抑菌活性,有抑菌活性菌株的比例为26.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