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81.
【目的】将变色检测方法应用于斑玉蕈优良杂交菌株的选育,缩短育种过程。【方法】采用分光光度计检测变色培养基的颜色变化,计算脱色率(D值)。【结果】变色检测培养基的颜色变化和脱色率(D值)是一致的,即培养基显示黄色时D值是正值,培养基显示蓝色时D值是负值。D值与斑玉蕈主要农艺性状具有紧密联系,D值是正值的菌株平均吃料速度比D值是负值的菌株快,单瓶产量和正常子实体数与D值呈正相关性,畸形菇数与D值呈负相关性。【结论】应用变色检测法可以快速简单地筛选出优良菌株,缩短斑玉蕈育种进程。  相似文献   
82.
草菇低温诱导基因的分离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陈明杰  谭琦 《菌物系统》1998,17(4):327-330
应用mRNA差别筛选法,对低温处理草菇及正常草菇基因表达进行筛选,分析,结合斑要交技术加以验证,分离得到草菇低温诱导基因,研究表明草菇菌丝体在低温腔胁迫下,存在着基因表达的变化。  相似文献   
83.
一种含有单链RNA的香菇球状病毒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生长不正常的香菇(Lentinus edodes(Berk.)Sing)菌株中分离到一种等轴对称含单链RNA的病毒颗粒。病毒颗粒在电镜下直径为33~34nm,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中病毒外壳蛋白分子量为22000道尔顿。病毒核酸径DNase1和SI酶解试验及热变性紫外吸收曲线试验证明为单链RNA,在1.5%的琼脂糖凝胶电泳中,病毒核酸呈现一条带,分子量为2.38×10~6道尔顿。  相似文献   
84.
在先前的工作中,曾经运用简并PCR和染色体步行的方法从香菇中获得了1个信息素受体编码基因和1个信息素前体编码基因。根据香菇135菌株的原生质体单核体的全基因组测序信息,设计了4对引物,用于扩增香菇苏香菌株的原生质体单核体SUP2中的信息素受体编码基因STE-3的同源物及其侧翼保守基因。实验结果共获得了33,655bp的DNA序列,运用BlastX搜索对所获得的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后,发现了7个推定基因,其中有3个为信息素受体编码基因。再根据信息素前体所具有的保守基序特征,在2个信息素受体编码基因附近发现了4个信息素前体编码基因。首次对香菇的B交配型位点的分子遗传学结构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85.
中国地胆草属和假地胆草属(菊科)分合的分子依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中国菊科地胆革属和假地胆草属在DNA分子水平上的亲缘关系以及这两个属的分合问题,以香港野生的地胆草属植物地胆草(ElephantopusscaberL)、白花地胆草(E.mollisHK.B)和香港、台湾归化的假地胆草属植物假地胆草(Pseudelephantopusspicatus(BJussexAublet)CF.Baker)为材料,选取6种18-24mer和5种10mer的随机单引物进行任意引物PCR(AN-PCR)和随机扩增多态DNA(RAP)分析,以相似没指数值作亲缘关系分析。初步结果显示:2种地胆草与1种假地胆草之间的DNA指纹图谱差异较大,提示地肥草属与假地胆草属植物的亲缘关系较远,属于属间差异。这与形态学、组织学和细胞学结果呈相关性,认为这两个属合并成一个广义的地胆草属是不合适的。  相似文献   
86.
草菇冷诱导相关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差异显示技术分离获得草菇低温特异DNA片段,经与正常草菇和低温诱导草菇cDNA分别southern杂交验证后,得到低温特异性片段。采用PCR标记技术对获得的低温特异性片段进行DIG标记,以此为探针,对低温处理的草菇cDNA文库进行筛选,获得4个阳性克隆,分别进行测序。序列同源性比较分析发现,Cor3基因与s-腺苷-L-高半胱氨酸水解酶有很高的同源性,Cor4基因与40S核糖体蛋白S9有很高的同源性,这两个基因可能与草菇的低温自溶现象有关。Cor1基因与脉孢菌的保守假设蛋白(conservedhypotheticalprotein)有同源性,Cor2基因与辅酶A连接酶有同源性。半定量RT-PCR验证发现Cor1和Cor2基因在正常情况下没有表达,低温处理后有表达,Cor3和Cor4基因在正常情况下有表达,低温处理后表达量增加。  相似文献   
87.
以草菇(Volvariella volvacea)乙酰木聚糖酯酶AXE、AXEII为研究对象,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核苷酸及编码的蛋白氨基酸序列、组成成分、信号肽、跨膜结构域、疏水性/亲水性、蛋白质三级结构等进行预测和分析,并构建了乙酰木聚糖酯酶蛋白家族的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草菇的AXE蛋白由349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编码蛋白质的分子量为37.55 ku,等电点为8.58,属稳定性蛋白质。AXEII由253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编码蛋白质的分子量为27.70 ku,等电点为5.82,属稳定性蛋白质。两者均为亲水性蛋白,存在信号肽,AXE与AXEII的潜在磷酸化位点总数分别为15个和11个。草菇的AXE与灰盖鬼伞(Coprinopsis cinerea)亲缘关系较近,AXEII与裂褶菌(Schizophyllum commune)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88.
杨焕玲  仝宗军  赵妍  蒋俊  查磊  陈明杰 《菌物学报》2020,39(6):1056-1064
本研究对香菇锰过氧化物酶基因(manganese peroxidase 1,MnP1)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选用香菇出发菌株18和诱变菌株18N44作为实验材料,经测定高温胁迫后菌丝恢复生长速度,分析了高温胁迫过程中香菇锰过氧化物酶基因(LeMnP1)的表达水平及酶活性。结果表明:LeMnP1定位于细胞外,该蛋白属于过氧化物酶超家族,与其他担子菌具有较高的同源性。18N44在高温胁迫后其恢复能力明显强于18;在高温胁迫过程中,18N44中LeMnP1的基因表达水平均高于18,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未处理时,18N44的MnP活性显著高于18,随着高温胁迫时间延长,其酶活性显著下降,18的LeMnP1基因表达量及酶活性在整个高温胁迫过程中基本维持稳定。据此推测锰过氧化物酶基因的相对高表达,可能是18N44高温胁迫后恢复生长快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9.
【目的】建立一种高效草菇分子标记辅助杂交育种方法,并将其应用于选育低温高产草菇的单孢杂交中。【方法】通过出菇试验筛选获得高产草菇菌株,与低温出菇菌株VH3一同作为杂交亲本;采用交配型基因分子标记区分草菇单孢子的交配型,并完成杂交配对工作;最后结合快速筛选耐低温草菇菌种技术与杂交子真实性的鉴定方法,在栽培出菇试验前剔除部分不耐低温的草菇杂交子。【结果】出菇试验表明,屏优1号的生物转化率最高,用作杂交育种的高产亲本菌株。单孢杂交配对后,最初的496株草菇可能杂交菌株经初筛后,只剩余172株较耐低温的杂交菌株,使后期出菇试验的工作量减少了65%;杂交子出菇试验表明,在28 °C出菇温度下,VV093杂交菌株的生物转化率显著高于两个亲本菌株,且农艺性状较好。【结论】建立了一种高效草菇分子标记辅助杂交育种的方法,包括亲本菌株的筛选、单孢交配型的区分、单孢杂交、杂交子的鉴定和筛选等,并在低温高产草菇单孢杂交育种中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90.
数据整合逐渐成为生物数据分析的重要方向。随着高通量技术的广泛应用,基因组序列数据大量产生,而如何充分、高效地整合这些序列数据成为了一个难题。本文从序列角度出发设计了一套新的数据整合方法:序列群富集分析(SequenceSet Enrichment Analysis,SSEA),并用实验数据探讨了其潜在的应用价值,结果显示SSEA能更好的挖掘出序列数据中的复杂生物学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