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5 毫秒
21.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消旋山莨菪碱液对雏鸡形觉剥夺近视眼轴的影响。方法 3日龄雏鸡60只右眼遮盖半透明塑料膜,随机分为6组:给药组4组,不同浓度消旋山莨菪碱液(0.05%组,0.1%组,1%组,2.5%组),隔天行右眼球结膜下注射,每次给药50μL,共4次;对照组为生理盐水组,注射方法同给药组;单纯形觉剥夺组,不做干预。8 d后观察药物对眼轴的影响。结果 2.5%浓度组右眼与左眼眼轴差异显著小于低浓度组及对照组(P<0.05),给药组未发现组织病理毒性。结论消旋山莨菪碱对雏鸡近视眼轴增长有一定抑制作用,无毒副作用,有一定浓度依赖性。  相似文献   
22.
百合不定芽的快速诱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获得麝香百合组织培养最优外植体及探讨蔗糖、6-BA和NAA的最佳用量,本文以MS固体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通过4因素3水平(L9 (34)) 3次重复正交试验,研究不同花器官及不同浓度的蔗糖、6-BA (6 苄基嘌呤)和NAA (α-萘乙酸)对麝香百合组织培养诱导不定芽的影响.结果表明,花托为诱导不定芽最优外植体,诱导不定芽最佳培养基为MS+6-BA 1.0 mg/L+NAA 0.3 mg/L+蔗糖90 g/L.同时经过分析,可以判断本试验中设计的4个试验因素对百合组培的影响程度依次为外植体>蔗糖>奈乙酸和6-苄氨基嘌呤.本研究结果将为百合优良品种的生产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和资源保证.  相似文献   
23.
全世界记录的长小蠹(鞘翅目:长小蠹科)有1 500余种,其分类地位一直存在争议.本研究通过分子基因信息探讨长小蠹科昆虫的分子系统进化关系,测定了中对长小蠹Euplatypus parallelus(Fabricius)、希氏长小蠹E. hintzi Schaufuss、散对长小蠹E. solutus Schedl、杯长小蠹Dinoplatypus cupulatus Chapuis、小杯长小蠹D.cupulatulus Schedl、芦苇黄截尾长小蠹D.calamus Blandford、五棘长小蠹Diapus quinquespinatus Chapuis、锥长小蠹Treptoplatypus solidus Walk、栎长小蠹Platypus quercivorus Murayama和东亚长小蠹P.lewosi Blandford等长小蠹科5属10种mtDNA CO I基因部分序列(549 bp);采用MEGA3.1分析了序列组成及遗传距离,应用PAUP4.0分别构建了长小蠹NJ,MP和ML等3种分子系统树,同时结合长小蠹的形态分类,探讨10种长小蠹及其所在属的系统进化.结果表明:长小蠹科昆虫在碱基使用频率上有很大的偏向性;长小蠹科与外群小蠹科松瘤小蠹Orthotomicus erosus Wollaston之间的遗传距离(0.288~0.338)远大于科内种间距离(0~0.226);Diapus属分化最早,Euplatypus属独成一支,Treptohlatypus,Dinoplatypus和Platypus 3属分化为一支.长小蠹科分子系统进化研究结果与Wood(1993)新修订的分类系统基本一致,说明长小蠹科的分类系统更趋于合理.  相似文献   
24.
五唇兰种子离体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伍成厚  叶秀粦  梁承邺 《广西植物》2005,25(2):149-151,i004
授粉90d的五唇兰种子95%具球形胚,无菌条件下播种于培养基3个月后种子最高萌发率达到 90%。ABA和高浓度的NH4NO3抑制种子的萌发。NAA和BA促进种子的萌发,最适浓度为BA0.2mg· L 1+NAA0.5mg·L 1。400mg·L 1的谷氨酰胺可促进原球茎生长。2000mg·L 1的蛋白胨促进原球茎发 育成苗。  相似文献   
25.
钙调素及钙调素相关蛋白在植物细胞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夏快飞  梁承邺  叶秀粦 《广西植物》2005,25(3):269-273,244
植物对一系列生物和非生物刺激所产生的反应都与细胞内Ca2+信号转导有关,而钙调素、钙调素相关蛋白则是Ca2+信号转导的下游靶蛋白。该文介绍了钙调素的结构及其在植物细胞中的分布,钙调素及钙调素相关蛋白在植物细胞中的表达等方面的最近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6.
为探明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和促癌剂对食管上皮致癌作用,人胚食管上皮细胞转染HPV协同60钴(60Co)放射观察其恶性转化.用HPV18E6E7AAV转染的人胚食管上皮(SHEE),培养至13代,分为4组,实验组分别用60Co2、4、8Gy照射,每周1次共4周;SHEE未经照射为对照组.细胞形态用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DNA合成和定量用3H-TdR掺入和用流式细胞仪分析;染色体众数用常规方法分析;致瘤性用软琼脂培养和裸小鼠接种;HPVDNA用PCR检测.经60Co照射后细胞呈凋亡和坏死(危象期).8周后SHEE 4Gy组细胞增殖,增殖指数(34%)和3H-TdR摄入增高,软琼脂培养和裸鼠接种出现致瘤性.对照组SHEE组细胞增殖指数24%,伴有少数3H-TdR掺入,裸鼠未成瘤.染色体众数:对照组,58~62;4Gy组,63~65;两组HPV18E6E7 PCR呈阳性条带.此结果表明,用HPV18E6E7协同60Coγ射线可以使人胚食管上皮恶性转化,60Co γ射线有加速食管上皮细胞恶性转化作用.  相似文献   
27.
江苏省稻瘟病菌的毒性多样性及水稻品种的抗病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13个已知日本抗病基因品种上检测1997-1999年采集自江苏省吴江,赣榆,通州,高邮和宜兴等5个代表地区的324个稻瘟病菌株的毒性,结果可将上述菌株划分为90种毒性类型,表明江苏省稻瘟病菌存在着丰富的毒性多样性,毒性类型组成在地区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稻瘟病菌毒性类型组成有差异加大的趋势,在已知抗病基因品种上测定江苏省稻瘟病菌的毒力,结果显示:Pi-k^3,Pi-ta,Pi-ta^2和Pi-sh等抗病基因对江苏省的稻瘟病菌的抗谱很窄,而Pi-i,Pi-z,Pi-z^t和Pi-b等抗病基因的抗谱比较宽,可作为抗源加以利用,用6个代表性毒性类型菌株接种江苏省80筱水稻主载品种和新育成品种,品种抗性分析表明,上述水稻品种中的籼稻和杂交稻对江苏省稻瘟病菌具有较高的抗性,而粳稻品种的抗性较差,上述研究结果为利用水稻品种抗性多样性控制稻瘟病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8.
陈志  冯华 《生命的化学》2002,22(1):79-80
近年来 ,有关Internet在生物医学中应用的文献逐渐增多 ,内容涉及医学研究的很多专业领域 ,为医学网络情报资源的利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许多文献均谈到了网络资源的搜索、Medline等数据库的文献检索及相关学科的重要站点 ,但因特网上多数文献检索数据库一般只免费提供题录和摘要 ,查找到所需论文后还需根据文章出处到图书馆获取原文 ,前提是图书馆收录了该种期刊 ,有时通过Internet也有多种方式可方便地获取全文。1 .通过检索结果直接获取[1]PubMed(http :/ /www .ncbi.nlm .nih .gov/P…  相似文献   
29.
洪湖鱼类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7  
根据1992~1993年洪湖鱼类资源调查,结合1959年和1982年的历史资料,分析了洪湖鱼类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多样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洪湖鱼类从江湖阻隔初期的湖泊定居性鱼类为主、江湖洄游性鱼类和少数河海洄游性鱼类亦有一定的产量、大型和中型鱼类占较大比例,逐渐演变成以鲫占绝大多数的“众小”局面;鱼类群落的营养结构从草食性种类的比例高达23%~35%、肉食性种类比例波动于10%~20%之间,逐渐演变成以鲫为主的杂食性鱼类占绝大多数,草食性种类基本上从湖内消失;种类组成从阻隔前的推测应不下100种演变成50余种,且实际能在洪湖生息的只有30余种;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相似文献   
30.
用铜绿假单胞菌为宿主菌自污水中分离到3株不同的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命名为PaP1、PaP2及PaP3者均为DNA双链噬菌体,基因组大小分别约为47kb、34kb及24kb。3株噬菌体原液滴度(pfu)分别为109/mL、1011/mL和1011/mL。PaP1为裂菌性噬菌体,PaP2及PaP3为溶原性噬菌体。电镜观察,3株噬菌体头部均为多面体立体对称颗粒,直径分别约为70nm、55nm和65nm。PaP1属肌尾噬菌体科,PaP2和PaP3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