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6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20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4篇
  1978年   3篇
  1965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对影响红豆杉内生真菌拟盘多毛孢属菌株H619生长的11个发酵因素进行试验。结果表明该菌适宜生长的C源、N源、C/N、pH值、Ca~(2 )和Mg~(2 )浓度分别约为蔗糖、玉米粉、25:1~35:1、7~8、1.5‰、0.07‰;最优培养条件约为装料比50 mL/250 mL、接种量10%、转速176 r/min,温度25℃,发酵周期7 d。探讨了各因素影响菌丝生长的显著性,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2.
通过外源表达人端粒酶基因,构建了具有长期传代能力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系(hTERT-hMSC),并在传代过程中尚未发现有丧失接触性生长抑制和转型现象.本文主要目的是采用双向凝胶电泳技术和MALDI-TOF-MS蛋白质谱技术分析hTERT-hMSC 细胞的蛋白差异表达图谱,研究表达外源端粒酶基因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影响的可能机制.通过分析原代第12代hMSC、第95代和275代hTERT-hMSC的蛋白凝胶图,获得原代第12代hMSC总共1543±145个蛋白点,第95代hTERT-hMSC 1 611±186个蛋白点、275代hTERT-hMSC 1451±126 个蛋白点.质谱分析鉴定100种蛋白质,其中有20种有显著差异表达.结果表明,膜联蛋白(ANX)和GSTP1表达的下调以及内质网钙结合蛋白1(RCN1)、伴侣素CCT、TUBA1B和ACTG1表达的上调可能提升了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扩增的能力,而prohibitin 蛋白和p53 蛋白维持正常表达可能对hTERT-hMSC 维持细胞接触性生长抑制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3.
利用正交设计法对叉叶苏铁ISSR-PCR反应体系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比较CTAB法和SDS法提取叉叶苏铁(Cycas micholitzii)的总DNA,发现CTAB法是提取叉叶苏铁总DNA的较好方法;对叉叶苏铁ISSR-PCR反应体系中的4个主要因素dNTPs,Taq DNA聚合酶,引物及Mg2+进行最优条件筛选;采用单因素法探讨DNA模板量、退火温度和循环次数的最佳反应条件,建立了适合于叉叶苏铁的最佳ISSR-PCR反应体系 (20 μL体系): 1×Buffer,75 ng DNA模板,dNTPs 250 μmol·L-1, Taq酶1.0U,引物0.2 μmol·L-1,Mg2+ 2.5mmol·L-1,反应程序为:94℃预变性5 min,94℃变性1 min,52℃退火1 min,72℃延伸2 min,循环40次,72℃延伸10 min,4℃保存。本研究结果为苏铁纲植物的分子生物学和分子系统学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4.
以云南特有濒危树种黑黄檀(Dalbergia fusca)的种子为材料,研究了脱落酸(ABA)对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以及种子萌发过程中吲哚乙酸(IAA)、赤霉酸(GA_3)、6-苄基腺嘌呤(6-BA)和乙烯利对ABA的拮抗作用.黑黄檀种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30℃.交替光照(14 h光照和10 h黑暗)以及黑暗对种子萌发没有明显的影响.0.001~0.1 mmol/L ABA不影响种子的萌发率,但降低种子的萌发进程;1 mmol/L和2.5mmol/L ABA显著地抑制种子的萌发率和萌发进程.种子的萌发率不被0.0001~1 mmol/L IAA和GA3、0.0001~0.1 mmol/L 6-BA、以及0.001~10 mmol/L 乙烯利(乙烯供体)的影响,但被1 mmol/L 6-BA抑制.1mmol/L ABA对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能被0.01~1 mmol/L IAA、0.01~1 mmol/L GA3、0.001~0.1 mmol/L 6-BA和0.1~10 mmol/L乙烯利所拮抗,而且这种拈扰作用与植物激素的类型和浓度有关.0.01 mmol/L 6-BA和0.1 mmol/L乙烯利对l mmol/L ABA抑制作用的拈抗不能被添加0.001 mmol/L IAA或者O.001 mmol/L GA3加成.但0.1 mmol/L 乙烯利对1 mmol/L ABA抑制作用的拮抗能够被添加O.01 mmol/L 6-BA或者0.1 mmol/L 6-BA加成,导致更高的萌发率和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85.
不同狂犬病毒株抗原反应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ELISA法对285份免疫前及健康人血清和742份以不同毒株制备的狂犬病疫苗(aG株、CaG株、CTN株,PM株)全程免疫后人群的血清标本进行抗狂犬病毒抗体的检测。结果显示CTN株病毒抗原对不同毒株狂犬病疫苗免疫后血清的抗体阳性检出率均能达到90%以上,且与SNT效价的相关性较好;而aG株抗原对除aG株以外其它毒株狂犬病疫苗免疫后血清的阳性检出率仅为50%左右。因此不同毒株狂犬病毒抗原的反应性存在明显差异,选用纯度高、活性好的CTN株病毒或两株病毒以不同比例混合作为ELISA检测用抗原,测定疫苗免疫后人群的抗体水平,可获得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86.
珍稀濒危植物裸果木地理分布与资源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项目于1999~2001年对新疆境内分布的干旱荒漠珍稀植物裸果木(Gymnocarpos przewalskii)进行野外调查,采用线路调查与样访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调查了裸果木在新疆境内的地理分布和资源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对裸果木濒危原因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7.
稻小秆蝇触角感受器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志军  王世贵 《生物学杂志》2005,22(4):14-15,F0004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稻小秆蝇触角感受器进行了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稻小秆蝇触角上共存在5种感受器,分别为毛形感受器、刚毛型感受器、柱形感受器、锥形感受器蒲姆氏鬃。对各种触角感受器的形态、分布特点进行了描述,并对其功能进行了一定的探讨。  相似文献   
88.
中国李简单重复序列(SSR)反应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探讨中国李品种美丽李(Prunus salicina‘Beauty')简单重复序列(simple sequence repeat,SSR)反应体系中5种主要成分浓度对反应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引物对中国李有通用性,25μLSSR反应体系中,TaqDNA酶、Mg2 、每个引物、模板DNA和dNTPs等5种成分的适宜浓度分别是:1.5 U、2.0 mmol·L-1、0.8μmol·L-1、30~40 ng和0.16~0.24 mmol·L-1.  相似文献   
89.
对阴离子交换色谱纯化HAV的合适条件进行了探索。先使用“试管法”研究DEAE Sepharose Fast Flow凝胶结合HAV及病毒解离的条件,然后分别使用线性阶段洗脱和阶段梯度洗脱在柱色谱上进行了HAV的纯化。结果表明经过阴离子交换色谱纯化得到的病毒保持有抗原性和免疫原性,HAV抗原回收率大于85%,杂蛋白去除率大于80%,纯化的病毒样品中的内毒素与宿主DNA的含量也大大降低,证明阴离子交换色谱可用于HAV疫苗的纯化。  相似文献   
90.
脂溢性皮炎是皮肤科常见病和多发病,因发生了面部,美容治疗患者很多,目前多认为此病因是皮脂腺分泌旺盛,表皮真菌感染所致。自1998年以来,我们试用皮肤益生素与皮炎消擦剂联合治疗,增强了抑菌、杀菌作用和平衡腺体分泌的功能。78例患者临床观察使用皮炎消治疗总有效率为72.2%。皮肢益生素与皮炎消联合治疗总有效率为92.5%。疗效增加20.3%,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