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06篇
  免费   858篇
  国内免费   3310篇
  2024年   72篇
  2023年   213篇
  2022年   231篇
  2021年   258篇
  2020年   268篇
  2019年   249篇
  2018年   325篇
  2017年   273篇
  2016年   340篇
  2015年   357篇
  2014年   540篇
  2013年   373篇
  2012年   403篇
  2011年   420篇
  2010年   326篇
  2009年   341篇
  2008年   353篇
  2007年   340篇
  2006年   398篇
  2005年   407篇
  2004年   404篇
  2003年   372篇
  2002年   340篇
  2001年   310篇
  2000年   346篇
  1999年   321篇
  1998年   291篇
  1997年   256篇
  1996年   259篇
  1995年   253篇
  1994年   254篇
  1993年   238篇
  1992年   243篇
  1991年   222篇
  1990年   198篇
  1989年   197篇
  1988年   112篇
  1987年   106篇
  1986年   83篇
  1985年   97篇
  1984年   72篇
  1983年   64篇
  1982年   48篇
  1981年   51篇
  1980年   41篇
  1979年   36篇
  1963年   18篇
  1959年   19篇
  1958年   18篇
  1957年   1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马尾松和香樟的抗土壤酸化能力及细根生长的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志勇  王彦辉  于澎涛  张治军 《生态学报》2007,27(12):5245-5253
采用钻取土芯法对土壤和根系取样,分析比较了在相似立地条件下的酸化土壤上生长的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纯林和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纯林的抗酸能力及细根生长与垂直分布。研究结果表明,与马尾松纯林相比,香樟纯林在腐殖质层和0—60cm土层中的盐基离子(Ca^2+和Mg^2+)含量、盐基饱和度和pH值较高,而Al^3+、H^+含量较低,香樟纯林具有较强的减缓土壤酸化能力;在腐殖质层和0—20cm土层,香樟纯林单位面积的各项细根生长指标均显著高于马尾松纯林(P〈0.05),其中,在0—20cm土层,香樟纯林单位面积的细根干重、长度、表面积、体积和根尖数分别是马尾松纯林的1.40、2.91、2.55、2.27倍和3.48倍;在腐殖质层,香樟纯林和马尾松纯林单位土体的细根干重、长度、表面积、体积和根尖数达最大值,而且香樟纯林分别是马尾松纯林的3.30、7.55、6.16、4.89倍和6.89倍,二者各项细根密度指标的垂直分布均随土层加深而减少,但香樟纯林递减速度快于马尾松纯林,就细根而言,香樟属于浅根性树种,马尾松属于深根性树种。对两树种0~20cm土层的土壤酸化程度和细根生长的分析表明,香樟细根的抗土壤酸化能力较强。因此,利用香樟混交来改良酸沉降区马尾松纯林的酸化土壤和林木生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2.
假马齿苋(Bacopa monniera,BM)具有提高记忆,镇静,抗癫痫和抗炎,镇痛,退烧,强心等生物活性。假马齿苋皂苷(bacosides)是主要的益智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993.
动态监测Toll样受体4 CD14在大鼠急性肝衰竭中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toll样受体4(toll like receptor 4,TLR4),CD14在D-氨基半乳糖介导的急性肝衰竭模型中的动态变化律规。方法用D-氨基半乳糖剂量造成大鼠急性肝衰竭模型,用RT-PCR方法检测toll样受体,CD14 mRNA在D-氨基半乳糖介导的大鼠急性肝衰竭6、12、24、48、72、120和148 h的表达。结果Toll样受体4mRNA在急性肝衰竭的12 h有显著升高,与正常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CD14 mRNA在6 h与正常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两者均在48 h达到高峰,72、120和148 h逐渐下降。LPS、ALT和AST在6 h有轻度升高,至24 h与正常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48 h(P<0.01)达高峰,72 h(P<0.01)、120 h和148 h逐渐下降。结论Toll样受体4,CD14与LPS、ALT和AST有显著正相关。Toll样受体4,CD14与D-氨基半乳糖介导的急性肝衰竭有着密切的联系,可能成为临床上治疗急性肝衰竭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994.
静脉留置部位导管相关菌血症的病原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调查静脉留置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病原学特点。方法回顾性调查杭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03年1月至2005年9月静脉留置治疗患者感染的发生情况,并对其病原菌及耐药特点进行分析。结果165例患者共送检留置导管标本184份,140份标本检有病原菌,检出率为76.1%(140/184)。在165例患者中有150例进行了血液培养,发生血流感染的有103例,感染率为68.7%(103/150)。从140份静脉留置导管标本中共分离出171株病原菌,主要为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等。有44例患者静脉留置导管和血液培养出同一种病原菌,主要为表皮葡萄球菌。导管留置后到第一次血液培养出现阳性的时间大约为4~8d。同时从静脉留置导管和血液分离的21株表皮葡萄球菌全部对呋喃妥因和万古霉素敏感,除对利福平的耐药率较低外,对其它抗生素的耐药率都超过50%。结论静脉留置导管较易引起血流感染,引起血流感染病原菌主要以表皮葡萄菌为主,且耐药性严重。  相似文献   
995.
目的利用昆虫细胞/杆状病毒系统表达猪瘟病毒(CSFV)E2蛋白,用于E2蛋白功能、开发CSF新型疫苗以及建立相关血清学诊断方法等研究。方法采用RT-PCR扩增CSFV E2基因,将PCR产物克隆到pGEM-T-Easy载体,将该基因插入到pFast-BacHT A载体中,构建重组转座载体后转化DH10Bac感受态细胞,获得重组Bacmid质粒后转染sf9昆虫细胞,传毒3代,对表达蛋白进行Western-blot及免疫组化鉴定。结果成功克隆CSFVE2基因,其核苷酸序列为1119 bp。SDS-PAGE电泳结果显示表达E2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为43×103,Western-blot和免疫组化结果证实表达蛋白能够被CSFV标准阳性血清识别。结论在Bac-to-Bac杆状病毒系统中的成功表达了CSFV E2蛋白,与CSFV标准阳性血清具有较好的反应性。  相似文献   
996.
院内获得性肺炎(Nosocom ial pneumon ia,NP),系指在医院内获得感染的肺炎,是主要的院内感染疾病[1]。我国NP的发生率为3%~16%,占医院内感染的29.5%,为首位[2]。重症监护病房(ICU)院内感染率比普通病房高[3],其中又以下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病死率高达40%[4],这与呼吸道插管、气管  相似文献   
997.
目的获取可应用于静脉血管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内皮细胞。方法选取北京地区雄性杂种犬,取其双侧颈外静脉,采用翻转后酶消法,获取原代内皮细胞,对其进行原代培养和传代培养,冻存、复苏和鉴定,并利用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结果获取犬的颈外静脉后,实验采取了翻转后酶消法,所获得的内皮细胞纯度和数量得到了提高;经过鉴定确实为内皮细胞来源;活性好,增殖快,在较短的时间内能够达到后期实验所需数量。结论经体外培养的犬的颈外静脉内皮细胞可以作为组织工程血管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998.
细胞因子是机体产生的一系列免疫效应和免疫调节蛋白。在近几年,质粒型细胞因子作为能增强DNA疫苗免疫应答的佐剂已引起了研究者广泛的关注。本文就细胞因子的生物学机制、T细胞分化和利用质粒型细胞因子佐剂优化DNA疫苗等方面的进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99.
危重病房耐碳青霉烯酶鲍曼不动杆菌同源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杭州市第一医院危重病房耐碳青霉烯酶鲍曼不动杆菌之间的同源性,进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旨在为制定预防和控制其院内感染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该院危重病房2005年1月至12月分离到的34株亚胺培南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采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VITEK-AMS60对34株耐碳青霉烯酶鲍曼不动杆菌进行鉴定及药敏;用琼脂稀释法和E-test法测定14种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其耐药株的同源性,对碳青霉烯类基因OXA-23型、OXA-24型、IMP型、VIM型基因进行PCR扩增及序列分析。结果PFGE发现34株鲍曼不动杆菌菌株为同一耐药克隆株,在危重病房呈爆发流行。所有对亚胺培南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明确产OXA-23型碳青霉烯酶,未检出OXA-24、IMP、VIM基因型。34株菌株质粒提取未成功。结论该院同一个耐药克隆株在危重病房不同患者身上流行,可能与行气管插管、呼吸机、氧气湿化瓶、护士手操作有关。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研究T淋巴细胞在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导致的急性肾损害中的作用。方法BALB/c小鼠和BALB/c裸小鼠各24只,分别随机分为A1-4组和B1-4组,每组6只。双肾蒂阻断45 min后恢复血流建立肾IRI模型,假手术对照组I、RI后24、48和72 h时检测Scr、尿蛋白定量及肾病理学,A组检测脾T细胞亚群;对比BALB/c小鼠和BALB/c裸小鼠的肾功能下降、组织学损害程度以及脾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结果A2-4组和B2-4组均有Scr和尿蛋白定量明显升高(P<0.05),且A组损害程度明显重于B组(P<0.05);A2-4组出现典型的IRI组织损害表现(P<0.05),B2-4组无明显IRI组织损害(P>0.05);A2-3组脾CD3 T细胞百分比较A1组升高(P<0.05),而CD4 /CD8 比值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T淋巴细胞是小鼠肾IRI导致急性肾损害的重要病理生理学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