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1.
用硫酸铵盐析、磷酸纤维素柱层析和肝素-Sepharose 4B亲和层析从解淀粉芽孢杆菌(Rocllus amyloliquefaciens)纯化了BamHl DNA甲基化酶。并以λDNA为底物,研究了λDNA被BamHl DNA甲基化酶作用后,对BamHl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切割产生了明显的阻抗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以福建省云霄县小帽山、梁山和南乌山3个区域共23份地方茶树品种资源为试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和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UPLC-MS/MS)法测定其儿茶素、嘌呤生物碱及氨基酸组分含量,并进行描述统计分析、差异分析和聚类分析,以筛选生化成分含量特异的茶树品种资源。结果表明:(1)23份茶树品种资源的儿茶素总量变化范围为73.54~260.31 mg·g^(-1),平均值为160.48 mg·g^(-1);表没食子儿茶素-3-O-甲基-没食子酸酯(EGCG3″Me)在所有资源中均检出,含量最高的为小帽山3号(X03),高达33.65 mg·g^(-1)。(2)23份茶树品种资源的嘌呤生物碱总量变化范围为15.28~70.42 mg·g^(-1),平均值为40.95 mg·g^(-1);苦茶碱(TC)在梁山地区的茶树品种资源(LS01-LS07)均检出,其中梁山6号(L06)和梁山7号(L07)的苦茶碱含量高于其咖啡碱含量。(3)23份茶树品种资源的氨基酸总量变化范围为6.40~47.57 mg·g^(-1),平均值为20.83 mg·g^(-1);氨基酸构成丰富,共检测出20种氨基酸物质。(4)差异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云霄县3个区域茶树资源的生化成分具有明显地域特征。其中梁山区域茶树资源富含苦茶碱(TC),小帽山茶树资源的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和表没食子儿茶素-3-O-甲基-没食子酸酯(EGCG3″Me)含量较高,南乌山茶树资源的丙氨酸(Ala)、谷氨酸(Glu)、谷氨酰胺(Gln)含量略高于其他两地。研究发现,云霄地方茶树品种资源的儿茶素、嘌呤生物碱及氨基酸含量差异大,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区域特征明显,筛选出高儿茶素、高EGCG3″Me、高苦茶碱、高茶氨酸等18份优特茶树品种资源,为云霄地方茶树品种资源的系统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探讨心肌酶谱、动态心电图及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诊断嗜铬细胞瘤儿茶酚胺性心脏损害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20年4月在我院诊断为嗜铬细胞瘤患者114例,其中嗜铬细胞瘤儿茶酚胺性心脏损害的患者27例。所有患者均完善术前常规检查(血常规、胸片、动态心电图)、心肌酶谱、心脏超声、冠状动脉CTA等临床资料,并收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如血压、临床症状等。结果:114例嗜铬细胞瘤患者中,27例患者存在嗜铬细胞瘤儿茶酚胺性心脏损害。嗜铬细胞瘤儿茶酚胺性心脏损害患者一般临床资料与嗜铬细胞瘤无儿茶酚胺性心脏损害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嗜铬细胞瘤儿茶酚胺性心脏损害以高血压为主要表现,临床症状表现多样,可伴有头痛、心悸、多汗三联征表现。114例患者中,26例患者出现心肌酶谱升高,36例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电图异常、24例患者冠状动脉CTA异常,嗜铬细胞瘤儿茶酚胺性心脏损害患者在心肌酶谱、动态心电图及冠状动脉CTA异常例数与嗜铬细胞瘤无儿茶酚胺性心脏损害患者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14例患者中心肌酶谱或心电图或冠状动脉CTA异常的患者总共56例,其中嗜铬细胞瘤儿茶酚胺性心脏损害患者23例,嗜铬细胞瘤无儿茶酚胺性心脏损害患者有3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嗜铬细胞瘤儿茶酚胺性心脏损害患者中,心律失常最为常见。结论:嗜铬细胞瘤儿茶酚胺性心脏损害患者心肌酶谱、动态心电图及冠状动脉CTA均可存在异常表现,但特异性、敏感性不高,三者同时综合分析可以提高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槲寄生蛋白的抗癌活性,鉴定其中的新成分。方法以H22肝癌移植瘤为模型,评价槲寄生蛋白对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采用CMSepharoseF.F.弱阳离子交换色谱,分离出一种低含量的槲寄生蛋白。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飞行时间质谱测定其分子量。蛋白电泳后转印PVDF膜,采用Edman降解,测定该成分A,B两链的N端序列。结果槲寄生蛋白对H22的抑制率达80.2%,其中的CMO为未见报道的新成分。结论槲寄生总蛋白主要含有3种成分,且具有显著的抗癌活性。  相似文献   
15.
用单细胞阳离子测定系统研究了SeO2-3对巨噬细胞内游离Ca2+和Mg2+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SeO2-3高于10-4mol/L时,有显著的细胞毒性.SeO2-3对细胞的毒性作用使细胞内游离Ca2+和Mg2+的浓度升高但Ca2+浓度的升高速率比Mg2+快.还有,高于10-4mol/L的SeO2-3对红细胞膜上的Ca2+-ATP酶活性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用硫酸铵盐析、磷酸纤维素柱层析和肝素-Sepharose 4B亲和层析从解淀粉芽孢杆菌(Raviflus amyloliquefaciens)纯化了BamHI DNA甲基化酶。并以λDNA为底物,研究了λDNA被BamHIDNA甲基化酶作用后,对BamHI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切割产生了明显的阻抗作用。  相似文献   
17.
维生素C为6碳多羟化合物,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依次生成半脱氧抗坏血酸和脱氧抗坏血酸。因此,维生素C可作为自由基清除剂,能迅速与超氧阴离子、氢化氧基、过氧化氢、羟自由基反应,生成抗坏血酸自由基。蓝光作为一种短波长,靠近紫外线频段的光,具有能量高的特点,是自然界中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