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1篇
  2021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利用反转录病毒载体构建猪载脂蛋白B mRNA编辑酶催化多肽样蛋白(APOBEC)3F重组质粒,并实现其在猪肾细胞PK15中的表达。方法:用RT-PCR方法扩增五指山猪来源的外周血淋巴细胞APOBEC3F基因,将其定点插入反转录病毒载体pMSCV neo中,同时于插入位点两侧分别添加FLAG和GFP标签,构建重组质粒pMSCV-FLAG-A3F-GFP,并进行酶切、测序鉴定;将鉴定正确的重组质粒与pVSV-G、pGag-Pol共转染包装细胞HEK293T,分别于转染后48~72 h收集细胞的培养上清以获得假型病毒粒子;用该假型病毒感染猪源细胞PK15,通过PCR、Western印迹检测目的基因的整合及表达。结果:PCR扩增到1254 bp的猪APOBEC3F基因,重组质粒pMSCV-FLAG-A3F-GFP经酶切、测序,结果无误;3质粒共转染HEK293T细胞包装出的假型病毒感染PK15细胞后观察到GFP表达;从感染假型病毒的PK15细胞基因组中扩增到1254 bp的猪APOBEC3F基因,Western印迹检测到78.1×103的猪APOBEC3F蛋白的表达。结论:实现了反转录病毒载体介导的猪APOBEC3F在猪源细胞PK15中的整合与表达,为深入研究该分子对猪内源性反转录病毒(PERV)的抑制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探讨心肌酶谱、动态心电图及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诊断嗜铬细胞瘤儿茶酚胺性心脏损害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20年4月在我院诊断为嗜铬细胞瘤患者114例,其中嗜铬细胞瘤儿茶酚胺性心脏损害的患者27例。所有患者均完善术前常规检查(血常规、胸片、动态心电图)、心肌酶谱、心脏超声、冠状动脉CTA等临床资料,并收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如血压、临床症状等。结果:114例嗜铬细胞瘤患者中,27例患者存在嗜铬细胞瘤儿茶酚胺性心脏损害。嗜铬细胞瘤儿茶酚胺性心脏损害患者一般临床资料与嗜铬细胞瘤无儿茶酚胺性心脏损害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嗜铬细胞瘤儿茶酚胺性心脏损害以高血压为主要表现,临床症状表现多样,可伴有头痛、心悸、多汗三联征表现。114例患者中,26例患者出现心肌酶谱升高,36例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电图异常、24例患者冠状动脉CTA异常,嗜铬细胞瘤儿茶酚胺性心脏损害患者在心肌酶谱、动态心电图及冠状动脉CTA异常例数与嗜铬细胞瘤无儿茶酚胺性心脏损害患者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14例患者中心肌酶谱或心电图或冠状动脉CTA异常的患者总共56例,其中嗜铬细胞瘤儿茶酚胺性心脏损害患者23例,嗜铬细胞瘤无儿茶酚胺性心脏损害患者有3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嗜铬细胞瘤儿茶酚胺性心脏损害患者中,心律失常最为常见。结论:嗜铬细胞瘤儿茶酚胺性心脏损害患者心肌酶谱、动态心电图及冠状动脉CTA均可存在异常表现,但特异性、敏感性不高,三者同时综合分析可以提高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