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138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3篇
  1974年   2篇
  1964年   2篇
  1962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为验证油蒿(Artemisia ordosica)作为宿主植物扩繁AM真菌的潜能, 试验选用了艾蒿、三叶草、黑麦草和紫花苜蓿4种植物为对照, 采用盆栽方法研究培养30 d、60 d、100 d后植物根围AM真菌孢子密度的变化, 测定了100 d后植物根系的真菌菌丝侵染率、丛枝侵染率, 并针对油蒿研究了不同类别土壤对其扩繁的影响, 分析孢子密度与土壤理化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 油蒿和艾蒿两种植物的菌丝侵染率平均值约达40%, 显著高于其它3种植物(23%— 25%), 表现出与AM真菌良好的共生性。以油蒿为宿主经过100 d扩繁后, 其根围孢子密度平均达57个·10g -1干土, 显著高于其它4种植物。油蒿扩繁最大值出现在60 d, 其它4种植物虽然孢子密度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但60 d— 100 d增长不显著, 建议60 d为AM真菌盆栽扩繁最佳期限。相关分析表明植物根围AM真菌孢子密度与真菌菌丝侵染率、土壤速效磷呈显著正相关, 但与土壤pH值呈负相关性。当选用油蒿为宿主植物分别4种土壤类型进行AM真菌扩繁时, 土壤养份较高的腐殖质土孢子密度最大。  相似文献   
32.
甲醇酵母是一种新的基因表达系统,有着许多突出的优点。多种重组蛋白已在甲醇酵母获得成功表达.该文综述几种甲醇酵母表达系统的特点和现状。  相似文献   
33.
芒果品种的花粉形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扫描电镜和光学显微镜对芒果(MangiferaindicaL.)10个栽培品种的花粉形状、大小、外壁纹饰作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花粉粒形状、外壁纹饰等性状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可作为区分某些品种的参考。三年芒、元江象牙、虎豹牙、红象牙、马切苏、椰香芒、大青皮、黄皮大头芒花粉外壁纹饰较为相似,可能反映出较为紧密的亲缘关系。三克里芒纹饰与以上8个品种区别较大,红光6号脊宽等性状介于二者之间  相似文献   
34.
重庆机场草地土壤动物群落特征及其与鸟类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对重庆机场草地土壤动物群落的组成,结构和时空动态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初步分析了土壤动物与机场鸟类在种类和数量上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土壤动物的优势类群为蜱螨目;常见类群多为大,中型土壤动物,是鸟类捕食的主要对象;活动性弱的小型土壤动物是幼虫主要分布在土壤和腐质层中,且群落的多样性和稳定性较高;  相似文献   
35.
烟蚜在烟株上的垂直分布及其分布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烤烟K-326团棵期烟株上,Ⅰ-Ⅲ龄若蚜,Ⅳ龄若蚜+无翅成蚜在各叶位间的分布量具有显著差异,且这种差异与烟株上国蚜Myzusnicotianae(Blackman)的密度有关。  相似文献   
36.
目的:为降低聚阳离子基因载体polyplex 的正电荷和毒性,在其表面构建中性磷脂膜制备lipopolyplex,并测定lipopolyplex 对小鼠结肠癌细胞CT26 和人乳腺癌细胞MCF-7 的细胞毒性。方法:采用PEI25KDa与DNA 复合制备polyplex,在polyplex 体系 中加入中性脂质体和SADGE 制备lipopolyplex。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考察lipopolyplex 对质粒DNA的包裹能力;采用激光粒度 仪和zeta 电位分析仪测定lipopolyplex 的粒径与zeta 电位;采用透射电镜观察lipopolyplex 的形态;采用CCK-8 试剂盒考察 lipopolyplex 对CT26和MCF-7 的细胞毒性。结果: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lipopolyplex 可以完全包裹质粒DNA;lipopolyplex 的粒 径在200 nm 左右,电位在-20 mV 左右;透射电镜下为较为规则的球状颗粒;lipopolyplex 在CT26 和MCF-7 细胞中的毒性明显 低于聚阳离子基因载体polyplex。结论:在polyplex 表面成功构建中性磷脂膜制备的lipopolyplex,可以完全的包裹DNA 并且细 胞毒性明显低于polyplex,在基因输送载体领域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7.
目的:分析ACOS与同期哮喘和COPD患者住院情况。方法:采取回顾性方法,收集6年内住院ACOS与同期哮喘和COPD患者年龄、性别、所患疾病种类和住院费用等临床资料,分别进行统计和分类汇总。结果:2009-2014年共有1327哮喘患者住院治疗,其中合并COPD有128人,即ACOS占哮喘患者的9.6%。同期收治的慢性支气管炎1989人、肺气肿1634人,但行肺功能检查确诊COPD的仅367人,其中合并哮喘同样为128人,即ACOS占COPD患者的34.9%。性别方面,ACOS组男性最多,仅与哮喘组比较,P0.05;年龄,ACOS介于哮喘和COPD之间;入住ICU、机械通气治疗,ACOS组最少,仅与COPD组比较,P0.05;人均花费最低,与哮喘和COPD组比较,P0.05;死亡情况ACOS组仅有1人死亡,死亡率3组中最低,但P0.05;共存病情况ACOS在合并II型呼吸衰竭和过敏性鼻炎方面,与哮喘相似;在合并肺炎和支气管扩张方面与COPD相似;在合并I型呼吸衰竭、冠心病、糖尿病和肝、肾功能异常方面,三组比较,组间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只有合并高血压,ACOS组明显低于哮喘和COPD组,而且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哮喘和COPD相比,ACOS有其独特的特点。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鼻面罩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治疗重叠综合征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气指标和肺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1 年10 月到2014 年6 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重叠综合征合并呼吸衰竭患者46 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23 例)和对 照组(23 例),在常规抗感染、支气管扩张剂、激素、纠正酸碱失衡、呼吸兴奋剂、针对原发病等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持续气道正 压通气(CPAP),观察组给予BIPAP 通气治疗,对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24h 动脉血气、肺功能以及多 导睡眠监测(PSG)结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7.0%(20/2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9%(17/23),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P<0.05);两组患者的24 h动脉血气、肺功能和PSG 结果均显著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BIPAP治疗重叠综合征合并呼吸衰竭临床疗效显著,可以改善患者的血气指标及肺功能,有效降低气管插管率,值得 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9.
花青素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性,对维持正常的人体生理功能具有重要作用。在提取花青素时向提取液中加入金属离子,分析其对圆茄子皮花青素提取率的影响,并优化其提取工艺,旨在建立一种低成本、高效率的花青素提取方法。在40℃、50℃、60℃、70℃水浴后的提取液中分别加入无机盐Na Cl、Ca Cl2、Mg Cl2、Zn SO4、Cu SO4、Mn SO4使浓度达到0.2 g/L、0.4 g/L、0.6 g/L。研究结果表明,在提取温度为70℃时,以75%乙醇为提取溶剂,并向提取液加入0.2 g/L的锌离子时,吸光度为1.120±0.085,比空白对照组增加1.07倍,即圆茄子皮花青素提取率最高。该方法简单快捷,能提高对花青素的提取率,并能综合提取与保存的工艺,为花青素提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40.
从GenBank查询到的蚯蚓纤溶酶(earthworm fibrinolytic enzyme,EFE)基因序列中,只有AY438624翻译的蛋白质序列与天然EfP-Ⅰ在N-端具有较高的相似性。根据该基因的5′与3′序列设计引物,通过RT-PCR从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获得一个完整的基因(GenBank,DQ418454)。序列分析证明,由该基因编码蛋白质的N-末端与天然EfP-Ⅰ的N-末端的氨基酸顺序完全相同。ScanProsite prediction programs分析显示,该基因与AY438624相似性极高,二者均属于胰蛋白酶家族;不同的是,该基因编码蛋白质的序列中含有N-糖苷键的结构域,所以DQ418454是EfP-Ⅰ中的一个新基因。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该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pMAL-c2X-Efp-Ⅰ,并进行了转化、诱导和表达。Western blotting证明,表达产物同时具有MBP和EfP-Ⅰ的抗原特异性,是MBP和EfP-Ⅰ的融合蛋白(MBP-EfP-Ⅰ)。经亲和层析分离纯化的MBP-EfP-Ⅰ,在酪蛋白平板和纤维蛋白平板上表现出明显的纤溶酶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