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10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γ—氨基丁酸抑制缺氧所致神经元钙超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体外分散培养的新生大鼠海马CA1区神经细胞为标本,分别采用激光扫描共聚集显微镜动态监测单个细胞[Ca^2+]i和膜片箝全细胞记录的电生理技术检测细胞的NMDA电流和电压依赖性Ca^2+电流等方法,较为深入地研究了抑制性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GABA)及GABA-A受体激动剂蝇蕈醇对急性缺氧时海马CA1神经元[Ca^2+]i升高过程的影响方式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对照组细胞缺氧后比缺氧前[C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支持对克罗恩病营养障碍患者血清IGF-I、IGF-IR及IGFBP-5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克罗恩病患者92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予以美沙拉嗪和醋酸泼尼松龙片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肠内营养混悬液静脉滴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IGF-I、IGF-IR及IGFBP-5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GF-I、IGF-IR及IGFBP-5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GF-I、IGF-IR及IGFBP-5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营养状况明显改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内营养支持能够降低克罗恩病营养障碍患者血清中IGF-I、IGF-IR及IGFBP-5水平,改善肠纤维化和营养状态,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埃索美拉唑对糜烂性胃溃疡患者血清ERK1/2及EGFR水平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糜烂性胃溃疡患者10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奥美拉唑治疗,实验组予以埃索美拉唑治疗。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ERK1/2及EGFR水平变化,观察患者溃疡面积、愈合情况以及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等。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ERK1/2及EGFR水平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治疗后ERK1/2及EGFR水平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溃疡面积均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治疗后溃疡愈合情况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均获得缓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治疗后症状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埃索美拉唑可调节糜烂性胃溃疡患者血清ERK1/2及EGFR水平,改善溃疡情况,缓解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本课题组收集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患者中存在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第13外显子(E13)基因突变患者临床生化和心血管系统损害特点.方法:对9例临床诊断为FH、基因检测到LDLR基因E13突变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临床诊断FH纯合子患者7名,其总胆固醇(TC)水平15.12~26.14 mmol/L,杂合子患者2名,TC水平11.30~11.75 mrnol/L.(2)均可见不同程度黄色瘤;(3)FH纯合子3例心电图出现ST-T改变;4例儿童和1例青年患者出现瓣膜损害,冠脉血流储备(CVFR)减低;杂合子心电图检查均正常,1例出现瓣膜损害,CVFR均正常.(4)核苷酸序列分析证实:9例E13突变患者中,A606T纯舍突变3名;D601Y纯合突变2名;A606T+、W462X和A606T+D601Y复合杂合突变各1名;A606T和D601Y杂合突变各1名.结论:FH严重损害患儿心血管系统和皮肤,LDLR基因E13出现的A606T和D601Y突变可能成为中国FH人群的高频突变位点.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PCI术前AMI伴左心衰竭患者死亡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总结53例AMI伴左心衰患者,其中包括13例死亡病例.40例行PCI术的存活病例为对照组.将其临床特征及入院24小时内检测的血红蛋白(Hb)、血肌酐(Cr)、血氧饱和度(SaO2)、心肌坏死标志物,包括肌红蛋白(MYO),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和部分神经内分泌指标,包括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死亡组在年龄、性别、Hb、Cr、SaO2、CK-MB、eTnI方面与存活组比较差别有显著性(P<0.05).结论:年龄偏大,多合并高血压病和糖尿病,早期发生低氧血症,以多支病变为特点的大面积心肌梗死患者易发生心功能不全,如同时合并肾功能不全、贫血的患者死亡风险高.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高脂喂养对大鼠肾脏小管上皮细胞SREBP-1、TGF-β1、α-SMA表达和细胞外基质(ECM)的影响。方法:高脂饲料喂养大鼠12周后,油红O检测肾脏脂质沉积,Masson染色检测肾小管间质细胞外基质沉积,免疫组化、Western blot和原位杂交检测SREBP-1、TGF-β1、α-SMA和FN的表达。结果:高脂喂养后大鼠体重明显增加,血糖、甘油三酯和胰岛素均升高,油红O检测显示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内出现明显脂滴。SREBP-1蛋白和mRNA在肾小管上皮细胞内表达,高脂组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是正常组的1.88倍和1.85倍;TGF-β1和α-SMA也定位于肾小管上皮细胞胞浆并出现上调。Masson染色显示高脂喂养大鼠肾间质ECM沉积增多,纤维粘连蛋白FN检测也显示模型组表达强于对照组。结论:高脂饮食喂养可能通过上调肾脏小管上皮细胞SREBP-1表达使细胞内脂滴沉积,并进一步诱导TGF-β1、α-SMA合成而导致细胞外基质堆积。  相似文献   
27.
以种子萌发根尖和花药愈伤组织为材料,研究了取样时间、预处理方法对百日草染色体制片的影响。结果表明:根尖上午8:00~9:00,花药愈伤继代3~5d上午9:00~10:00为最佳取样预处理时间;采用三种药剂预处理活体根尖,以4℃下饱和对二氯苯溶液或0.002mol/L的8-羟基喹啉液预处理8h效果最佳,花药愈伤则以饱和对二氯苯溶液预处理6h效果最佳。本实验的预处理温度是固定的,可克服预处理随季节和时间温度的变化而带来的不稳定性,且百日草花药愈伤染色体观察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28.
采用营养液栽培,以根际低氧耐性不同的2个黄瓜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Ca2 对根际低氧胁迫下黄瓜幼苗生长和叶片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根际低氧胁迫下,黄瓜植株根长、根表面积和根尖数减少,但根径有所增大;叶片干重、鲜重和叶面积显著减小,提高营养液钙浓度可使植株叶片干、鲜重和叶面积得到部分恢复。(2)根际低氧胁迫下,叶片光合色素含量降低,提高营养液钙浓度对色素含量无明显影响。(3)根际低氧胁迫下,常钙和高钙处理黄瓜叶片Fv/Fm与通气常钙(CK)无显著差异,但低氧缺钙处理的Fv/Fm显著降低;与通气常钙相比,根际低氧胁迫处理的光化学猝灭(qP)减小、非光化学猝灭(qN)增大、光合功能相对限制值(L(PFD))升高,提高营养液钙浓度可使qP和qN恢复至近对照水平,而使L(PFD)低于对照,且‘绿霸春四号’黄瓜品种表现得更为突出;根际低氧胁迫下,光化学速率(Prate)减小,天线热耗散速率(Drate)都随钙浓度升高而降低。总之,根际低氧胁迫下黄瓜幼苗生长被显著抑制,PSⅡ反应中心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提高钙浓度可使PSII反应中心恢复至接近甚至高于通气对照的水平,从而有效缓解根际低氧胁迫对黄瓜幼苗造成的伤害。  相似文献   
29.
 比较利用静态箱式法测定长白山原始阔叶红松林(Pinus koraiensis)和次生杨桦混交林的土壤呼吸作用表明,两者土壤呼吸作用的日动态均主要受温度影响,次生林土壤呼吸作用的日变化极值出现时间较原始林提前1~2 h;两者具有明显的季节动态,其中8月土壤呼吸速率最大;在生长季,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含水量关系不显著,而与土壤5 cm温度呈显著的指数关系;生长季(5~9月)次生林土壤释放CO2量(3 449.4 g·m-2)约为原始林(2 674.4 g·m-2)的1.3倍,这可能是由于次生林内具有比原始林较高的温度和较低的土壤含水量,更有利于根系生长代谢和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引起的。  相似文献   
30.
鼎湖山针阔叶混交林冠层下方CO2通量及其环境响应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精确估算典型森林生态系统冠层下方CO2通量(Fcb)对验证陆地生态系统碳平衡模型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开路涡度相关法对鼎湖山针阔叶混交林Fcb进行定位测定,根据1周年数据分析Fcb及其对环境要素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1)白天Fcb呈下降趋势表明地表植被全年具有光合能力,但总体上地表植被和土壤表现为CO2排放源;(2)Van’tHoff方程、Arrhenius方程和Lloyd-Taylor方程均可以较好反映土壤温度(Ts)与Fcb的关系,其中仅Lloyd-Talor方程能够反映温度因子敏感性指标Q10随温度的变异性特征;(3)Lloyd-Talor方程模拟的Fcb完全由Ts控制,而连乘模型由Ts和土壤水分(Ms)控制,可以反映水热条件的综合影响,对Fcb具有更强的拟合能力;(4)在Ms较大时连乘模型对Fcb的估算高于Lloyd-Talor方程,反之在干旱时段连乘模型模拟结果低于Lloyd-Talor方程,表明当存在水分胁迫时,Ms可以成为影响Fcb的主导因子;(5)2003年鼎湖山针阔叶混交林Fcb总量((787.4±296.8)gCm^-2a^-1)比静态箱-气相色谱法测得的土壤呼吸偏低17%。与箱式法相比,涡度相关法通量测定结果普遍存在偏低估算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