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7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216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2篇
  1965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21.
目的:探讨哌拉西林舒巴坦与莫西沙星联用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在我院呼吸科病区住院的90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并随机分为观察组(28例)、对照A组(31例)对照B组(31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哌拉西林舒巴坦粉针3.75 g,bid,联合莫西沙星0.4 g,静脉注射,qd,对照A组患者则单用哌拉西林舒巴坦粉针3.75 g,静脉滴注,bid,对照B组患者采用单用莫西沙星0.4 g,静脉注射,qd,三组患者的治疗时间均为10 d。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0天后,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肺部浸润性阴影、肺部啰音、胃肠道情况及体温等均显著好转,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情况显著高于对照A组(100%vs 87.09%,P0.05),对照B组的有效率也较A组提高(96.77%vs 87.09%,P0.05)。观察组总体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A组(92.86%vs 51.61%),对照B组的总体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A组(70.97%vs 51.61%),但观察组和对照B组之间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对照A组、对照B组的细菌清除率分别为92.86%、74.19%、90.32%,观察组和对照B组的清除率显著高于对照A组;三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哌拉西林舒巴坦联合莫西沙星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效果显著优于单用哌拉西林舒巴坦治疗的效果,稍优于单用莫西沙星的治疗效果,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2.
目的:研究非甾体抗炎药的超前镇痛在骨科手术中的效果。方法:按照入选标准和排除标准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入院行骨科手术的各类骨折患者。记录每名患者人口统计学资料,骨折类型和部位,手术和麻醉方式,镇痛治疗方案,术前和术后疼痛评分,心理评分,用药期间不良反应,患者满意度评分。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41名行骨折手术患者,分为超前镇痛组(n=115)和对照组(n=126),超前镇痛组术前使用非甾体抗炎药(主要为帕瑞昔布、塞来昔布)进行镇痛,对照组术前不使用非甾体抗炎药镇痛,两组术前疼痛评分无显著性差异。超前镇痛组和对照组在术后6 h、12 h、48 h、72 h视觉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满意度评分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前镇痛组心理评分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少于对照组,满意度较高。结论:非甾体抗炎药超前镇痛运用于骨科手术中,能够有效缓解手术切口疼痛,减轻炎症反应,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23.
目的:观察二次剖宫产术中放置吉娜固定式宫内节育器(GyneFixPP IUD)的疗效,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选择本院2011年1月至2013年2月既往曾行1次剖宫产的疤痕子宫孕妇共316例,其中上环组156例受术者均为自愿选择再次剖宫产术中放置吉娜环,对照组160例行常规再次剖宫产术,未上环或结扎。术后42d、3个月、6个月、12个月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收集并分析两组术后出血、恶露及避孕环在位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两组出血量、血性恶露持续时间及恶露持续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均出现经量增多、不规则出血、疼痛、白带增多及男方性交痛等副反应,但主诉不适逐渐减少,经相关处理后症状缓解或消失。上环组S-S距离为1.4-2.2 cm的在42d占77.50%,在3月占72.41%,在6月占82.14%,在12月占81.25%,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环组随访的151例产妇有4例(占2.65%)避孕环1年内自行脱出,因症取出2例(占1.32%),续用率为96.04%。上环组2年内意外妊娠0例,对照组5例,约占3.1%,5例均选择行人工流产结束妊娠。结论:二次剖宫产术中放置吉娜环安全,脱落率低,续用率高,避孕效果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4.
几丁质作为有机框架主要成分参与贝壳的形成。β-N-乙酰-己糖胺酶(Beta-hexosaminidase/Beta-N-acetylhexosaminidase, HEX)属于糖苷水解酶家族20,在几丁质水解过程发挥重要作用。为了探究Pm HEXL在马氏珠母贝贝壳形成中的作用,本研究利用RACE技术克隆获得Pm HEXL基因c DNA全长序列并检测其在不同组织的表达模式。研究显示,Pm HEXL基因序列全长2 760 bp,其中5'UTR为167 bp,3'UTR为268 bp,开放阅读框(ORF)为2 325 bp,编码774个氨基酸;预测其相对分子量为89.59 kD,理论等电点为5.93;SMART软件分析PmHEXL蛋白质序列,发现它具有典型的GH20、GH20b结构域和CHB-HEX结构域;多序列比对结果显示Pm HEXL与其它物种的HEX具有较高的保守性;qPCR表达分析显示Pm HEXL在外套膜套膜区表达量最高,边缘区次之。综上所述,Pm HEXL可能参与马氏珠母贝贝壳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25.
贝壳是一种具有优异力学性能的生物硬组织,贝壳基质蛋白质对贝壳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厚壳贻贝(Mytilus coruscus)贝壳中发现一种类似胶原蛋白质的新型贝壳基质蛋白质,命名为collagen-like protein 2(CLP-2)。然而,该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以及对贝壳形成的影响机制尚不清楚。为此,本研究对CLP 2开展了序列分析;进一步采取密码子优化结合原核重组表达策略,开展了CLP-2的重组表达;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重组CLP-2对酸钙结晶的诱导、结晶速率抑制以及碳酸钙结合能力。对CLP-2的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蛋白质序列中含有信号肽及两个Von Willebrand factor A(VWA)结构域。CLP-2在数据库中尚无高同源性蛋白质存在,表明这是一种较为新颖的贝壳基质蛋白。所获得的重组CLP-2对碳酸钙体外结晶表现出明显的诱导作用,扫描电镜以及傅里叶红外光谱结果表明,重组CLP-2可诱导碳酸钙晶体的形貌由立方体形转化为球形,并在高浓度下进一步转化为哑铃形;同时,重组CLP-2可促使碳酸钙晶体的晶型由方解石型向文石型转化;重组CLP-2在体外具有碳酸钙晶体结合作用;此外,重组CLP-2能显著抑制碳酸钙晶体的结晶速度(P<0.01),并具有浓度依赖性。上述结果表明,厚壳贻贝贝壳CLP-2蛋白质在贝壳,特别是文石型肌棱柱层的生物矿化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上述研究为深入了解贻贝贝壳的形成机制,以及胶原类蛋白质对生物矿化过程的影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6.
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是新生儿第一大出生缺陷,其中主因素有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但更多的是两者的相互作用。诱发先心病发生的环境因素复杂多样,但是具体的致病机制还有待阐明。研究表明孕母体早期感染流感病毒后,胎儿出现心血管畸形的概率显著增加,但其分子机制尚不明确。为了揭示流感病毒宫内感染和先天性心脏缺陷之间的关系,本实验利用F344大鼠建立了流感病毒宫内感染的动物模型,观察了感染流感病毒后孕鼠胚胎的发育,并利用荧光定量PCR检测了调控大鼠胚胎心脏发育的关键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流感病毒感染孕鼠后延迟鼠的胚胎发育,导致胚胎心脏发育异常。同时,胚胎心脏发育的关键基因骨形成蛋白4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4, BMP4)、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2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12, FGF12)、包含氧化还原酶的WW域(WW domain-containing oxidoreductase, WWOX)、盘状结构域受体2 (discoidin domain-containing receptor 2, DDR2)和乙型肾上腺素受体3 (Ephrin type-B receptor 3, EPHB3)的表达下调,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本研究初步证明流感病毒可能通过抑制胚胎心脏发育相关基因的表达,影响胚胎心脏发育过程,致使先心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7.
摘要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具体探讨微小RNA(miR-10a)通过含F-框WD重复域蛋白7(FBXW7)-E盒锌指结合蛋白2(ZEB2)轴调控非小细胞肺癌的肿瘤化疗耐药作用。方法:非小细胞肺癌模型小鼠(n=42)随机平分为三组-模型组、miR-10a组与环磷酰胺组,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0.2 mL腹腔注射,环磷酰胺组给予环磷酰胺20 mg/kg腹腔注射,miR-10a组给hsa-miR-10a mimics 15 mg/kg 联合环磷酰胺20 mg/kg腹腔注射,1次/d,持续给药14 d。结果:miR-10a组与环磷酰胺组治疗第7 d与第14 d的肿瘤体积低于模型组,miR-10a组低于环磷酰胺组(P<0.05)。miR-10a组与环磷酰胺组治疗第14 d与第28 d的瘤体质量低于模型组,抑瘤率高于模型组,miR-10a组与环磷酰胺组对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10a组与环磷酰胺组治疗第14 d与第28 d的肿瘤细胞凋亡指数高于模型组,miR-10a组高于环磷酰胺组(P<0.05)。miR-10a组与环磷酰胺组治疗第14 d与第28 d的血清FBXW7、ZEB2含量低于模型组,miR-10a组低于环磷酰胺组(P<0.05)。miR-10a组与环磷酰胺组治疗第14 d与第28 d的FBXW7、ZEB2 mRNA与蛋白相对表达水平低于模型组,miR-10a组低于环磷酰胺组(P<0.05)。结论:过表达miR-10a能抑制非小细胞肺癌小鼠的FBXW7-ZEB2轴的激活,抑制血清FBXW7、ZEB2的表达,从而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改善肿瘤化疗耐药性,促进缩小肿瘤体积。  相似文献   
28.
以福建省建瓯万木林自然保护区的天然常绿阔叶林内8种壳斗科树种为研究对象,对细根形态和化学计量性状的序级和种间变异规律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8个壳斗科树种直径、组织密度、比根长、N含量以及C/N在1~5序级间呈现出规律的变化;直径、组织密度、C/N随序级的增大而增大,比根长和N含量随序级的增大而降低,C含量没有随序级呈现出明显变化趋势;影响树种间比根长变异的因素随序级而异,低级细根比根长变异主要由直径引起,较高级细根比根长变异主要由组织密度引起。此外,壳斗科树种细根并不符合单一轴的“根经济谱”,而与全球尺度上发现的两个变异维度类似,即“自己动手vs.菌根依赖”维度和“资源获取vs.保存”维度;不同壳斗科树种细根生态策略仍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9.
鸟氨酸-尿素循环(OUC)是生物新陈代谢过程中的重要循环过程,但在贝类中尚缺乏相关研究。为此,以厚壳贻贝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氨基酸分析仪和荧光定量PCR研究了其外套膜和后闭壳肌组织中的鸟氨酸-尿素循环途径的主要代谢物和关键基因的含量及其表达量;进一步测试了在精氨酸注射条件下,各主要代谢物和关键基因的含量及表达量变化,以及13C标记尿素注射贻贝后,其贝壳中δ13C比值(13C/12C)变化。结果表明,厚壳贻贝外套膜和后闭壳肌均含有较高浓度的尿素;精氨酸注射导致其两种组织中尿素浓度显著上升(P<0.01),以及瓜氨酸浓度显著下降(P<0.01),但鸟氨酸浓度维持相对稳定的水平。精氨酸注射显著上调了两种组织中的脲酶基因的表达量(P<0.01),但其他基因表达量的变化在两种组织中存在差异,显示出鸟氨酸-尿素循环途径在其两种组织中具有复杂而不同的调控过程。13C标记尿素注射贻贝显著上调了贝壳中δ13C的比值(P <0.01),表明尿素分子可能参与了贻贝贝壳的生物矿化过程。上述研究为深入了解贻贝鸟氨酸-尿素途径与生物矿化之间的关联,以及探讨贻贝对海水酸化耐受性的内在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0.
[目的]劳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在茄科作物上引起严重的细菌性青枯病,本研究旨在发掘青枯劳尔氏菌与致病相关的基因。[方法]利用Tn5转座子构建随机插入突变体,分析生物膜形成、细胞运动和致病性;对有表型变化的突变体,运用TAIL-PCR方法鉴定Tn5插入位点,确定所突变的基因。[结果]以模式菌株GMI000为出发菌,总共获得了400个突变体,其中2个突变体不能形成生物膜,在软琼脂平板上的运动能力下降;接种感病番茄植物,这2个突变体都不能引起萎焉症状。TAIL-PCR结果显示,2个突变体的Tn5插入位点都在NADH脱氢酶F亚基(nuoF)中,距离翻译起始位点分别为103-bp和225-bp。ripAY基因启动子推动的nuoF基因互补载体,完全恢复了2个突变体的表型。[结论]NADH脱氢酶复合物是微生物呼吸电子传递链中的第一步催化酶。我们的结果表明,NADH脱氢酶复合物对R.solanacearum生物膜形成、细胞运动和致病性也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