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7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01.
张堰铭 《兽类学报》1999,19(3):204-210
捕杀高原鼢鼠后,残鼠种群与自然种群年龄结构相比较,5月差异性显著(X2=997,P<005);7月和10月差异极显著(X2=15134,X2=15612,P<001)。5月,残鼠种群成年Ⅰ组占最大比例(5345%);自然种群成年Ⅱ组占最大比例(4844%)。7月,残鼠种群幼年组和亚成年组所占比例之和(3506%)明显高于自然种群(2200%)(P<005)。10月,残鼠种群近老年组和老年组所占比例之和(962%)明显低于自然种群(2308%)(P<005)。残鼠种群成年Ⅰ组雌鼠怀孕率(8462%)明显高于自然种群(5833%)(P<005);平均胎仔数(332)也高于自然种群(285),但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02.
草地有害啮齿动物监测专家系统设计介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堰铭  苏建平 《兽类学报》1998,18(3):219-225
主要介绍了青藏高原草地有害啮齿动物监测专家系统的建造原理和方法。该系统由综合数据库、知识库、推理机、知识编辑语言及系统建造支持环境等部分组成,文中详细说明各部分的主要功能以及与其他部分的相互关系。该系统可对青藏高原有害动物种群动态进行长期监测,快速准确地预测预报草地植被受害状况,并根据生态环境特点,对有害啮齿动物综合治理进行规划,为用户提供长期治理的技术和多种可供选择的可行性方案。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不同时期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患者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的特征。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对57例PSD患者和91例非PSD(None PSD,NPSD)患者在基线期、6周和12周后分别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China Stroke Scale,CS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 CA)和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的评估。结果:基线期PSD和NPSD患者Mo CA总分[分别为(11.6±2.9)分、(11.2±3.1)分]和BI总分[分别为(45.6±8.3)分、(46.2±7.2)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和12周后PSD组Mo CA总分[分别为(13.4±2.3)分、(18.2±3.2)分]和BI总分[分别为(63.8±6.5)分、(77.2±4.1)分]均低于NPSD组[分别为(15.8±2.8)分、(22.6±2.4)分;(72.2±7.5)分、(85.8±5.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在卒中的康复后期,PSD患者较NPS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损害更严重,生活质量更差。推测认知功能是PSD患者长期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可为PSD患者康复策略的制定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4.
【背景】暗褐网柄牛肝菌(Phlebopus portentosus)是第一个能够人工栽培的食用牛肝菌,人工栽培过程中,不同菌株会形成数量不等的菌核。【目的】探明不同菌株产核差异机制。【方法】采集多菌核(JH1)、寡菌核(JH2)菌株的成熟菌核及无菌核(JH3)菌株培养相同时间的菌丝体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差异表达基因对菌核形成的作用和功能。【结果】KEGG富集分析显示,JH2 vs. JH1互比,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的生物合成,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半胱氨酸及蛋氨酸代谢显著富集;JH3 vs. JH1互比,乙醛酸和二羧酸代谢显著富集;JH3 vs. JH2互比,谷胱甘肽、乙醛酸和二羧酸代谢显著富集。菌核形成相关基因分析显示,从JH2 vs. JH1、JH3 vs. JH1和JH3 vs. JH2的差异表达基因中分别筛选到69、118和82条与信号转导、感知刺激、防御、碳水化合物活性酶等有关的基因,其中碳水化合物活性酶基因数量最多。三个比较组共有的碳水化合物活性酶基因在JH1中的表达量高于JH2、JH3,表明JH1更能充分利用底物营养以形成更多菌核。【结论】本研究从转录组水平初步分析了暗...  相似文献   
105.
小叶蝉族六新种(同翅目:叶蝉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报道叶蝉科(Cicadellidae)小叶蝉亚科(Typhlocybinae)小叶蝉族(Typhlocybini)沃小叶蝉属(Warodia Dworakowska,1970)、巴小叶蝉属(Baaora Dworakowska,1981)、坦小叶蝉属(Thampoa Mahmood,1967)、蒿小叶蝉属(Eupteryx Curtis,1833)与雅小叶蝉属(Eurhadina Haupt,1929)6新种。模式标本存藏于安徽农学院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106.
食用菌原生质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原生质体分离、再生、体细胞杂交及细胞器转移和基因转化等几方面概述了近年来国内外食用菌原生质体的研究动态和进展。  相似文献   
107.
前言大多数真核细胞处于间期时看不到核内有染色体结构,但细胞进入分裂期时核内染色质逐渐聚集形成染色体。Rao 和Johnson 对染色体的周期性变化(聚集  相似文献   
108.
正常肝信息核糖核酸是从肝聚核蛋白体抽提RNA,通过寡聚(dT)纤维素亲和层析制备。分离的正常肝mRNA在麦胚蛋白合成系统和爪蟾卵翻译系统检定,能够翻译白蛋白,由此证明是有生物学活性的。用正常肝mRNA在离体情况下对肝癌细胞进行逆转分化研究,发现:(1)小鼠正常肝mRNA能抑制小鼠腹水肝癌细胞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初步见到人的正常肝mRNA能轻度抑制人体肝癌细胞(BEL-7404)的生长。(2)相应的正常肝mRNA分别在小鼠腹水肝癌和人肝癌细胞诱导了白蛋白合成;在人体肝癌细胞内核蛋白体聚成聚核蛋白体。(3)人体肝癌细胞受刀豆凝集素(Con A)凝集的能力减弱,这种凝集特性的改变,可以维持至3次细胞传代。这些实验结果显示肝癌细胞并非固定不可改变的,在正常肝mRNA作用下能够向正常逆转分化;讨论了mRNA转化机理,认为可能是通过肝mRNA翻译的蛋白质或mRNA本身直接调节基因转录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09.
由于黑果枸杞(Lycium ruthenicum)果实具有重要的保健价值,近年来倍受关注,但其野生资源正遭受着前所未有的采伐压力。目前关于影响黑果枸杞果实产量的有性生殖过程研究较少,本实验对新疆库尔勒地区6个不同生境的野生黑果枸杞居群开展了繁殖生态学观察,并对各居群的访花频率、访花昆虫种类、柱头花粉落置、胚珠数、座果率、结实率和单株果实产量等指标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访花频率与结实率、座果率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传粉者是限制黑果枸杞有性生殖的关键因素之一;传粉者种类越丰富的居群其有性生殖产出越高,揭示了传粉昆虫的多样性和丰富度是影响黑果枸杞繁殖成功的重要限制因子。此外,和静县华侨农场和焉耆县霍拉山河沟的黑果枸杞居群生殖产出明显与其传粉成功率相偏离,进一步分析表明,风沙侵蚀和人为采伐对植株的破坏是影响这两个居群果实产量的重要原因。本研究结果对于野生黑果枸杞居群的保护及其人工规模栽培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0.
采用田间去雄套袋、花粉活性与花粉管萌发观测等交配系统实验,辅以染色体分析、胚囊发育观察以及流式细胞仪检测,对丹东蒲公英(Taraxacum antungense)生殖特性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去雄套袋情况下,结籽率高达96%,由此证明交配系统具有极高的无融合发生率;自花授粉不能萌发,花粉活性仅为20.6%,异花授粉虽可萌发,但生长缓慢,花粉在到达子房前,花粉管已停止生长并消失;二分体时期,合子端大孢子发育为功能性大孢子,珠孔端大孢子退化消失,经蓼型发育,形成7细胞8核,卵细胞继续发育形成原胚,中央细胞形成胚乳,其它细胞退化消失,花未开放前,已形成球形胚。此外,丹东蒲公英为三倍体。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表明,丹东蒲公英为专性无融合生殖,胚乳自主发育。综合以上研究结果,说明丹东蒲公英具专性无融合生殖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