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十几年来,应用DNA转移的方法将克隆基因或细胞总DNA导入离体培养的哺乳类细胞,已成为研究真核细胞基因调控的一个重要方法。一般要获得克隆基因稳定表达的细胞系,需要用选择性标记的基因。对于具有TK~-、aprt~-或hprt~-缺陷的细胞,通常可以用相应的互补基因作为选择基因。对于不具有特殊遗传缺陷的细胞,可以用显性转移基因Xgpt,neo或dhfr基因作为选择基因,加  相似文献   
2.
大鼠肝癌细胞(CBRH-7919)是一甲胎蛋白阳性的肝癌细胞系,适用为研究甲胎蛋白基因表达调控的体外模型。本文用免疫荧光法和免疫沉淀法在非同步的和同步的细胞样品中检测了甲胎蛋白在不同周期时相细胞内的合成情况。从免疫荧光反应结合~3H-TdR脉冲标记放射自显影和鉴别不同时相染色方法对比分析,说明该系肝癌细胞在晚G_1期荧光反应很弱,进入早S期胞质荧光明显增强,至晚S期胞质荧光又有减弱。免疫沉淀法检测同步的晚G_1、早S和晚S期细胞的结果,与细胞学所得结果一致。甲胎蛋白量是早S期高于晚S期,而S期又明显地高于晚G_1期。早S期是该系肝癌细胞合成甲胎蛋白的高峰时相。甲胎蛋白合成在不同时相细胞之间有明显差异,提示控制细胞周期进程有可能对甲胎蛋白基因的表达进行调控。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体外培养的人肺腺癌细胞(SP-C-A-l)进行了传代周期1—5天的超微结构观察。从第49、61、68和84代细胞的观察结果表明,传代培养5天过程中,细胞的超微结构发生明显变化。主要表现在胞质内粘液颗粒的数量随着细胞进入对数生长期(3—4天)逐渐增多,并有粘液在异常的部位(变性的线粒体)积聚;与此同时,线粒体的数量相应增加,内部结构出现明显改变。当细胞生长活动处于相对稳定阶段(1—2天和5天),粘液颗粒和变性的线粒体明显减少。细胞的高尔基复合体不发达以及正常形态的粗面内质网少的情况,在传代5天内变化不大,提示该系腺癌细胞粘液颗粒的形成与正常的粘液腺细胞不尽相同。结合细胞内有肺泡Ⅱ型上皮细胞特有的板层体的存在,文中进一步讨论了SP-C-A-l细胞系可能来源于人的细支气管上皮细胞在细胞癌变过程中发生粘液化生,而使细胞具有合成和分泌粘液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所属细胞培养和细胞工程专业委员会、细胞免疫专业委员会和癌细胞分化专业委员会,在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理事会的关心和支持下于1994年11月4日至11月12日在山东省泰安市联合召开学术讨论会。 来自全国12个省、市39个单位的65名专业工作者参加了这次会议。会议由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常务理事宋今丹教授主持,朱德厚同志代表三个专业委员会汇报了这次学术讨论会的筹备经过,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负责  相似文献   
5.
前言体外培养的人肝癌细胞系是非同步生长的细胞群体,在这种体外实验系统中进行实验时,由于细胞群体中有不同时相的细胞同时存在,使分析实验结果和研究各  相似文献   
6.
本文总结了用红细胞血影介导正常肝7sRNA进入肝癌细胞的定位及其对细胞DNA复制、转录和蛋白合成的影响。装载~(125)I-78RNA的血影与肝癌细胞融合后,放射自显影标本显示7sRNA在细胞内的分布,主要定位于细胞质,也有见于细胞核内。7sRNA进入细胞后对细胞的DNA复制、转录和蛋白合成有抑制作用。免疫荧光和免疫沉淀法检测肝癌细胞甲胎蛋白合成的结果表明,7sRNA导入晚G_1期同步细胞后继续培养4小时,甲胎蛋白合成减少。由于细胞DNA复制和转录被抑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甲胎蛋白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7.
前言大多数真核细胞处于间期时看不到核内有染色体结构,但细胞进入分裂期时核内染色质逐渐聚集形成染色体。Rao 和Johnson 对染色体的周期性变化(聚集  相似文献   
8.
大鼠肝癌细胞(CBRH-7919)的建株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由于甲胎蛋白的发现及其在肝癌诊断方面的应用,甲胎蛋白与肝癌的关系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而建立甲胎蛋白阳性的动物肝癌体外细胞株,对于肝癌体内外互相配合互相引证的实验研究是极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丁酸钠对大鼠肝癌细胞(CBRH—7919)的形态、生长和甲胎蛋白合成产生的影响。5mM丁酸钠作用24小时后,细胞体积增大,形态改变呈现上皮样;细胞生长率降低;~3H-TdR脉冲标记细胞,显示细胞的标记指数明显下降;扫描电镜观察细胞的表面形态,结构特点近似于这株细胞的G_1期,说明细胞生长受抑制与细胞被阻止在G_1期有关。此时,免疫荧光和免疫沉淀方法显示细胞内合成的甲胎蛋白受抑制。除去丁酸钠作用后,细胞的形态和生长率恢复,甲胎蛋白合成增多,表明CBRH-7919细胞的甲胎蛋白合成能力与细胞的增殖分裂有平行关系,丁酸钠通过控制细胞周期进程抑制细胞的增殖,可以调节肝癌细胞的甲胎蛋白合成。  相似文献   
10.
化学物质诱发实验性肝癌,过去多从整体水平也即体内诱变。这一方法,由于体内环境错综复杂,影响因素和作用环节较多,不便分析结果。即便体外诱变,除极个别报道外,绝大多数为原代培养物。这些材料,由于所获细胞不够纯一、存活时间较短、传代困难,因此限制了使用范围和价值。另一方面,已知甲胎蛋白(AFP)是哺乳类胚胎期出现于血清的一种蛋白质,它与肝癌的关系十分密切。成年期一旦发生肝癌,那么已降至低水平的AFP量又复上升,可达到胚胎期的高水平程度。因此,AFP的变动可用作判别实验诱变的一个有效指征。鉴于上述,我们新建立了一个能够反映AFP动态变化的正常新生大鼠肝细胞系NR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