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9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9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6年   2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01.
采取正交试验设计对环草石斛(Dendrobium loddigesiiRolfe.)组培苗壮苗进行了优化生产工艺研究,以培养基(A)、添加物马铃薯汁液(B)、激素NAA(C)和pH值(D)为因素,以环草石斛组培苗的株高(cm)、茎粗(cm)、叶片数、叶面积(cm2)、根数、根长(cm)、丛生芽数、单株鲜重(g)等各个性状的增加值为考察指标,优选环草石斛组培苗壮苗的生产工艺。其中自己设计了一种改良培养基(WM),结果显示,改良培养基、添加物马铃薯汁液、激素NAA和pH值均对环草石斛组培苗壮苗产生显著影响,其影响程度为培养基>pH>马铃薯汁液>NAA。由此正交试验筛选出环草石斛组培苗壮苗较优生产工艺为A3B3C3D2,即培养基WM,添加马铃薯汁液200 g/L,NAA2 mg/L,pH值5.6。优选出的壮苗工艺经济,简便,苗壮根多且长,适宜工厂化生产。  相似文献   
102.
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自1994至1995年在我国引种并试养成功,因其具有抗逆能力强、营养要求低、生长速度快、饲料转化效率高、加工出肉率高等诸多优点得以迅速推广,已成为目前我国广泛养殖的重要经济水产动物.  相似文献   
103.
安庆褐飞虱近三个大发生年虫源和气候条件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并分析安庆市1997,2005年和2006年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hs(Stal)大发生的虫源、气候条件。1997年,迁入期偏早,初迁虫量大,到7月26日止,单灯累计诱量为1228~8698头;7、8月份气温比历史均值低0.2~1.3℃,导致单季稻上基数适温协同暴发型;再迁补充虫源峰次较多,但9月份气温比历史均值低1.0℃,抑制了双季晚稻褐飞虱发生。2005年,迁入期较早,但初迁虫量低,到7月26日止,单灯累计诱量为200~3334头;7月中旬至8月份气温比历史均值低0.4~0.8℃,9月至10月中旬气温比历史均值高1.8~2.2℃,有利褐飞虱发生的气候条件长达3个月;同时,夏、秋季台风暴雨频繁,再迁补充虫源丰富,8月16日~9月25日每侯灯下≥1000头的回迁峰次多达5个,分别比1997年和2006年多1个和2个,导致多代连续重发。2006年,迁入期早,6月底以前的早迁虫量分别是1997年和2005年同期的6.4倍和2.1倍,初迁虫量大,到7月26日止,单灯累计诱量为1595~7181头;虽然7、8月份气温比历史均值高1.0~2.0℃,但单季稻田间小气候适宜,构成单季稻基数暴发型;再迁补充虫源峰次较少,但8月底~9月初短期内大量集中迁入,9月下旬至10月份气温异常偏高,高于历史均值1.5~3.0℃,引起晚稻持续重发。  相似文献   
104.
作者在对安徽省进行实地考察和采集的2000 余号苔藓植物标本的基础上, 经过研究鉴定, 并收集整理了有关安徽藓类的资料, 对照现有文献, 发现安徽已知藓类植物有46 科、164 属、545 种( 包括8 亚种和32 变种) , 其中新记录95 种( 包括3 变种1 亚种) ; 青藓科为安徽省藓类第一大科, 含9 属52 种, 占总种数的9.6% , 青藓属是第一大属, 包括有29 种, 占总种数5. 3% ; 科内种数( ≥19 种) 优势科有10个, 属内种数( ≥6 种) 的优势属有22 个。在安徽省藓类区系中, 以东亚成分为主并占了28 . 6%、北温带成分占23 . 0%、热带亚洲成分占17 . 8% , 温带亚洲成分为10. 6% , 中国特有成分占到10 .4% , 这5 种区系成分都超过10% , 它们是本省最主要的区系地理成分。  相似文献   
105.
藻红蓝蛋白裂合异构酶对几种脱辅基藻胆蛋白的催化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ecE/PecF是层理鞭枝藻藻红蓝蛋白α亚基(α-PEC)生物合成的裂合异构酶。以4种脱辅基藻胆蛋白为底物,初步研究了PecE/PecF对底物蛋白的催化专一性。结果表明,PecE/PecF可催化藻蓝胆素(PCB)与高度同源的层理鞭枝藻不同亚种的α-PEC脱辅基蛋白的体外重组,也可催化经128位Trp定点突变到Phe而得到的α-PEC脱辅基蛋白的体外重组,但PecE/PecF对PCB与藻蓝蛋白α亚基(α-CPC)脱辅基蛋白的体外重组无催化作用。A-PEC脱辅基蛋白的重组不受表面活性剂Triton X-100的影响,而Triton X-100可改进PCB与α-CPC脱辅基蛋白的重组。  相似文献   
106.
檫树毛竹混交林中毛竹鞭根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采用固定标准地定位观测法,对新造竹林中栽植擦树后形成的檫树(14-15年)毛竹混交林竹鞭根结构和鞭体养分进行了调查和测定,结果表明,檫树在一定的密度范围,混交竹林有利于毛竹鞭根结构的优化和鞭体养分的提高,与毛竹纯林相比,檫树密度为420-615株.hm^-2的混交竹林,其鞭长,鞭径及其整齐度,新鞭年生长量,壮幼鞭比例,健壮芽数量、鞭根体积等,均在不同程度上高于毛竹纯林中的对应部分。当檫树密度超过735株.hm^-2时,混交竹林中的上述指标则低于生毛竹纯林中的对应部分,但单位鞭长的分岔次数明显加大,回归分析表明,鞭总长,鞭节点,新鞭生长量,鞭径、鞭径整齐度及单位鞭长分岔次数与檫树密度之间的关系密切(r=0.92956-0.99530),混交竹林中鞭体的N、P、K,Ca,Mg养分含量高于纯柯的对应值,其中鞭体中N含量较纯林平均高出7.6%、11.6%。  相似文献   
107.
灰黑拟牛肝菌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从担子菌灰黑拟牛肝菌(Boletopsis grisea)新鲜子实体的乙醇提取物中首次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包括8个酚性成分,1个含硫成分和1个脑苷脂,它们的结构经各种波谱数据分别鉴定为3-(4-乙酰氧基苯)-1,2,4,7,8-五乙酰氧基二苯并呋喃(1),3-(4-乙酰氧基苯)-1,2,4-三乙酰氧基-7,8-二羟基二苯并呋喃(2),3-(4-羟基苯)-1,2-二乙酰氧基-4,7,8-三羟基二苯并呋喃(3),2,3-二乙酰氧基-4′,4″,5,6-四羟基对联三苯(4),对苯二酚(5),对羟基苯甲酸(6),茴香酸(7),对羟基苯甲醛(8),硫代乙酐(9)和1-O-吡喃葡萄糖基-(2S,3R,4E,8E,2′R)-2-N-(2′-羟基棕榈酰)-9-甲基-4,8-sphin-gadienine(10)。其中化合物1,2,3有报道对5-脂氧化酶具有选择性抑制活性。4,9,10均为首次从该属真菌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8.
研究大鼠L PGDS在毕氏酵母中的表达 ,探讨L PGDS在大鼠精子中的分布。以大鼠睾丸mRNA为模板 ,经逆转录获得L PGDS全长和成熟基因片段。将该基因片段克隆到pPIC9载体上 ,将重组表达质粒转化巴斯德毕赤酵母 (Pichiapastoris)GS115 ,筛选mut+表型 ,经甲醇诱导实现L PGDS的分泌表达。用SDS-PAGE分析L-PGDS的分子量 ,用PAS反应鉴定糖链 ,用免疫组织化学法研究L PGDS的分布 ,用Westernblot分析重组L-PGDS与精浆中L-PGDS。筛选出 4株表达水平较高的酵母工程菌株 ,SDS-PAGE分析表明 ,产物分子量约为27kD ;L-PGDS主要分布在精子的头部以及尾部的上段  相似文献   
109.
平滑肌内向整流钾通道在维持和调节细胞膜电位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可能成为新的治疗靶点.综述了其分子学基础、电生理特性、生理功能和调控机理等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