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9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3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71.
【目的】我国3代粘虫的种群构成还少有研究,华北3代粘虫的虫源问题也不清楚。为此,需厘清3代粘虫发生区的风场动态和迁出种群的去向,为明确各地的虫源关系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国家气象局的高空气象记录,分析高空风场;利用HYSPLIT平台模拟华北粘虫夏季迁出种群的迁飞轨迹和落点分布。【结果】在夏季风盛行的背景下,3代粘虫主要来自于与其发生区相邻的偏南地区(约占45%),如鲁东、苏皖鄂、浙北、赣北、湘北等;另一个主要来源是西北区(包括晋陕甘宁,约占10%)和华北北部(内蒙古及以北区域,约占7%);在某些年份,西南地区也会提供约6%的虫源。另外,还有约30%的虫源来自于发生区域内的相邻地方,属于当地前代滞留虫源的近距离迁飞;而东北区对华北3代粘虫的虫源构成则只有极微的贡献(约0.2%)。从山西和陕西起飞的1代成虫则主要是北迁,有将近30%的个体迁入了华北3代粘虫发生区,约23%迁入内蒙古及以北地区,还有约4%迁入西北的甘肃宁夏、约5%迁入东北区,另有27.5%的个体近距离迁飞落在本省境内。晋陕种群南向迁飞的比率不大,只有大约10%的个体迁入3代粘虫发生区的南邻区域。【结论】华北3代粘虫的暴发属于小概率事件,如此大范围的潜在虫源和如此局部的发生区,以及复杂的天气系统给我国华北地区3代粘虫的预测预警工作造成了极大的困难,需要研究部门与推广部门通力合作,做更多的实证研究和个例分析,逐渐深化对3代粘虫暴发机制的认识。  相似文献   
72.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不仅具有"三致"效应(致癌、致畸、致突变)和遗传毒性,而且对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等具有毒害作用。再加上自身具有难降解、易蓄积、可长距离运输等特点,给水生生态系统以及人类带来极大危害。结合当前的研究趋势,围绕水生生物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免疫毒性进行了介绍,同时回顾了近年来该类污染物的污染状况及各方面毒性效应,并对目前该领域中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需要关注的热点进行了讨论和总结。  相似文献   
73.
综述了国内外近年来道路交通污染及其空气污染物对昆虫影响的研究状况。介绍了交通污染的现状,阐述了汽车尾气中不同污染物,包括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包括NO和NO2)、碳氧化物(COx,包括CO和CO2)、挥发性有机物(VOCs)、酸雨和臭氧(O3),以及细颗粒扬尘等污染物对昆虫发生和种群适合度等的影响,并分析了交通污染影响昆虫的作用机理,指出了国内今后该领域的研究方向。此外,道路交通污染对周边生物环境也会造成相关的生态影响。今后应加强生态道路建设,减轻交通污染对路域生态系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74.
PLS-ANN判别分析自体荧光光谱识别胃癌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本文对58例胃癌病人离体标本的癌浆膜和正常浆膜进行以308nm为激发光的自体荧光光谱检测,采用多因素分析法进行光谱信息提取,以识别胃癌。研究表明偏最小二乘法结合神经网络法(简称PLS—ANN)进行判别分析,诊断胃癌的灵敏度为86%,特异度为100%,准确率为93%,有望成为手术中快速识别胃癌在胃壁的浸润范围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5.
糖基化磷脂酰肌醇(GPI)锚定蛋白是一种新型细胞表面蛋白,它只通过GPI结构锚定于细胞膜表面而不跨越其磷脂膜双层结构;当它与细胞共同孵育时,可自动整合至细胞膜表面。GPI锚定蛋白转化法利用GPI锚定信号将目的蛋白直接整合至靶细胞表面,超越了目的蛋白靶细胞自身合成的机制,具有对靶细胞选择性不高,转化过程迅速等优点,在抗原提呈细胞工程,肿瘤疫苗及移植物抗排斥反应等研究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76.
棉铃虫发生与北太平洋海温的遥相关 及其长期灾变预警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本文分析了山东郓城26年(1974~1999)、德州22年(1978~1999)和江苏丰县20年(1980~1999)棉铃虫百株累计卵量与北太平洋海温的遥相关关系及其时空动态规律,并选出相关显著程度P<0.05概率水平、空间分布范围较大、持续时间较长而稳定的组合作为关键预测因子组建了郓城、德州棉铃虫三代卵,丰县棉铃虫二代卵的预测模型,并筛选出最优长期灾变预警模型。结果表明:① 北太平洋海温场与棉铃虫种群数量消长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遥相关区域,其位置及范围随时间变化,但存在若干呈现出空间稳定性和时间持续性的大面积相关显著区域。② 郓城棉铃虫三代卵量和丰县棉铃虫二代卵量与北太平洋海温场的相关区分布形式很相似,与前两年1月份北太平洋月平均海温场存在大片相关显著的区域(35°~ 55°N,135°E~135°W),持续时间达4个月之久;而德州棉铃虫三代卵量与前两年7~9月份北太平洋低纬度海温有大范围相关显著区(1°~17°N,165°E~120°W)。 ③ 用前两年1~11月份北太平洋海温场相关显著区内各格点的月平均海温距平的平均值做因子建立了棉铃虫长期灾变预警模型,预测检验结果表明:郓城棉铃虫三代卵6年(1994~1999)中报准5年,丰县棉铃虫二代卵5年(1995~1999)中报准3年,德州棉铃虫三代卵5年(1995~1999)全部符合。据此可提前20~27个月做棉铃虫的长期灾变预警。  相似文献   
77.
【目的】明确河南省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frugiperda的发生特点与科学监测方法,提高本地草地贪夜蛾监测的精准度。【方法】对2019-2021年河南省利用多种方法监测到的草地贪夜蛾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2019-2021年均在田间查到幼虫为害之后,才监测到成虫。在各县采用的成虫监测方法中,以性信息素诱集法首次监测到成虫的次数最高,以探照灯诱集法诱捕到的成虫数量最多。2019年河南省内最早见虫的地区是豫南,之后依次为豫西南、豫西、豫中、豫东和豫北;2020和2021年最早见虫的地区均在豫西南,之后依次为豫南、豫中、豫东、豫西和豫北。豫南和豫西南地区7月份始见成虫并一直持续到10月中下旬,豫中、豫东和豫北地区8月中旬之后成虫量急剧增加,9月中旬出现成虫高峰期。在7月中旬之前,草地贪夜蛾在河南省的为害面积较小,8月份之后,为害面积明显增加,豫中、豫东和豫北地区的为害面积明显比豫南大。在新乡原阳地区抽样调查发现,草地贪夜蛾在晚播玉米上数量较大,常规夏播玉米上数量很少。【结论】采用探照灯诱集法与性信息素诱集法相结合,重点调查晚播玉米田的监测方法,可有效提高草地贪夜蛾监测的敏感性和...  相似文献   
78.
摘要 目的:探究Nrf2激动剂CDDO-Im对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小鼠肝脏脂肪变性的作用。方法:33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两组:一组16只饲喂普通饲料,另一组17只饲喂高脂饲料建立肥胖模型。造模成功后将小鼠随机分成四组:普通饲料溶剂对照组(Control ND组)、普通饲料Nrf2激动剂组(Nrf2(+) ND组)、高脂饲料溶剂对照组(Control HFD组)和高脂饲料Nrf2激动剂组(Nrf2(+) HFD组)。分别给予Nrf2激动剂CDDO-Im和等体积溶剂灌胃干预6周后,检测各组小鼠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HO)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肝脏组织形态学变化。RT-qPCR检测肝脏Nrf2下游抗氧化基因Nqo1、Ho1和Gclc的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肝脏NQO1、HO-1和GCLC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小鼠相比,肥胖小鼠的体重、TG和LDL-C升高(P<0.05),肝脏脂肪变性增加,GCLC的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在肥胖小鼠中,与溶剂对照组相比,Nrf2激动剂组小鼠的体重、血清TG降低(P<0.05),肝脏脂肪变性减轻,Nqo1和Gclc的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NQO1和GCLC的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结论:Nrf2激动剂CDDO-Im可改善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小鼠肝脏脂肪变性,可能与Nrf2激动剂CDDO-Im激活抗氧化基因的表达来减轻肝细胞氧化应激有关。  相似文献   
79.
本文叙述了以L—谷氨酸为原料,经过酯化、氨解、酸解等工艺路线制备L—谷氨酰胺的方法。本工艺综合了德国和日本专利所报导的合成方法,结合我们的工作实践,在酰化反应后不将所生成的L—谷氨酸—r—甲酯分离出来,而采用低溫酯化以控制L—谷氨酸二甲酯的生成,并在产品精制过程中采用树脂方法,分离少量未反应完全而混入产品中的L—谷氨酸。此法优点是:中间产物不用分离,减少了工艺步骤;操作简便,易实施工业大生产;减少了设备投资。采用本法生产的L—谷氨酰胺质量符合日本味之素公司的质量标准,收率达到理论值的52.8%。本工艺于一九八三年十二月在武汉通过技术鉴定。  相似文献   
80.
为了明确惠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维管植物资源及多样性特征,该研究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和文献查阅,统计惠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维管植物种类构成及其科、属、种层面的具体组成,并分析其分布区类型、濒危物种、药用植物和水生植物状况。结果表明:(1)惠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共有维管植物169科650属1 061种,其中被子植物种类最丰富,有145科613属1 002种,科、属、种数分别占总数的85.80%、94.30%、94.44%;裸子植物9科20属36种,科、属、种数分别占总数的5.33%、3.10%、3.39%;蕨类植物15科17属23种,科、属和种数分别占总数的8.88%、2.60%、2.17%。(2)惠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植物资源的优势科明显,含10种及以上的科有29科653种,占总种数的61.55%,其中菊科最多(有63种),禾本科次之(有60种);研究区有单属、种的植物442种,表明单种或少数种的科在研究区维管植物中占大多数。(3)惠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有种子植物154科,分属13个分布区类型,其中泛热带分布区类型有60科,所占的比例最高(55.56%),表明该区种子植物具有明显的热带特性,其种子植物区系以热带分布为主。(4)惠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有珍稀濒危植物29种(其中国家保护植物26种),药用植物702种,水生植物150种。研究表明,惠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维管植物资源种类丰富,多样性程度高,应特别加强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以及生态景观的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