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华北三代粘虫大发生虫源的形成
引用本文:潘蕾,吴秋琳,陈晓,姜玉英,曾娟,翟保平.华北三代粘虫大发生虫源的形成[J].昆虫知识,2014,0(4):958-973.
作者姓名:潘蕾  吴秋琳  陈晓  姜玉英  曾娟  翟保平
作者单位:潘蕾(南京农业大学昆虫学系 农作物生物灾害综合治理教育部和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95);吴秋琳(南京农业大学昆虫学系 农作物生物灾害综合治理教育部和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95);陈晓(南京农业大学昆虫学系 农作物生物灾害综合治理教育部和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95); 姜玉英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北京,100125); 曾娟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北京,100125); 翟保平(南京农业大学昆虫学系 农作物生物灾害综合治理教育部和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95);
基金项目:农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40303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30571202)
摘    要:【目的】我国3代粘虫的种群构成还少有研究,华北3代粘虫的虫源问题也不清楚。为此,需厘清3代粘虫发生区的风场动态和迁出种群的去向,为明确各地的虫源关系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国家气象局的高空气象记录,分析高空风场;利用HYSPLIT平台模拟华北粘虫夏季迁出种群的迁飞轨迹和落点分布。【结果】在夏季风盛行的背景下,3代粘虫主要来自于与其发生区相邻的偏南地区(约占45%),如鲁东、苏皖鄂、浙北、赣北、湘北等;另一个主要来源是西北区(包括晋陕甘宁,约占10%)和华北北部(内蒙古及以北区域,约占7%);在某些年份,西南地区也会提供约6%的虫源。另外,还有约30%的虫源来自于发生区域内的相邻地方,属于当地前代滞留虫源的近距离迁飞;而东北区对华北3代粘虫的虫源构成则只有极微的贡献(约0.2%)。从山西和陕西起飞的1代成虫则主要是北迁,有将近30%的个体迁入了华北3代粘虫发生区,约23%迁入内蒙古及以北地区,还有约4%迁入西北的甘肃宁夏、约5%迁入东北区,另有27.5%的个体近距离迁飞落在本省境内。晋陕种群南向迁飞的比率不大,只有大约10%的个体迁入3代粘虫发生区的南邻区域。【结论】华北3代粘虫的暴发属于小概率事件,如此大范围的潜在虫源和如此局部的发生区,以及复杂的天气系统给我国华北地区3代粘虫的预测预警工作造成了极大的困难,需要研究部门与推广部门通力合作,做更多的实证研究和个例分析,逐渐深化对3代粘虫暴发机制的认识。

关 键 词:3代粘虫  暴发机制  轨迹分析

The formation of outbreak populations of the 3rd generation of Mythimna separata(Walker) in northern China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