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3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小麦条锈病典型越夏区孢子传输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荣飞  翟保平  姜玉英 《生态学杂志》2008,27(12):2099-2104
在阿坝和陇南越夏区使用HYSPLIT-4沉降模型对条锈病菌孢子进行连续多年的数值模拟,并使用ArcGIS 9进行叠加计算,得出越夏区孢子传播的沉降概率分布。结果表明:在风场合适的条件下,陇南越夏区的条锈病孢子可以传播到黄淮冬麦区、长江中下游及华北平原冬麦区的部分地区影响其秋苗感病,而阿坝越夏区对其影响甚微;根据模拟结果推测陇南越夏区的条锈病菌可对关中地区的秋苗发病有直接影响;阿坝和陇南地区均可以为四川盆地和陕西南部冬繁区提供冬繁菌源;阿坝和陇南越夏区之间可以进行很好的菌源交流,进一步证明了前人关于西北和川西北越夏区连成一片的论断。  相似文献   
222.
五种杂草种子沉降速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强  朱敏  徐勒  翟保平 《生态学杂志》2008,27(4):519-523
在室内无风条件下,研究了加拿大一枝黄花(Solidago canadensis)、紫菀(Aster tataricus)、小飞蓬(Conyza canadensis)、山莴苣(Lagedium sibiricum)和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等5种具有风传扩散潜力的杂草种子的沉降速度,并对5种杂草种子的远距离扩散能力进行了推测.结果表明:在不受其他作用如气流等影响的情况下,加拿大一枝黄花、紫菀、小飞蓬、山莴苣和芦苇等5种杂草种子,分别在0.5、1.0、1.5和2.0 m等4个高度自由释放一定数量的种子,记录其种子在各个高度的沉降时间,该5种子沉降速度依次为14.1、20.4、20.8、23.3和33.3 cm·s-1;5种杂草种子中加拿大一枝黄花种子沉降速度较慢,更适于长距离风传扩散.  相似文献   
223.
超声造影用于肾移植术后监测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及时、准确地诊断肾移植术后并发症,与移植肾存活率密切相关.本文对超声造影剂及超声造影在肾移植术后发生的移植肾动脉狭窄、急性排斥反应、急性肾小管坏死等并发症的监测应用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24.
朱鹮冬季觅食地的选择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在无线电遥测的基础上 ,采用样方法对朱冬季觅食地进行了调查。朱冬季觅食地有冬水田、河流浅滩和水库 3种类型。成鸟与幼鸟的主要觅食地类型及分布有明显的差别 ,位于海拔 6 0 0~ 10 0 0m的低山区冬水田是朱成鸟冬季最重要的觅食地 ,幼鸟多在汉江流域的河流及浅滩中觅食。对冬水田的主要栖息地特征的方差分析和因子分析的结果表明 :影响朱冬季觅食地选择的主要因子为觅食地的海拔高度、开阔度、面积及人类活动的干扰程度等。冬水田的恢复及保护对朱的保护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25.
在2007年7~9月江淮稻区稻纵卷叶螟大发生期间,利用多普勒昆虫监测雷达在南京市浦口区对稻纵卷叶螟成虫的迁飞活动进行了监测,结合大气风温场的数值模拟,研究了稻纵卷叶螟成虫的空中飞行参数和种群迁飞动态。结果表明:稻纵卷叶螟多选择在黄昏18:30以后大规模起飞,空中虫群密度在20:00~22:00时最大,迁飞过程可持续到次日5:00;稻纵卷叶螟主要选择在500m以下高度飞行。空中虫群具有聚集成层的现象,虫层多在100~500m高度之间形成,有时形成两个虫层,成层现象与低空急流关系密切,与温度没有直接关系。迁飞过程分析表明,浦口区的六(4)代稻纵卷叶螟在台风、副热带高压和江淮气旋的影响下,先后出现了多次迁入迁出过程。低压系统外围的下沉气流很可能是稻纵卷叶螟两次集中迁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26.
目的:探究姜黄素后处理是否通过激活SIRT1/FOXO1信号通路抵抗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方法:小鼠脑缺血30 min,再灌注24 h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手术前脑室内注射SIRT1特异性抑制剂EX527。再灌注后腹腔注射姜黄素。小鼠随机分为以下6组:假手术组;单纯姜黄素后处理组;缺血再灌注组;缺血再灌注+姜黄素后处理组;EX527预处理+缺血再灌注+姜黄素后处理组;EX527预处理+脑缺血再灌注组。再灌注24 h检测脑梗体积、Complex I活性、ROS含量以及SIRT1、Ac-FOXO1、Bax、Bcl-2、Caspase-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手术组相比,姜黄素后处理组梗死区脑组织SIRT1的表达量及活性明显增加,脑梗体积降低,ROS含量降低而Complex I活性增高,Bcl-2的表达增高而Bax和Caspase-3的表达量降低(均P0.05)。阻断SIRT1信号通路后上述姜黄素脑保护作用均减弱(P0.05)。结论:我们的研究首次证实姜黄素后处理通过激活SIRT1/FOXO1信号通路,进而降低氧化应激与凋亡,最终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227.
皮质酮对大鼠再生肝细胞转录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AgNOR颗粒数为指标,研究大鼠部分肝切除后,皮质酮对余留肝细胞转录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部分肝切除后0~24h,各组肝细胞内(假手术、去肾上腺、去肾上腺 皮质酮)AgNOR颗粒数均下降;部分肝切除后36h,假手术鼠的AgNOR数目最多,到48h时已基本恢复到肝切除前水平;在部分肝切除后24~48h,去肾上腺鼠的AgNOR颗粒数持续升高;给去肾上腺鼠再注射剂量分别为10、20、40mg/kg体重的皮质酮,发现在36h和48h时,皮质酮剂量越高,AgNOR颗粒数日越少,且下降幅度越大。部分肝切除前12h给大鼠注射糖皮质激素受体颉颃剂——RU486(10mg/kg体重),结果与去肾上腺鼠相似。以上结果表明:皮质酮对部分肝切除后肝细胞的转录活性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且是通过受体起作用,该作用表现在部分肝切除24h之后。  相似文献   
228.
本文报道了正常和患出血病的6~7月龄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eus)肾脏组织学光镜和电镜观察结果。在光镜下,青鱼的正常肾脏结构与草鱼等淡水鱼类极为相似。当青鱼患出血病时,肾脏的管腔上皮细胞变形,细胞核萎缩。此时,通过电镜观察,可以在细胞质内的线粒体中观察到大的空泡,同时在造血组织的包涵体中能清楚地看到病毒颗粒。病毒颗粒呈球形,直径为50—56毫微米,颗粒中央并具有一电子密度较高、直径为25—30毫微米的核心,在核心周围包有约16毫微米的外膜。  相似文献   
229.
生长素结合蛋白(auxin binding protein,ABP)在生长素信号转导、植物生长发育调控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该研究利用RT-PCR方法从甘蔗品种Badila中克隆得到了1个ABP基因,序列分析显示该基因的开放读码框(ORF)长度为615bp,编码204个氨基酸。多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它与高粱(Sorghum bicolor)和玉米(Zea mays)的ABP4蛋白的亲缘关系最近,因此将该基因命名为ScABP4。将其构建到原核表达载体pGEX-6P-1中,成功表达出一个分子量约为22.5kD的蛋白。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ScABP4主要定位于细胞质网状结构和细胞膜;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ScABP4是一个带有信号肽的分泌蛋白,说明ScABP4蛋白可能储存在内质网中并在质膜上执行其生物学功能。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表明,ScABP4基因在甘蔗的芽、根、茎、叶中均有表达,其中在芽中相对表达量最高。生长素和黑暗处理下ScABP4基因的表达上调,说明ScABP4基因可能参与甘蔗对生长素的响应及与光信号通路的互作。此外,ABA、JA、SA、CuCl2胁迫能够诱导ScABP4基因的表达,CdCl_2胁迫可抑制ScABP4的表达。由此推测,ScABP4基因可能参与甘蔗对病害、干旱、渗透、重金属等胁迫的应答过程。该研究结果为探讨甘蔗生长素结合蛋白基因的功能提供了实验证据。  相似文献   
230.
朱■(Nipponianippon)种群生存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到目前为止,只有一个野生朱群体幸存下来,而且它的种群大小自1981年重新发现以来,一直在20只以下波动。本文应用种群生存力分析的方法,借助漩涡模型,根据朱14年的种群数据,总结和预测了其种群动态,并着重研究了朱的濒危程度。结果显示,按过去10余年的生存状况,朱在50年内绝灭的可能性是98.5%,平均绝灭时间为15.72年。现存种群数量很低,所以种群统计随机性对其命运有很大影响。灵敏度分析表明,当前的朱种群对意外死亡和生存环境的波动较为敏感。保护工作的优先项目是对猎杀和天敌的控制以及从各个方面提高朱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