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1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245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为揭示太白杜鹃(Rhododendron purdomii)天然居群的表型变异程度、变异规律,以秦岭山区的7个天然居群为研究对象,对其花序和叶片的10个数量性状和8个质量性状进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与聚类分析,探讨居群间与居群内表型多样性的变异特点。结果显示:(1)在太白杜鹃的质量性状中,花色与花瓣内斑在居群间与居群内均存在丰富变异,花朵香味、花序形状、花冠形状、花梗颜色、叶片形状和株型等仅在居群间存在明显变异,在居群内则趋于一致性;其数量性状在居群间与居群内也存在广泛变异,10个数量性状在居群间和居群内平均值差异全部达显著水平;在7个居群内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为0~55.3%,其中花梗长、花丝长、花瓣宽与叶柄长变异较大,花朵数变异较小。(2)相关性分析表明,太白杜鹃花瓣长和花瓣宽分别与经度存在极显著与显著负相关关系,叶片长、叶片宽和叶片长宽比与海拔均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而其它性状与地理因子的关系密切。(3)聚类分析显示,太白杜鹃的7个天然居群可以初步分为两大类,但性状的表型特征并没有依地理距离而聚类。研究表明,太白杜鹃天然居群的表型性状在居群内与居群间均存在丰富的变异,而且其与居群特点、分布生境等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62.
唐洁  唐启义  程家安 《昆虫知识》2006,43(3):410-413
介绍了对病虫发生程度预报质量进行评估的统计检验方法———McNemar检验和Kappa检验,以及这2种检验方法的原理、假设检验和统计学意义。结合2个实例来说明2种统计检验方法在病虫发生程度预报质量评估中的应用,分析结果表明McNemar检验、Kappa检验能对病虫发生程度预测质量给出更加有效、准确的评估。  相似文献   
163.
转cry1Ab基因水稻对非靶标昆虫白背飞虱种群增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霞  程家安  娄永根 《昆虫学报》2006,49(5):786-791
通过室内饲养实验及水稻氨基酸和碳、氮含量测定,比较研究了转cry1Ab水稻克螟稻 (KMD1和KMD2)与其亲本秀水11对非靶标害虫白背飞虱种群增长的影响。 结果表明,以克螟稻为食可对白背飞虱的产卵期和每雌产卵量产生一定影响。 以KMD2为食的白背飞虱的产卵期为7.6天,每雌产卵量为95.0粒,均显著低于以母本秀水11为食的白背飞虱的12.7天和167.5粒。但是,以KMD1为食的白背飞虱仅产卵期(8.6天)显著变短, 其每雌产卵量与以其母本秀水11为食的白背飞虱无显著差异。稻苗氨基酸含量分析结果表明KMD2引起白背飞虱种群生殖力显著下降可能与其游离氨基酸的总量和丙氨酸含量的显著下降以及谷氨酸含量的显著上升有关。因此,转cry1Ab水稻可对白背飞虱种群增长产生影响,但其影响因转cry1Ab水稻品种而异。  相似文献   
164.
165.
Rex-1(reduced expression1)又称Zfp-42(zinc finger protein 42),是一种酸性锌指结构蛋白,在胚胎干细胞和部分成体干细胞中高表达,并随维甲酸(retinoid acid,RA)诱导干细胞分化而迅速下调。该分子的结构特点提示其具有转录调控的功能,对决定干细胞的状态和发育阶段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6.
应用来源于美国、阿根廷的我国对外检疫性有害生物大豆猝死综合症病菌枝状镰孢Fusarium virguliforme共8个菌株,分别在43℃至47℃ 5个温度梯度下水浴处理1min至5min 5个时间梯度,荧光染色后,经单细胞微量分析系统进行活性检测分析,设置传统萌发试验作为对照,结果表明:该病菌在47℃水浴处理4min即全部失活,SPSS统计分析得出该病菌的活性检测值与处理温度呈极显著负相关,而与处理时间(除菌株2-1和22825呈显著负相关外)均呈极显著负相关;所设置的孢子萌发率与处理温度和处理时间之间也呈极显著负相关;活性检测值与萌发率两者之间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性.本研究表明活性检测可以替代传统的孢子萌发方法,从而大幅度缩短该病菌活性检测时间,明显提高检测效率.  相似文献   
167.
口腔癌缺失(DeletedinOralCancer-1,DOC-1)基因是近年来被证实的口腔癌中具有抑癌作用的基因。1999年,研究人员通过酵母双杂交实验又发现了与DOC-1相关的另一候选抑癌基因DOC-1R(DOC-1related)。以往的很多实验表明,这两个蛋白无论序列还是功能上都非常相似。然而,其三维结构以及与其他重要蛋白相互作用的机制一直还不清楚,PDB库中也未见其相关同源结构的报道。作者将人DOC-1R基因的cDNA片段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22b( )中,通过IPTG诱导获得高效表达,再经过Ni-NTA亲和层析和Superdex75层析柱纯化,获得了纯度达到96%以上的蛋白。质谱分子量测定显示DOC-1R的分子量为14091.23Da,与理论分子量基本一致;动态光散射实验显示蛋白均一性高达99.0%,可用于晶体生长;采用悬滴气相扩散法筛选,在多个条件下得到了DOC-1R的微晶。为DOC-1R的三维结构解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8.
转Bt cry1Ab基因水稻对稻田弹尾虫种群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转Bt cry1Ab基因水稻克螟稻1号(KMD1)和克螟稻2号(KMD2)及其亲本非转基因水稻秀水11(XS11)为材料,于2003年9月和翌春4月,调查了KMD1和KMD2对水稻灌浆期和收割后休田期稻田土表落叶层中弹尾虫种群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KMD植株表达的cry1Ab杀虫蛋白可在稻田环境中残留160 d以上;在水稻灌浆期采用吸虫器法在稻田落叶层中采集到灰橄榄长角跳虫(Entomobrya griseoolivata)和钩圆跳虫(Bourletiella christianseni)等2种弹尾虫,其中灰橄榄长角跳虫在KMD1和KMD2稻田中的种群密度显著高于XS11稻田;在水稻收割后休田期采用网袋法采集到灰橄榄长角跳虫、钩圆跳虫、球角跳虫(Hypogastrura matura)和等节跳虫(Isotoma monochaeta)等4种弹尾虫,其中转Bt基因水稻稻田中的灰橄榄长角跳虫和球角跳虫的种群密度显著高于XS11稻田,且其植株组织残体生物量损失率显著高于XS11.  相似文献   
169.
华重楼内生菌抗菌肽的分离纯化及其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摘要:【目的】华重楼内生菌PCE45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本文将对PCE45产生的抗菌物质进行分离纯化和性质分析报道。【方法】PCE45发酵液经硫酸铵盐析、丙酮沉淀、SephadexG75柱、DE52纤维素柱和SephadexG25凝胶柱纯化分离得到抗菌肽PCP-1。【结果】稳定性测试表明该抗菌肽对蛋白酶不敏感,对高温、强酸、强碱有较好的耐受性,可造成稻瘟病菌菌丝畸形并抑制孢子萌发。抑菌谱表明该抗菌肽对玉米弯胞病菌等真菌和大肠杆菌等细菌有较强的抑菌效果。质谱测得其分子量为1058.3D。氨基酸组成分析表明该  相似文献   
170.
目的:研究高龄病人(75岁以上)腹腔镜与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围手术期白介素6(IL-6)、IL-10和C反应蛋白(CRP)及内脏蛋白的差异.方法:将41例行结直肠癌根治术的高龄患者按患者意愿分为腹腔镜组(n=20)和开腹组(n=21),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如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等有可比性,检测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的应激指标:血清IL-6、IL-10和CRP及营养蛋白:前白蛋白(prealbumin,PRE)、转铁蛋白(transferrin,TRF)、视黄醇结合蛋(retinal-binding protein,RbP)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CRP在术后1、2、3d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1),术后2d达到峰值,腹腔镜组术后CRP明显低于开腹组(P<0.01);两组患者血清IL-6、IL-10术后也明显升高,腹腔镜组明显低于开腹组(P<0.01),但IL-10升高持续时间短.PRE、TRF、RbP术后两组均较术前有明显下降(P<0.01),术后1 d、2 d两组各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3 d腹腔镜组4种蛋白指标均明显高于开腹组(P<0.01).结论:对高龄病人两种不同手术方式应激水平及内脏蛋白指标的研究提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较开腹手术创伤小,应激水平低,有利于机体内脏蛋白的恢复,这对微创外科的实施是一个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