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4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7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1957年   3篇
  1955年   1篇
  195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实验动物屏障环境设施在动态运行时是一个封闭的系统,进入的人、动物、饲料、空气、垫料及用品均须进行严格的微生物控制。传递仓、渡槽、风淋室和缓冲间设备上的控制环节缺少必要的门禁自动化控制设备,在日常工作上极容易造成违章操作和失误,该门禁系统可控制设备的开关门程序和时间,并可启动消毒设备,实现门禁控制和消毒灭菌的目的。  相似文献   
32.
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是细胞内信号转导的重要调控因子,可调节细胞增殖、分化、凋亡等多种生理活动。迄今已发现12个亚型。最近研究表明,PKC各亚型参与缺血性脑损伤的发生发展过程,并在其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针对PKC各亚型不同的生物学效应,选择性的调节PKC各亚型的活性有望给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带来新突破。  相似文献   
33.
随着全球变暖的加剧,区域热环境问题日益凸显,植被的降温作用逐渐得到广泛关注。目前已有的研究多从样地尺度分析不同类型植被的降温效应。而区域尺度的研究多从定性的角度揭示地表温度与植被覆盖的关系,对评估植被的实际降温效应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以内蒙古为研究区,以MODIS地表温度数据为基础,采用近邻分析法,将森林、灌丛和草地的MODIS地表温度与相邻5km范围内的低覆盖地表作为对照,分析植被的降温效应以及植被覆盖度对降温效应的影响。从2015年7月地表温度平均值的结果来看,降温度数在蒙东、蒙中和蒙甘区均呈现森林>灌丛>草地。森林的降温范围在0.67-1.03℃,灌丛为0.60-0.95℃,草地为0.47-0.86℃。植被降温度数与植被覆盖度的回归拟合为对数分布,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且在不同的植被覆盖度范围内植被降温效应具有显著差异,植被覆盖度水平较低时(<40%),植被覆盖度的增加能更显著地降低地表温度。从整体来看,植被覆盖度每增加10%,森林降温0.12-0.39℃;灌丛降温0.1-0.2℃;草地降温0.049-0.075℃。综上,内蒙古作为全球气候变化最为敏感的区域之一,研究植被的夏季降温效应能够为内蒙古的气候调节服务评估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及案例参考。  相似文献   
34.
胶质瘢痕是神经系统损伤后由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外基质组成。早期的研究多集中于胶质瘢痕在抑制轴突生长,神经细胞再生等方面的作用。而最新的研究表明胶质瘢痕的形成对损伤急性期神经细胞具有重要的保护作用。本文从瘢痕组织在损伤缝合和组织重构、局部免疫调节、神经再生等方面对神经损伤的保护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5.
成熟的神经细胞属于终末分化细胞,具有不可再生性。神经退行性疾病以及其他脑损伤引起的神经元缺失,难以自发修复取代。如何修复大脑中受损的神经细胞、补充神经细胞已成为治疗各类神经系统疾病的关键。本综述将通过干细胞移植和诱导星形胶质细胞去分化两种途径来介绍针对神经退行性疾病和脑损伤的最新疗法。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右肺动脉神经节丛(RPVGP)消融对胆碱能及儿茶酚胺诱发房颤的影响。方法:20只犬麻醉开胸后,暴露RPVGP,分别在消融RPVGP前后,经股静脉静滴乙酰胆碱(ACh)及儿茶酚胺。测量房颤诱发率及两类递质诱发房颤的阈浓度。结果:RPVGP消融前,静滴Ach和异丙基肾上腺素(IPA)及肾上腺素(EPI)(1~100μmol/l)均可诱发AF,诱发率100%。Ach、IPA和EPI的诱发阈浓度分别为2.6±0.3μmol/l,3.3±0.2μmol/l,5.6±0.2μmol/l。RPVGP消融后,Ach及儿茶酚胺的AF诱发率分别降至10%及35%,且三种递质的诱发阈浓度分别提高至2.6±0.3μmol/l、22.5±2.4μmol/l和26.±2.6μmol/(lP<0.05)。结论:消融RPVGP使乙酰胆碱和儿茶酚胺诱发房颤的阈浓度增高,并降低此二类介质的房颤诱发率。  相似文献   
37.
家蚕Bombyxmori(L.)既是重要的经济昆虫,又是鳞翅目昆虫研究的典型模式生物。开展家蚕蛋白质组研究,将有助于阐明家蚕绢丝蛋白的分泌机理,也是研究鳞翅目昆虫及其他生物生命本质的需要。双向电泳是蛋白质分离的关键技术。为探讨适宜家蚕蛋白质组研究的双向电泳条件,以家蚕丝腺、丝腺内容物、蚕卵和血液为材料,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双向电泳,并对分离的蛋白点进行质谱分析。结果表明:通过改进的蛋白质裂解液辅以超声破碎制备的蛋白质,双向电泳后能够得到较好的2-DE图,也能满足进行MALDI-TOFMS分析的需要。因此本研究方法适用于家蚕不同组织中蛋白质的提取和双向电泳。  相似文献   
38.
笔者2012年3月15日在四川省雅安市天全县沙坝村二组(30°03’417″N,100°45’117″E,海拔738m)发现并拍摄鸟类一只。经鉴定,确定为属于雀形目Passeriformes鹟科Muscicapidae的漠鵖Oenanthe deserti,为四川省鸟类新纪录。该鸟为一雄性个体,全身沙黄色,下体较淡,脸侧、喉、两翼及尾上覆羽黑色,喙、虹膜、跗蹠均为黑褐色。发现时,该鸟正在菜地活动,并观察  相似文献   
39.
不同方式处理牛粪对大豆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型养殖场粪便堆积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对这类废弃物开展资源化利用研究具有重要生态学和经济学意义。以不施肥料处理(CK)为对照,研究了生态养殖场牛粪经腐熟(DD)和蚯蚓处理(RD)后对大豆生长与品质的影响。研究表明:生态养殖场牛粪经过两种处理后,在一定施用量范围(DD≤30 t/hm2,RD≤45 t/hm2)内,可显著增加大豆株高、分株数、干物质积累,促进植株生长,增加单株荚数、籽粒数、籽粒重,提高大豆产量(P<0.01)。施入腐熟牛粪30 t/hm2株高和单株结荚数比CK分别增加24.2 cm、63%;经蚯蚓处理后,可以提高牛粪施用量的上限,施入蚯蚓处理过的牛粪45 t/hm2时产量最高、单株结荚数最多,比CK分别增加72%和75%(P<0.01);施入蚯蚓处理过的牛粪15 t/hm2时,粗蛋白含量、蛋脂总量最高,比CK分别增加7%和6%(P<0.01)。本研究可为大型养殖场牛粪资源化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0.
探讨了不同甘油浓度(3%、5%、7%、11%)和不同平衡时间(30、60、90、120min)对食蟹猴(Macaca fascicularis)精液冷冻效果的影响,以建立和优化食蟹猴精液冷冻的程序。参照TTE稀释液成分组成改良型TTE,冷冻前和解冻后均检测精子的活力、畸形率、质膜完整性、顶体完整率。结果显示,平衡时间为30min时精子的冷冻解冻后活力、复苏率均高于平衡时间90min和120min组,差异显著(P<0.05),比60min组稍好;甘油浓度为3%、5%组的精子冷冻解冻后活力及复苏率均高于甘油浓度11%组,差异显著(P<0.05),比7%组好;不同甘油浓度各组间以及不同平衡时间各组间畸形率、质膜完整性、顶体完整率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得出如下结论,在食蟹猴精液冷冻中,在改良TTE中加入3%~5%的甘油且平衡30min可以获得较好效果,精子冻后活率和复苏率达到45%和6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