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0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27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3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2篇
  1966年   2篇
  1965年   3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801.
目的:探讨荷叶水提物的减肥降脂作用及机制。方法:通过离体脂肪组织灌流实验观察荷叶水提物对正常SD大鼠离体脂肪组织游离脂肪酸(FFA)释放的影响;利用高糖高脂饮食诱导建立实验性肥胖大鼠模型,探讨荷叶水提物给药4周后,大鼠体重和血脂水平的变化,并采用RT-PCR和免疫组化技术对脂肪组织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和瘦素(leptin)表达进行检测。结果:离体实验发现荷叶水提物可明显促进离体脂肪组织FFA的释放。在体实验发现中剂量荷叶(60 mg/kg)与奥利斯他相似,可使实验性肥胖大鼠体重、血脂水平明显下降(P<0.05),使脂肪组织PPAR-γ和瘦素的表达明显下降(P<0.05)。结论:荷叶水提物可通过改善大鼠脂肪组织PPAR-γ和leptin的表达,促进脂肪的动员和分解,降低肥胖大鼠体重和血脂水平,有望研发为减肥药物。  相似文献   
802.
绿豆(Vigna radiata(L.)Wilczek)作为一种医食两用作物,不仅是重要的食物资源,在改善土壤环境、提高农民收入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相对于大宗作物而言,绿豆基础研究薄弱,基因组研究更是落后。近年来,分子标记技术迅速发展,在绿豆基因组学研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国内外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已构建了超过20张绿豆遗传连锁图谱。一些优良基因尤其是与抗性相关的基因被鉴定或精细定位,为绿豆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打下基础,加快了抗性新品种的培育进程。本研究通过对分子标记技术在绿豆遗传连锁图谱构建、重要功能基因的定位等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绿豆遗传育种研究及功能基因组学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03.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2(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2)是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家族(FGFs)的成员之一。研究发现,FGF22主要在大脑和皮肤中表达并且能够影响大脑发育和神经突触的形成。由于FGF22在难治性癫痫发生机制中所发挥的特殊作用,有可能作为研究癫痫疾病的新的切入点。此外FGF22与脊髓损伤修复、神经系统疾病、皮肤癌、抑郁等疾病有着重要的联系。特别是在神经突出的形成过程中FGF22起着调节因子的作用。尽管作为重组蛋白药物的开发其功能和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但相信FGF22所具备的生物学特性具有非常广阔的研究领域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04.
盐胁迫对海岛棉和陆地棉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盆栽法,以海岛棉(Gossypium barbadense)品种新海21号、新海34号和陆地棉(G.hirsutum)品种新陆早50号、新陆早57号为材料,探讨了盐胁迫下海岛棉和陆地棉植株的生长、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抗氧化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及丙二醛含量变化的差异。结果显示,随着盐浓度的增加,4个供试品种幼苗的生长、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均呈不同程度的下降,而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及可溶性糖含量随着盐浓度的增加呈先增后降的趋势,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均上升。不同品种之间,新海21号和新海34号受胁迫的影响程度小于新陆早57号和新陆早50号。在0.6%Na Cl胁迫下,海岛棉和陆地棉品种均表现出较好的耐盐性。而0.8%和1.0%的Na Cl胁迫对4个供试品种的生长抑制作用大,导致新陆早57号和新陆早50号幼苗生长缓慢、叶面积小、干物质积累少甚至死苗。在较高浓度的盐胁迫下,棉花品种幼苗第1片真叶展开受到显著抑制,可以作为棉花耐盐品种的筛选指标。  相似文献   
805.
整合人mAAT基因转基因山羊的获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旨在通过动物转基因技术开发奶山羊的乳腺生产治疗人肺纤维性囊肿的新药-人抗胰蛋白酶因子(人mAAT),选择繁殖机能优良的奶山羊56只作为供体,采用FSH+LH做超数排卵,获取原核期胚,并进行显微注射和鲜胚移植,3月和5月两个月份超排处理后超排效果明显好于12月份,分别可获得平均排卵19.50,21.70和16.06枚,受精卵精分别为4.31,6.48和3.57枚,显微注射后胚胎移植给供体或自然发情的受体,移植受胎率分别为18.18%和25.00%,所生羔羊29只,对转入外外基因编码区N-末端和3‘调控区部分序列进行PCR,PCR-Southem和Southern检测,检出阳性转基因羊羔4只,基因的融合效率为13.79%。  相似文献   
806.
目的:了解本地区医院信息化中医疗数据平台的现实应用情况,为推动信息化建设提供参考。方法:以30家我市卫生系统二级以上公立医院(三级医院6家,二级医院24家)为调查对象,调查表内容包括四个部分,包括医院基本情况、信息化部门设置规划情况、资金投入情况和医院数据平台应用情况。结果:有18家医院有信息化发展规划,4家医院信息化发展无规划。医院信息建设资金主要投入方向在硬件,其中二级医院的硬件投入大大超过软件投入,差异有显著性(P<0.05)。同时医疗数据使用平台的效率也不一样,住院病人出入管理系统,门急诊划价收费系统,门急诊药房管理系统使用率排在前三位,使用率最低的为门急诊导医系统。结论:本市医院医疗数据平台的建设大多数还停留在第一个阶段,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加强信息化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制定相应的信息化标准规范,建立信息主管制,加大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真正做到为患者服务。  相似文献   
807.
以运动发酵单胞菌(Zymomonas mobilis)的总DNA为模板,PCR扩增运动发酵单胞菌中的丙酮酸脱羧酶( Pyruvate decarboxylase,PDC)基因和乙醇脱氢酶Ⅱ(Alcohol dehydrogenaseⅡ,ADHⅡ)基因.将丙酮酸脱羧酶基因和含核糖体结合位点(RBS)的乙醇脱氢酶基因串联起来置于T7启动子控制下,构成多顺反子表达质粒pQR-PRA.经酶切和PCR验证,表达载体构建成功.将pQR-PRA转入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BL21中,转化子的定性检测表明有酶表达,并且初步测定了2种酶的表达量.  相似文献   
808.
为明确拟水狼蛛对食物中镉的吸收和排泄及生物学响应,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了连续3代拟水狼蛛对食物中Cd2+的吸收和排泄情况,并测定了Cd2+对其生长发育、繁殖力和耐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食物中过量的Cd2+能够通过食物链进行传递并在拟水狼蛛体内积累,积累量随拟水狼蛛代数的增加而增加,第2代和第3代拟水狼蛛体内Cd2+积累量浓度显著高于第1代中Cd2+积累量,第2代和第3代间差异不显著,积累量与消耗的黑腹果蝇数量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消耗食物中Cd含量显著正相关,P<0.05。连续3代拟水狼蛛分别吸收了食物中65.4%、68.5%和69.1%的Cd,生物营养级放大因子分别为1.71、2.12和2.17。连续3代拟水狼蛛Cd排泄量极低。Cd处理能显著改变拟水狼蛛背胸甲宽、幼蛛存活率、生长历期和繁殖力。随拟水狼蛛受胁迫代数的增加,幼蛛存活率显著减少,生长历期显著延长。卵袋重量显著减轻,卵数目显著减少,卵体积显著升高。Cd处理还能显著降低拟水狼耐饥力。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环境中Cd沿土壤-昆虫-天敌传递、放大和生理耐受提供更为充分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09.
对疾病高发组织器官的区域免疫特性了解不足限制了对相关疾病病理机制的阐释以及对新的治疗方案的探索.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组织器官区域免疫特性与疾病"的资助下,近年来,我国科学家通过对肝、肠、肺、蜕膜等不同组织器官中新的免疫细胞亚群的发现以及分子调控网络的揭示,重新阐释了各组织器官的免疫属性并揭示了相关疾病的病理机制,有望促进新的诊断与治疗策略的发展.  相似文献   
810.
猎隼(Falco cherrug)主要繁殖于我国西部省区,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2005年在新疆准噶尔盆地东缘采用野外调查方法研究了其繁殖生态。猎隼繁殖期为4—7月;窝卵数平均为(4.0±0.63)(3—5)枚;卵长径为(55.40±3.06)mm,卵短径为(41.11±1.70)mm;猎隼的孵化率、雏鸟成活率和繁殖力分别为70.8%、64.7%和1.8;巢成功率为83.3%。雏鸟体重、跗长的生长符合逻辑斯谛曲线增长。食物的可利用性是限制新疆猎隼窝卵数和生殖力的主导因素。要有效保护猎隼首先应保护栖息环境和猎物的多样性及丰富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