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5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160篇
  2023年   1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4篇
  1962年   3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2篇
  1954年   3篇
  195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51.
王宇  杨燕  刘忞之  王伟 《生物工程学报》2021,37(6):1887-1899
植物丝氨酸羧肽酶样酰基转移酶与丝氨酸羧肽酶相比具有相似的结构特点和很高的同源性,能够催化酰基葡萄糖酯的酰基转移反应,参与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酰基化修饰,丰富天然产物结构多样性,改善化合物水溶性、稳定性等理化性质。本文重点介绍植物来源丝氨酸羧肽酶样酰基转移酶家族的结构特点、催化机制、功能鉴定及其生物催化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促进此类酰基转移酶基因的功能表征和利用合成生物技术合成活性次生代谢产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2.
<正>2012年9月4日下午笔者在对昆明滇池进行水禽调查时,在滇池北岸的南园拍摄到一只中杓鹬Numenius phaeopus。通过查阅《云南鸟类志》等相关资料发现中杓鹬为云南省鸟类新纪录。观察发现该中杓鹬经常停栖在滇池岸边的砖瓦废墟和湖滨的围栏上,该鸟不甚怕生,人员一般可以接近到距其10余米处。中杓鹬分布于中国大部,在云南省周边多个省份均有分布,9月初在昆明滇池边发现的中杓鹬应该为迁徙过程中途经云南的旅鸟。  相似文献   
53.
报道了越南木樨科(Oleaceae)植物1 新记录种大果素馨(Jasminum macrocarpum Merr.).该种产自越南中南部嘉来省的K’Bang, Kon Ha Nung 地区, 凭证标本保存在 HN, IBSC.  相似文献   
54.
旨在建立从重组CHO细胞发酵培养液中纯化抗TNF-α单克隆抗体的两步串联层析法。将含有抗TNF-α单克隆抗体的料液经两次离心、一步过滤的预处理后,用protein A填料捕获,阳离子填料Sourec30精细纯化。精细纯化过程中利用Do E的方法,采用CCF(Central composite face)设计,探讨了洗脱p H值及盐浓度对纯化的影响。纯化后的抗TNF-α单克隆抗体经HPLC以及毛细管电泳,检测其浓度、纯度以及多聚体含量。结果显示,亲和层析的最佳洗脱条件为p H4.0。通过DOE优化,为达到质量目标(回收率90%以上,纯度97%以上,多聚体0.3%),筛选出最佳洗脱范围为0.05-0.13 mol/L Na Cl以及p H5.7-6.0,选定p H6.0与0.10mol/L Na Cl作为Source洗脱条件,此时回收率94.3%,纯度97.3%,多聚体0.3%,其质量与参比制剂接近。  相似文献   
55.
研究利用重离子辐照杂交籼稻9311创建农艺性状突变体库,使用化学方法筛选直链淀粉、蛋白质突变材料,并分析籽粒品质性状与农艺性状之间的相关性,为后续筛选直链淀粉、蛋白质突变体工作奠定基础。结果显示:在169份直链淀粉、蛋白质突变体中,直链淀粉含量变幅范围是7.64%~32.37%,其中高含量直链淀粉突变体材料有11份,低含量直链淀粉突变体材料有5份;蛋白质含量变幅范围是7.05%~13.79%,其中高蛋白突变体有34份,低蛋白突变体有3份。从169份突变体中筛选出直链淀粉、蛋白质含量都有梯度差异的突变体材料,筛选出材料的农艺性状分析结果表明:在直链淀粉、蛋白质突变体材料的农艺性状中,每穗实粒数、有效穗数、结实率和株高这四个农艺性状与籽粒品质性状间有关联,变异系数分别为37.53%、30.72%、24.70%、15.38%。相关性结果表明:直链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呈负相关,直链淀粉含量与农艺性状呈正相关,蛋白质与农艺性状呈负相关,其中蛋白质含量和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04、-0.592。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椎体静脉稀疏区注入骨水泥对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术中骨水泥渗漏的影响。方法:选择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4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61例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根据骨水泥注入区域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A组(30例)及B组(31例),A组骨水泥注入区域为椎体静脉密集区(椎体中1/3平面处),B组骨水泥注入区域为椎体静脉稀疏区(椎体上1/3及下1/3平面处),对比两组的骨水泥渗漏率,术前、术后6个月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治疗中的骨水泥用量、椎体高度恢复率及cobb角恢复度数。结果:B组的骨水泥渗漏率及骨水泥用量均明显低于A组(P0.05)。两组的VAS评分、椎体高度恢复率、cobb角恢复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椎体静脉密集区相比,在椎体静脉稀疏区注入骨水泥可显著降低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PVP术中骨水泥渗漏率,椎体静脉稀疏区可作为PVP术中骨水泥注射的一个相对安全区域。  相似文献   
57.
为了弄清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患者血清重组人可溶性CD40配体(recombinant human soluble CD40 ligand, s CD40L)和金属蛋白酶-9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 MMP-9)水平变化与危险分层的相关性,本研究随机选取20例健康志愿者和60例就诊的ACS患者,将ACS患者根据危险分层GRACE评分系统分为3组(低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组),每20例。测定并统计各组间血清s CD40L和MMP-9水平变化,分析与危险分层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低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组ACS患者血清s CD40L和MMP-9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高危组差异与对照组更显著(p0.01),且ACS患者血清s CD40L (r=0.867)和MMP-9 (r=0.725)水平与危险分层分数呈正相关性关系。ACS患者血清s CD40L和MMP-9水平与危险分层分数呈正相关性关系,这些数据将为今后临床防治ACS提供更可靠的支撑。  相似文献   
58.
该研究探讨了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 5-FU)抑制人骨髓基质细胞HS-5增殖的可能机制,寻找改善化疗药物对骨髓基质细胞损伤的治疗靶点。实验分3组,对照组:常规培养; 5-FU组:常规培养基础上加入25μg/mL 5-FU;氯化锂(LiCl)+5-FU组:10 mmol/L LiCl预处理细胞, 6 h后加入25μg/mL 5-FU,各组培养48 h。EdU检测HS-5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 Western blot检测β-catenin、Cyclin D1、C-myc蛋白表达, DCFH-DA荧光法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水平, Western blot检测缝隙连接蛋白Cx43表达。与对照组相比, 5-FU组HS-5细胞增殖能力下降,细胞阻滞在G0/G1期,胞内ROS水平显著升高,β-catenin、 Cyclin D1、C-myc、Cx43蛋白表达下调。与5-FU组相比, LiCl+5-FU组HS-5细胞增殖能力回升,细胞G1期阻滞减轻,胞内ROS水平降低,β-catenin、Cyclin D1、C-myc、Cx43蛋白表达上调。5-FU可通过下调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抑制HS-5细胞增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5-FU诱导细胞发生氧化应激,下调细胞间隙连接蛋白Cx43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9.
马缨丹原产于热带美洲,现已扩散至世界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并严重威胁入侵地本地植物的生长。马缨丹因具有观赏价值而被我国大量引进,但由于疏于管理,发展成为入侵杂草,对我国农业、畜牧业及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目前对马缨丹的入侵机制还没有全面系统的认识。本文从马缨丹的生物学特性、入侵机制、生态学效应、防治与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总结其研究进展,以期为马缨丹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研究结果显示:马缨丹成功入侵的关键因素源于其独特的生物学性征;对农林业造成的危害的原因主要为它的化感作用;马缨丹的防治方法主要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防治;马缨丹在防虫除虫、污染修复、药用价值等方面有所应用。此外,分析当前研究中的不足后发现,今后应加强马缨丹在自然环境中的适应机制、应用潜力、防治方法等的研究。  相似文献   
60.
卵巢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病死率居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之首。卵巢癌治疗后的复发和耐药是临床难以攻克的关键问题。近年来,多项研究发现体内共生菌的变化和卵巢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女性内生殖器和肠道共生菌的改变可能导致卵巢癌的易感性或发展,而卵巢癌的进展又可能反过来影响内生殖器各部位菌群的组成。另外,共生菌对卵巢癌相关化疗药物的抗肿瘤疗效也有重要影响。一方面,部分共生菌与化疗药物联合使用,可增强药物的疗效;另一方面,共生菌的存在可能促进肿瘤的耐药。本文就女性内生殖器和共生菌的改变与卵巢癌的关系以及共生菌对卵巢癌相关化疗药物抗肿瘤疗效的影响进行综述,以期对卵巢癌的筛查、治疗和预防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