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2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13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常快乐  付清海  韩雪玲  于军  王芳 《生物磁学》2014,(9):1716-1718,1688
目的:研究苯那普利联合氯沙坦对2型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患者肾功能以及血浆脂联素(adiponectin,APN)和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C responseprotein,hs-CRP)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42例,均符合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标准,给予苯那普利10-20mg治疗3个月后,给予苯那普利10mg联合氯沙坦50mg-100mg再治疗3个月,检测和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血肌酐(Scr)和24小时尿蛋白定量(24h—UPE)以及血浆hs-CRP和APN水平。结果:苯那普利治疗3个月后,患者的Scr、24h—UPE和hs-CR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血浆APN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苯那普利联合氯沙坦再治疗3个月后,患者的Scr、24h-UPE水平和hs-CRP水平较苯那普利治疗3月时更低,血浆APN水平较苯那普利治疗3个月时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苯那普利联合氯沙坦治疗可更好地保护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功能,这可能与其提高血浆APN水平和降低CRP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42.
目的 建立基于TaqMan探针技术的皮炎外瓶霉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方法 通过对皮炎外瓶霉ITS区域基因组序列(GenBank:JN675373.1)进行分析,设计合成特异性引物和荧光标记探针,优化荧光定量PCR反应条件.以临床标本中分离的皮炎外瓶霉为阳性菌株,及其他种类真菌和细菌作为阴性对照菌株,从特异性、敏感性及重复性方面对该方法检测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该研究设计的引物和探针能扩增皮炎外瓶霉特异性序列.临床分离得到的皮炎外瓶霉在反应中有明显扩增曲线,而甄氏外瓶霉、棘状外瓶霉、烟曲霉、白色念珠菌、新生隐球菌、马内菲青霉等20株菌在CT值≤38范围内均未有扩增;利用基因重组构建的标准品完成了标准曲线的绘制,在1.0×103~1.0×107拷贝数(Cp)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1.000),最低可检出量为10 Cp/μL.结论 成功建立了荧光定量PCR检测皮炎外瓶霉方法,该法特异度强、敏感度高、重复性好,将有助于临床皮炎外瓶霉感染的早期诊断和针对性治疗.  相似文献   
143.
目的:利用小鼠神经生长因子(mNGF)和纯化的兔抗mNGF IgG,建立mNGF直接竞争酶联免疫检测方法。方法:以亲和纯化兔抗mNGF IgG作为包被抗体,封闭、洗涤后加入用稀释液稀释的不同浓度的标准mNGF或样品液和生物素标记的mNGF混合液,于37℃孵育80 min或室温孵育120 min,洗涤后加入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链酶亲和素,洗涤后加入显色液显色,测定D450nm值,通过标准曲线计算待测样品中mNGF含量。结果与结论:建立了mNGF直接竞争酶联免疫检测方法;该方法的灵敏度约20 ng,变异系数为批内≤10%、批间≤15%,回收率为85%~115%;利用该方法检测了3批样品中mNGF的含量。  相似文献   
144.
目的:研究DXS101位点在中国新疆维吾尔族群体中的遗传结构分布特征。方法:采用PCR扩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合银染显带技术,检测100名(女42,男58)维吾尔族无关个体DXS101位点等位基因及基因型频率分布。结果:在女性样本中,DXS101位点检出9种等位基因和17种基因型;在男性样本中,DXS101位点检出7种等位基因:该位点在女性中的个体识别率为0.8937,多态信息量为0.8072,杂合度为0.8156,在男性中的个体识别率为0.6674。结论:群体遗传多态性指标显示DXS101位点在新疆维吾尔族群体中具有较高多态性,在维吾尔族群体法医学个体识别、亲权鉴定及群体遗传学研究中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5.
花梨木叶中鹰嘴豆芽素A的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以花梨木的可再生资源—叶子为原料,利用微波辅助酶提取技术进行提取,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对提取条件进行了考察,根据BBD(Box-Behnken design)实验设计原理,采用3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以花梨木叶子中主要异黄酮鹰嘴豆芽素A(biochanin A)为指标,对提取过程进行优化,得到最佳工艺参数为:提取时间15 min,微波辐射功率300 W,提取温度34℃,pH值5.2,酶的加入量3.5 mg.g-1。在最佳提取条件下,鹰嘴豆芽素A的提取率可达1.579 mg.g-1。  相似文献   
146.
赵龙  王舰  王芳 《西北植物学报》2020,40(3):403-412
该研究以‘青薯9号’马铃薯无菌苗为材料,采用转录组测序技术分析模拟干旱胁迫下马铃薯茎段的差异表达,探究茎段在干旱胁迫下的分子机制。结果表明:(1)不同程度干旱胁迫下,马铃薯叶片脯氨酸、可溶性糖以及可溶性蛋白含量明显增加;马铃薯茎段差异表达基因下调的数量均多于上调,其中3种处理条件下共有的差异表达基因有657个。(2)GO富集分析表明,马铃薯茎段差异表达基因主要集中在氧化还原过程、激素响应、氧化还原酶活性以及糖基水解酶活性;Pathway富集分析表明,马铃薯茎段差异表达基因主要集中在植物激素信号转导、苯丙酸生物合成、玉米素生物合成、苯丙氨酸代谢、淀粉和蔗糖代谢以及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3)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结果表明,6个差异表达基因在不同程度干旱胁迫中的差异表达与转录组分析的结果基本一致,证明转录组数据的可靠性。该结果对进一步研究马铃薯干旱胁迫响应机制有一定参考价值,也丰富了马铃薯抗旱育种的基因资源。  相似文献   
147.
目的:探讨Varp蛋白对腺病毒感染细胞效率的影响.方法:构建稳定表达Varp蛋白的HEK293细胞株,用携带EGFP基因的腺病毒载体感染细胞,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及Western Blotting等方法检测腺病毒对不同细胞感染效率的差别.结果:腺病毒对稳定过表达Varp蛋白的细胞的感染效率较对照细胞明显下降.结论:Varp蛋白在细胞中稳定过表达能够降低腺病毒感染细胞的效率.  相似文献   
148.
为了研究miR-24对于珠蛋白表达的调控作用,并明确其作用机制.首先采用定量PCR的方法确定miR-24在红系分化过程中的表达变化情况,以及miR-24过表达后珠蛋白的表达变化情况.进而通过报告基因实验以及Western blotting的方法确定miR-24的靶基因.通过表型回复实验证明miR-24是否通过靶基因调控珠蛋白的表达.结果发现在hemin诱导的K562细胞以及EPO诱导的造血干/祖细胞向红系分化过程中,miR-24表达上调,在K562细胞中过表达miR-24可以促进红系分化过程中ε-和γ-珠蛋白的表达上调,进一步的研究表明miR-24是通过靶基因Sp1来行使对珠蛋白的调控作用的.以上结果表明miR-24通过负调节其靶基因Sp1促进红系分化过程中珠蛋白的表达上调.  相似文献   
149.
探讨转染人FasL基因的成熟树突状细胞(DC)对异体T淋巴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为实现临床器官移植免疫耐受提供初步实验依据.从健康成年人外周静脉血中获得成熟树突状细胞.将人FasL基因成功转染成熟树突状细胞,检测其表面分子的表达和自身凋亡情况,并对其抗原递呈功能进行分析.从异体健康成人外周血中获取T淋巴细胞,将转染成功的树突状细胞与T淋巴细胞混合培养,检测其对T淋巴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结果表明:人FasL基因转染没有明显影响成熟树突状细胞表面分子CD40、CD80、CD86和HLA-DR的表达;没有诱导树突状细胞自身发生凋亡;没有影响DC的抗原递呈功能.转染FasL基因后的树突状细胞使异体T淋巴细胞刺激指数明显下降,凋亡增加.因此认为,人FasL基因转染对成熟树突状细胞的表面分子表达、自身凋亡、抗原递呈等生物学性状无影响;转染FasL基因的树突状细胞使异体T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减弱,并能明显诱导T淋巴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50.
王芳  周兰英 《西北植物学报》2011,31(8):1573-1576
以高山榕种子的根尖为材料进行染色体常规压片,比较不同预处理方法和解离方法对高山榕染色体制片的影响,以选择最优的压片方法制片并进行核型分析。结果显示,预处理24 h的总体效果优于12 h;3种预处理液的总体作用效果为0.05%秋水仙素>混合液>0.002 mol.L-18-羟基喹啉,综合比较后认为混合液低温4℃处理24 h为最佳预处理方法。解离方法选择1 mol.L-1HCl中60℃水浴2~3 min较为适宜。首次报道了高山榕核型公式为2n=2x=30=22m(2SAT)+6sm+2T,核型不对称系数为61.54%,核型属于Stebbins核型分类中的2C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