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4篇
  免费   89篇
  国内免费   393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73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10篇
  1978年   4篇
  1966年   4篇
  1964年   5篇
  1963年   4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免疫蛋白质组学及疫苗靶位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蛋白质组学自建立起即向生命科学的其他研究领域渗透,形成了多样的交叉学科。免疫蛋白质组学即由蛋白质组学与蛋白质免疫印迹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一个新研究方向,在免疫原性蛋白质研究及疫苗靶位筛选中展示出广泛的应用前景。该文就免疫蛋白质组学的形成、主要研究技术体系及其进展、在免疫原性蛋白质鉴定、新型高效候选疫苗靶位发现等方面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12.
尿卟啉原Ⅲ甲基化酶是一种新型的红色荧光指示蛋白,但是,在大肠杆菌重组表达的SUMT水溶性相对较低,限制了它的应用范围,而且对于结合在蛋白的色素组分尚不清楚。利用定点突变产生玉米尿卟啉原Ⅲ甲基化酶L88R/L89G双突变体和L166A突变体,两种突变体分别在大肠杆菌中重组表达,Ni-NTA一步纯化。紫外可见光谱扫描和质谱分析确定从纯化的L88R/L89G双突变体蛋白分离的色素组分。L88R/L89G双突变体在大肠杆菌细胞内有酶活,而L166A突变体胞内酶活丧失。结合蛋白的主要组分为三甲基化咕啉。纯化的双突变体蛋白水溶性增加,为提高它作为荧光指示蛋白检测外源融合蛋白的水溶性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13.
和七一  余晓东  柳建平 《四川动物》2007,26(2):255-257,I0002
虎斑颈槽蛇中国大陆亚种(Rhabdophis tigrinus lateralis)具有已知蛇类中罕见的颈背腺及其毒液。肉眼观察发现腺体呈珠球状,8~13对腺体呈平行排列,腺体间隔分布;组织切片观察发现,腺体上无开口,无合成毒液的细胞器;实验表明毒液有神经毒性,对小白鼠的半致死量(LD50)为97.99mg/kg,SDS-PAGE电泳呈现4条蛋白条带。虎斑颈槽蛇中国大陆亚种颈背腺毒液很可能作为一种特殊辅助防御系统,增强DuvemoY腺毒液的防御作用。  相似文献   
114.
为了解人博卡病毒(Human Bocavirus,HBoV)VP1基因进化关系;阐明HBoV目前具体的变化规律,用PCR的方法扩增了1株HBoV的全基因和9株HBoV的VP1基因,克隆并测序,在此基础上,将HBoV的全基因序列和衣壳序列分别与细小病毒亚科其他14个有代表性的病毒进行遗传分析,构建进化树,对目前所有可得到的HBoV的17个衣壳蛋白进行二级结构分析和抗原性分析。结果显示:HBoV全基因序列与B19关系较远,但衣壳序列遗传关系较近。以有典型性的猫瘟细小病毒(Feline parvovirus,FPV)衣壳蛋白为参照,分析多个HBoV衣壳序列之间的变异情况,显示HBoV衣壳的二级结构基础表现出较高的保守性,序列之间的变化主要发生在高抗原区域和感染活性区域。衣壳病毒变异情况显示HBoV在稳定自身的情况下表现出一定的活跃性以逃避免疫反应,也表现出一定的感染适应力。  相似文献   
115.
隆肛蛙属种群形态量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隆肛蛙属Feirana中隆肛蛙F.quadrana和太行隆肛蛙F.taihangnicus的15个种群565只标本的28项形态性状进行了测量,并运用典型判别分析法对其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1)太行隆肛蛙和隆肛蛙的形态差异明显,形态度量信息支持太行隆肛蛙与隆肛蛙是不同的物种;2)原隆肛蛙河南伏牛山种群和山西中条山种群均为太行隆肛蛙的地理种群;3)隆肛蛙的种群间形态差异明显,其中四川安县种群、陕西周至种群和湖北利川种群与模式产地重庆巫山种群的差异可能达到了亚种或亚种以上分化水平.  相似文献   
116.
本文报道了贵州蕨类植物一新记录属——乌木蕨属Blechnidium Moore,该属为乌毛蕨科Blechnaceae一单种属,仅乌木蕨Blechnidium melanopus(Hook.)Moore一种。此物种分布区狭窄,数量有限,在贵州的发现对研究其地理与区系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117.
采用甲醇回流提取和硅胶柱层析方法,从紫云产黄花香茶菜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结合1H-NMR、13C-NMR数据及文献资料鉴定为黄花香茶菜乙素(Ⅰ)、黄花香茶菜丁素(Ⅱ)、大萼变型香茶菜甲素(Ⅲ)、3β-Hydroxy-18α,19α-urs-20-en-28-oic acid(Ⅳ)、齐墩果酸(Ⅴ)和熊果酸(Ⅵ)。其中化合物Ⅳ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8.
海南霸王岭天然次生林边缘效应下木质藤本与树木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乌玉娜  陶建平  奚为民  赵科  郝建辉 《生态学报》2011,31(11):3054-3059
选择海南岛霸王岭天然恢复60 a的次生林样地中形成年限为17和13年的边缘,分别设置4条10 m100 m的样带,研究边缘效应下dbh ≥1 cm树木的攀藤率、被藤本攀附的频度和每木藤本数随距边缘距离的变化。结果表明:在0.8 hm2的样带中,树木的攀藤率分别为44.58%(17年边缘)和32.63%(13年边缘)。2种边缘中,dbh 1—5 cm、5—10 cm树木的攀藤率都随距离发生了变化,17年边缘中dbh >20 cm和13年边缘中dbh 10—20 cm树木的攀藤率都没有随距离的变化而变化。树木被藤本攀附的频度随距边缘距离的增加而降低,攀附3株以上藤本的树木最少,在17年边缘中变化趋势较明显;攀附1株藤本的树木最多,在13年边缘中变化明显。17年边缘中每木藤本数随距离增加而降低。在边缘形成初期,边缘形成年限对每木藤本数产生了影响,其在17年边缘中下降程度较大,但总体高于13年边缘中。  相似文献   
119.
对医疗物资管理的现状,抓住医疗物资供应链关键节点,采用先进库存策略、网上申领、“采”、“购”分开、射频识别技术以及重塑团队精神的理念,创新管理模式,提高医疗物资的管理绩效。  相似文献   
120.
以银叶树‘Kelvin Red’为试材,对其离体快繁启动培养过程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银叶树外植体最佳的消毒方案为75%酒精浸泡30s,再用0.1%升汞进行5+4 min的二次消毒;最佳取材季节为冬季;最佳外植体类型为茎尖和茎段中上部半木质化部分;最佳培养基配方为WPM+6-BA 1.0 mg/L+IBA 0.5 m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