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8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12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目的探讨频谱水对SPF级KM小鼠的抗疲劳作用。方法将75只雄性SPF级KM小鼠随机地分成3组,分别给予3种不同的实验处理,30 d后测定受试小鼠负重游泳时间、血清尿素、肝糖原和血乳酸含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统计分析结果显示:(1)负重游泳致死时间和肝糖原含量,A、B、C 3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2)A组的血清尿素含量显著高于B组和C组(P〈0.01),但B组和C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3)在3个时间点分别测定各组小鼠血中乳酸含量,  相似文献   
132.
根据GenBank上发表的curli菌毛csgC基因序列,设计了一对特异性引物。从患乳腺炎的奶牛乳汁中分离出致病性大肠杆菌,经生物学鉴定后,提取全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出csgC基因,连入pMD18-T克隆载体,测序。结果表明,扩增片段含有333个核苷酸,编码111个氨基酸的成熟蛋白,与已报道的大肠杆菌W3110的全基因组DNA中的csgC基因序列最相近,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9.7%。Curli菌毛csgC基因的克隆,为获得重组csgC蛋白及对其结构和功能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3.
农杆菌介导单子叶植物遗传转化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尽管十几年来农杆菌介导的单子叶植物遗传转化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仍存在着基因型限制、转化率不高和外源基因表达活性低等问题。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来此项研究在感受态细胞选择与调节、预培养及共培养体系优化、转化子的筛选及外源基因表达调控等方面的主要进展。  相似文献   
134.
分别在2004年、2005年和2006年洱海鱼腥藻水华暴发时期,分离优势种,获得藻株EH-A、EH-B和EH-C,通过形态学特征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了藻株的种类.选用藻丝的形态、气囊的存在与否、异形胞和孢子的位置、各种细胞的形状以及营养细胞、异形胞和孢子的大小等传统的分类特征描述藻株的形态.依据形态特征,初步判断这3个藻株可能为卷曲鱼腥藻(Anabaena circinalis)或 A.crassa株系成员.利用16S rRNA基因序列构建邻接树分析了藻株间的系统进化关系,分析表明:藻株EH-A、EH-B和EH-C序列的同源性达到100%,且与A.circicular 和A.crassa藻株组成一个群(cluster),其藻株间的序列相似度高达100%,进一步说明藻株EH-A、EH-B和EH-C为相同的物种,且均为卷曲鱼腥藻(A.circinalis)或A.crassa.  相似文献   
135.
脂联素作为一种重要的细胞因子在哺乳动物中起到调节糖脂代谢的重要作用, 为探究脂联素在大菱鲆糖脂代谢中是否具有同样的调节作用, 研究利用分子克隆和RACE技术克隆到了大菱鲆脂联素AdipoR1受体和AdipoR2受体的基因全长序列。其中AdipoR1受体的核苷酸序列全长为1125 bp, 共编码375个氨基酸, 氨基酸序列与其他脊椎的同源性都很高。AdipoR2受体的核苷酸序列全长为1940 bp, 共编码380个氨基酸, 氨基酸序列与其他脊椎动物同源性也都很高。蛋白跨膜结构域预测得出大菱鲆AdipoR1和AdipoR2都具有7个明显的跨膜区, 最优拓扑模型为N端在细胞内侧模型, 与其他脊椎动物相同。配制不同糖脂比(1鲶6, 1鲶2, 2鲶1和14鲶1)的饲料养殖大菱鲆9周, 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大菱鲆肌肉和肝脏中脂联素受体基因的表达量。结果显示, 在饲料糖脂比为1鲶2的处理组中, 大菱鲆肌肉中AdipoR1的表达量显著低于糖脂比为1鲶6的处理组(P<0.05), 但与其他2组无显著差异。饲料糖脂比的变化对肌肉中AdipoR2和肝脏中这2种受体的表达量均没有产生显著影响(P>0.05)。由此可见, 饲料糖脂比的变化可能通过改变脂联素受体的表达量, 从而间接影响大菱鲆体内脂联素的作用。AdipoR1和AdipoR2对饲料糖脂比变化的反应不同步, 而且肌肉和肝脏中脂联素受体对饲料糖脂比变化的反应也存在不同。适量提高饲料糖脂比可以显著下调肌肉中AdipoR1的表达。  相似文献   
136.
目的:分析2009例藏族白内障手术患者的病因构成及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西藏自治区藏医院眼科2009例藏族白内障手术患者病例资料,按病因、年龄、性别、白内障类型、人工晶状体屈光度、文化程度、经济水平进行分类,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西藏地区藏族白内障患者发病特点。结果:2009例藏族白内障手术患者中,年龄相关性白内障1885眼(93.83%),核性白内障1197例(59.58%)。年龄2-89岁,平均年龄62.53岁,男1012眼(50.37%),女997眼(49.63%)。50-59岁年龄组的核性白内障患者比例明显高于40-49岁年龄组(P0.01;80-89岁年龄组的核性白内障患者比例高于70-79岁年龄组(P0.05)。根究Emery分级,50-59岁年龄组Ⅳ级白内障患者比例明显高于40-49岁年龄组(P0.01);80-89岁年龄组Ⅳ级白内障患者比例明显高于70-79岁年龄组(P0.05)。术前裸眼视力为0.02及0.02以下1688例(84.02%)。高度近视患者13例(0.65%),远视患者406例(20.21%)。农牧区患者1310例(65.21%),明显多于其他行业患者。结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仍是西藏地区藏族白内障患者的主要病因,以核性白内障为主要发病类型。随年龄增长,核性白内障患者越来越多,核硬度分级越来越高。患者主要来源于农牧区,多数术前视力差。高度近视发病率较其他地区发病率低,而远视发病率较高。  相似文献   
137.
为了揭示不同环境因子对青藏高原栽培大麦籽粒淀粉含量(GSC)积累的影响程度,完善大麦GSC空间分异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明确青藏高原不同地区大麦品种GSC的环境效应,利用83个样点的地理、气候、土壤、农艺因子数据,研究了青藏高原栽培大麦GSC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在地理水平方向上,青藏高原栽培大麦GSC的水平分布总体呈现出斑块状交错分布和南高北低的格局,并形成了以西藏拉孜、隆子、堆龙德庆、曲水、尼木、定日、萨迦、达孜、扎囊、日喀则、墨竹工卡、贡嘎、琼杰为中心的青藏高原中南部和以青海共和、贵德、海晏、同德为中心的青藏高原东北部等2个栽培大麦GSC高值区;(2)在地理垂直方向上,栽培大麦GSC的变化呈现出"S"型分布格局,即在海拔3300.0—3600.0 m以上,随着海拔的升高,栽培大麦GSC逐渐增加,在海拔4200.0 m与4500.0 m之间达到最高值,此后随着海拔的升高略有下降;(3)影响栽培大麦GSC的因子从大到小的顺序是穗密度﹥6月平均气温日较差芒长﹥9月平均气温1月平均气温年日照时数﹥≥0℃积温5月平均气温﹥8月平均气温日较差8月平均气温6月平均气温≥10℃积温6月平均月降水量5月平均月降水量7月平均相对湿度8月平均相对湿度7月平均气温。这一研究结果显示,对栽培大麦GSC影响最大的是基因型,其次是气候因素,土壤因素对GSC的影响不明显。影响栽培大麦GSC的农艺因子主要是穗密度和芒长,气候因子主要是拔节抽穗期的气温日较差和籽粒灌浆成熟期的平均气温,日照和降水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38.
CRISPR/Cas9核酸酶作为一种新的基因组靶向编辑技术,已成功应用于多种动植物基因组修饰研究. CRISPR/Cas9作用后的阳性细胞筛选和富集是该技术的关键之一. 本研究以鸡EAV-HP(endogenous avian retrovirus-HP)基因和MSTN(myostatin)基因为例,从靶位点的选择、表达载体构建、双基因报告载体构建和核酸酶活性验证4个方面,系统研究了CRISPR/Cas9核酸酶技术平台. 结果表明,利用寡聚核苷酸直接退火方法,构建表达载体和报告载体的阳性率分别高达100%和89.5%. 报告载体的PuroR(puromycin resistant gene)和eGFP(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基因的成功表达表明,构建的CRISPR/Cas9系统能有效切割靶序列,并用于后续阳性克隆的筛选和富集. 本方法摒弃了传统分子克隆的PCR扩增和酶切处理目标基因的方法,而是利用寡聚核苷酸直接退火获得含有黏性末端的目标DNA,简化了载体构建过程,低成本且快速获得CRISPR/Cas9基因组靶向编辑系统.  相似文献   
139.
The response of soil urease and phosphatase activities at different rice growth stages to free air CO2 enrichment (FACE) was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omparing with the ambient atmospheric CO2 concentration (370μmol·mol-1), FACE (570μmol·mol-1)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urease activity of 0~5cm soil layer at the vigorous growth stage of rice, whole that of 5~10cm layer had no significant change during the whole growing season. Phosphatase activity of 0~5cm and 5~10cm soil layer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nd the peak increment was at the vigorous growth stage of rice.  相似文献   
140.
土壤动物在农田生态系统腐屑食物网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们参与土壤有机质分解、植物营养矿化及养分循环作用.国内外许多研究表明,土壤动物对全球变化,尤其是大气CO2浓度升高能够产生正向、中性和负向的影响.土壤线虫是这类土壤动物的典型代表,因为它们在大多数土壤中分布是丰富的,而且营养类群是多样的.应用自由空气CO2浓度增高(FACE)技术设计3个处理水稻圈暴露在大气CO2增高(浓度为570μmol·mol-1)条件下,3个对照水稻圈为环境中的CO2浓度(370μmol·mol-1).在中国无锡稻田生态系统水稻生长期内,本项研究监测了0~5cm和5~10cm土层中线虫营养类群.研究结果显示,线虫总数、食细菌线虫、植物寄生线虫、杂食捕食类线虫在取样深度和取样日期上存在显著差异;在整个取样日期中,FACE处理5~10cm深度中线虫总数、食细菌线虫数量比对照中的高;在0~5cm深度中,FACE处理食细菌线虫数量比对照中的高,而杂食捕食类线虫数量则表现出相反的趋势.食真菌线虫在FACE处理与对照之间也存在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