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5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17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水稻OsTB1基因的结构及其表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CP基因是一类植物中新发现的、可能具有转录因子活性的基因家族,成员包括金鱼草的Cyclodiea (Cyc)、玉米的Teosinte Branched1 (TB1)以及水稻中的PCF1、PCF2等.玉米的TB1基因有维持玉米顶端优势的作用,与分蘖的发生密切相关;水稻和玉米同属禾本科,在发育的过程中都有分蘖的发生.通过筛选水稻的基因组文库,得到了水稻中的一个TB1同源基因Oryza sativa Teosinte Branched1 (OsTB1).该基因不含内含子,基因编码一个长度为388个氨基酸的蛋白,在氨基酸水平上与TB1的同源性为70%,含有保守的TCP区和R区,是属于TCP基因家族的一个成员.RT-PCR和mRNA原位杂交分析结果表明,OsTB1在水稻的侧芽中有很强的表达,在花序中有较弱的表达.以上结果显示该基因可能在水稻侧芽和花序的起始和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2.
高等植物NADP^+-依赖型异柠檬酸脱氢酶(ICDHs)定位于细胞质、线粒体、叶绿体和过氧化物酶体等植物细胞的不同部位,由不同的基因编码,属于一个高度保守的多同工酶蛋白家族。对近年来关于植物NADP^+-依赖型异柠檬酸脱氢酶的分子进化及功能研究进行综述,同时提出了未来植物ICDHs的研究重点和方向。最新的分子系统学分析显示,植物中不同细胞定位的ICDH同工酶聚在各自相应的进化枝上,动物或植物中不同细胞器的ICDH同工酶均来源于各自祖先ICDH基因的独立倍增。最新的功能研究表明,ICDHs催化合成的α-酮戊二酸可为植物细胞对氨的吸收同化提供碳骨架,而NADPH可以维系细胞内的氧化还原平衡,帮助植物抵御氧化胁迫。  相似文献   
103.
转基因猪中外源基因拷贝数和整合位点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采用了绝对定量PCR和热不均一交错PCR(thermal asymmetric interlaced PCR,TAIL-PCR),检测了体细胞核移植技术生产的绿色荧光蛋白转基因猪中外源基因拷贝数和整合位点,并利用旁侧PCR(Junction PCR)对整合位点进行确定,同时进一步分析了整合位点的纯合性.结果表明,绝对定量PCR可以准确有效地检测外源基因拷贝数,标准曲线为:log2N (拷贝数) =-0.935 4ΔCt + 3.411 6 (R2=0.997 4,P < 0.001),两只转基因猪中外源基因拷贝数分别为30.85 ± 1.77和18.87 ± 1.34;TAIL-PCR能成功地克隆转基因猪中外源基因整合位点,得到25条特异性条带,经BLAST比对,共获得TgInS1 (1 440 bp)、TgInS2 (1 263 bp)和TgInS3 (1 861 bp) 3个整合位点.以整合位点侧翼序列特异性引物与外源基因特异性引物的组合引发Junction PCR,得到预计大小的特异性片段,确定了整合位点上、下游侧翼序列的准确性.采用整合位点5′上游和3′下游侧翼序列特异性引物与外源基因特异性引物的组合,进行Junction PCR,在两只转基因猪中都得到与野生型猪一致的侧翼序列特异性引物扩增片段,表明我们获得的转基因猪都为整合位点杂合子.初步建立了绝对定量PCR和TAIL-PCR对外源基因拷贝数和整合位点检测的体系,为今后研究外源基因在转基因猪中遗传和表达的稳定性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4.
珍稀濒危植物珙桐过氧化物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比色法测定了不同年龄级、部位和叶位珙桐叶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以探讨珙桐的生理生态适应性。结果表明:不同年龄级同一生长时期珙桐叶的POD活性和MDA含量不同,同年龄级同层的POD活性随叶位增大先升后降,MDA含量随叶位增大逐渐升高;同叶位不同层及同层不同叶位的珙桐叶的POD活性和MDA含量不同。珙桐叶POD活性和MDA含量对生长期敏感,同年龄级同叶位的珙桐叶随叶片的生长、衰老,POD活性和MDA含量逐渐升高,即珙桐叶POD活性和MDA含量受生物和非生物因子影响显著,且不同年龄级、叶位、层次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05.
目的了解有机磷酸酯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在大鼠和小鼠体内的蓄积毒性效应,建立评价这两类农药在大鼠和小鼠体内的蓄积毒性测定方法。方法采用2种评价方法-大鼠的剂量固定20 d蓄积法和小鼠的剂量递增法同时对这两类杀虫剂的蓄积毒性进行测试。结果所测定的这两类共8种杀虫剂蓄积系数均大于5,在机体内属于轻度蓄积。结论固定剂量法和剂量递增法均可用于大鼠和小鼠的体内蓄积毒性评价。常用的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蓄积性较弱。  相似文献   
106.
濒危植物珙桐的组织培养与植株再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珙桐冬芽为材料进行组织培养和植株再生研究,结果表明:珙桐冬芽直接诱导丛生芽的最适培养基为WPM+NAA 0.2 mg·L-1+6-BA 3.0 mg·L-1+AC 2.0 g·L-1;珙桐带芽茎段增殖的适宜培养基为WPM+NAA 0.05 mg·L-1+6-BA 1.0 mg·L-1+GA3 2.0 mg·L-1+AC 2.0 g·L-1;生根最佳培养基为White+IBA3.0 mg·L-1+6-BA 1.0 mg·L-1+AC 2.0 g·L-1,在此条件下,根发育良好,植株健壮;组培苗炼苗后移栽,成活率可达80%。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观察分析经肝固有动脉行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将2010年4月至2010年12月我院感染科收治的36例失代偿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8例。对照组予以基础治疗(护肝、降黄、对症和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行经肝固有动脉注入自体骨髓干细胞治疗。结果 治疗8周后,治疗组腹水消退10例(55.55﹪),腹胀减轻16例(88.99﹪),下肢浮肿减轻6例(33.33﹪),对照组分别为2例(11.11﹪)和6例(33.33﹪),1例(5.5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5,0.001,P均<0.05);治疗组治疗后的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纤维蛋白原(FIB)、丙氨酸转氨酶(ALT)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且与对照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比较也有改善。其中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ALB(P=0.002)、PTA(P=0.020)、ALT(P=0.010)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内治疗前后的ALB(P=0.001)、PTA(P=0.093)、ALT(P=0.000)指标的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患者在移植术中移植术后近期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经肝固有动脉行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疗效明显、可使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明显改善,治疗安全有效且副作用小,可作为中晚期肝硬化患者可选择的临床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8.
血脂异常(Dyslipidemia)是指血浆中胆固醇和(或)甘油三酯水平升高, 可导致严重的心血管疾病, 常以冠心病和脑中风为首发表现, 该类疾病严重危害着人们的健康。一些血脂异常疾病具有遗传性, 主要包括孟德尔遗传和多基因遗传。传统检测血脂异常相关基因的方法主要有DNA测序和连锁分析, 适合于孟德尔遗传性血脂异常疾病。最近几年兴起的新一代测序技术(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不仅适用于孟德尔遗传性血脂异常疾病的研究, 同样适用于复杂性血脂异常疾病。2006年至今, 运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 wide association study, GWAS)筛出许多与血脂异常疾病相关的基因, 这些基因和早期孟德尔遗传家系确定的基因多数相同。GWAS频谱分析发现, 复杂性疾病相关的基因变异频率存在差异, 并且几乎所有筛查出的与血脂异常疾病相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SNPs)变异均位于非编码区, 使得人们逐渐对非编码区基因变异展开了研究。血脂异常致病基因的发现和基因变异致病机制的阐明, 为血脂异常疾病提供新的治疗靶点, 并为新一代药物筛选提供新思路。文章对血脂异常遗传性疾病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9.
{{@ convertAbstractHtml(article.abstractinfoCn, "cn")}}    相似文献   
110.
谷胱甘肽(GSH)是一类在生物体内广泛存在,并且是十分重要的重金属毒害保护剂之一。本研究将编码拟南芥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基因AtGCS(GSH合成的关键酶之一)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中,通过IPTG诱导过量表达TrxA-AtGCS融合蛋白来分析AtGCS在提高大肠杆菌重金属耐受性方面的作用。过量表达TrxA的大肠杆菌被用作对照。研究结果表明,在1 mmol.L-1Cd2+、Zn2+或Cu2+重金属胁迫下,过量表达TrxA-AtGCS的大肠杆菌细胞的生长状态要明显优于表达TrxA的对照细胞。同时,过量表达TrxA-AtGCS的大肠杆菌表现出超出对照细胞5倍以上的Cd2+、Zn2+和Cu2+累积量和4倍以上的GSH含量,其中,高于对照10倍的Cd2+富集量尤为明显。因而可以得出结论,拟南芥AtGCS的大量表达大大提升了大肠杆菌的谷胱甘肽含量,从而使GSH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富集更多的重金属离子,进而提高了大肠杆菌对重金属逆境的抗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