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温室白粉虱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Westwood)和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ius)是严重危害葫芦科、茄科和豆科等多种蔬菜的主要害虫,具有分布范围广、种群数量大、繁殖力强等特性。作者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蔬菜保护地内间作温室粉虱非嗜食植物芹菜(Apium graveliens L.)对其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与空白处理和常规化学防治相比,在番茄和黄瓜保护地内间作芹菜对温室粉虱均具有显著的防治效果,驱避效果分别达到98.0%和84.5%。这些结果是初步的,但其为进一步研究温室粉虱的寄主选择机制和非化学防治方法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 convertAbstractHtml(article.abstractinfoCn, "cn")}}    相似文献   
3.
养殖美洲黑石斑(Centropristis striata)发生以“内脏白点”为主要临床症状的暴发性死亡, 为明确美洲黑石斑患病原因, 对患病鱼进行了病原分离、鉴定及致病性研究, 以期为防治美洲黑石斑迟缓爱德华氏菌病提供参考依据。患病的美洲黑石斑的症状主要表现为鳃和内脏组织如脾脏及肾脏上布满白点。从患病鱼的病灶处分离纯化到一株优势致病菌株(ZS201807), 通过对该菌株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DNA基因测序等综合分析, 鉴定该菌为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人工感染实验证实此菌株可引起健康美洲黑石斑发病并表现出与自然发病相似的症状。利用组织切片和电镜超薄切片技术对患病美洲黑石斑鱼的肝脏、脾脏、鳃丝等6种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分析。组织病理结果显示, 脾和肾是感染较严重的主要靶器官, 脾脏组织内大量红细胞浸润, 出现严重瘀血; 鳃丝毛细血管扩张; 肾小管管腔狭窄, 肾小球肿大, 上皮细胞肿胀, 细胞空泡化。超微病理显示, 病鱼脾脏和头肾组织有大量杆状细菌积聚。药敏试验发现该菌对环丙沙星(5 μg/片)、四环素(30 μg/片)、恩诺沙星(5 μg/片)等14种药物敏感; 对青霉素(10 U/片)、阿奇霉素(15 μg/片)、丁胺卡那(30 μg/片)等13种药物耐受。证实此次养殖美洲黑石斑发病死亡的病原菌为迟缓爱德华氏菌。  相似文献   
4.
黄缘闭壳龟生长速度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缘闭壳龟人工饲养与繁殖的研究过去报道很少,两年来,曾对其生长速度进行了测定,现整理报告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1.实验动物 成年黄缘闭壳龟50只,雌雄各半,平均体重285.4克。幼龟13只,平均体重13.2克。 2.试验场地 室外水泥池6个(上加覆盖物,覆盖面积为池面积的1/2,冬眠期间则转于室内),规格为1.2×0.7×0.4(米)。 3.试验分组 成年龟共分5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1组投喂新鲜蚯蚓,11组投喂新  相似文献   
5.
昆虫化学感受蛋白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昆虫化学感受蛋白(chemosensory proteins)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类低分子量酸性可溶性蛋白,广泛分布于昆虫触角、跗节等各种化学感受器中,蛋白质序列具有较高的保守性,种内种间同源性一般为30%~90%。其主要功能是感受、识别、转运、传导环境化学因子刺激信息,参与调节生理节律和生长发育。该文从昆虫化学感受蛋白的生态进化意义、分布表达部位、生化特性、分子结构、生理功能和研究方法等角度,较详细地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昆虫化学感受蛋白的研究进展,指出昆虫化学感受蛋白的深入研究,对于阐明昆虫与环境化学信息联系规律、昆虫行为反应本质原因,探索害虫综合治理和益虫利用效率新途径,开辟创制昆虫行为控制剂新领域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组胺H3受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明凯  罗晓星  谢建军 《生命科学》2001,13(5):198-199,197
组胺H3受体作为突触前自身受体和异身受体,广泛分布于中枢和外周组织,抑制组胺的释放和合成,调节多种神经递质的释放,组胺H3受体是G蛋白偶联受体家族成员,激活后由G蛋白介导,通过调控N型Ca^2 通道,产生生物学效应,组胺H3受体在中枢和外周器官有着重要的生理功能,对心功能,胃酸分泌,觉醒的睡眠,认知和记忆,惊厥抽搐等都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
从我国特有的高效杀虫植物闹羊花 Rhododendron molle G. Don中分离提纯了14个活性化合物,并研究了这些化合物对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幼虫表皮成分的影响及构效关系,为揭示闹羊花素类化合物的作用机制、优化结构及确定先导化合物提供了参考。通过IR,UV, NMR,MS等光谱鉴定了3个新化合物黄杜鹃素A, B, C (rhodomolin A, B,C)。结果表明: 闹羊花素Ⅲ(rhodojaponin Ⅲ),黄杜鹃素A,羊踯躅素Ⅰ(rhodomollein Ⅰ),黄杜鹃素B ,黄杜鹃素C,羊踯躅素ⅩⅧ (rhodomollein ⅩⅧ),木藜芦素Ⅲ (grayant oxin Ⅲ)和对照药剂印楝素(azadirachtin)的生长发育抑制活性明显高于其他化合物,以50 mg/L浓度浸渍叶碟饲喂斜纹夜蛾4龄幼虫后,虫重、蛹重以及羽化率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处理后120 h,各化合物处理和空白对照试虫表皮几丁质相对含量为28.15%~35.18%,差异不显著。闹羊花素Ⅲ,黄杜鹃素A, B, C,羊踯躅素ⅩⅧ和印楝素处理显著降低试虫表皮总蛋白的相对含量,提高了表皮总脂肪的相对含量。进一步研究发现,闹羊花素 Ⅲ和印楝素处理后,试虫表皮水溶性蛋白、氢键结合蛋白和共价键结合蛋白相对含量显著降低,弱键结合蛋白相对含量显著提高,而对电价键结合蛋白相对含量无明显影响。闹羊花素 Ⅲ处理试虫表皮水溶性蛋白相对含量为对照的50%。闹羊花素类化合物对昆虫生长发育抑制作用不属于“几丁质合成抑制型”,而属于“内分泌干扰型 ”,显著降低表皮水溶性蛋白是其重要机制之一。构效关系定性分析表明,木藜芦烷类闹羊花素化合物基本结构中的C-2,3环氧基、C-6、C-10和C-14取代基结构对化合物的生长发育抑制活性具有重要意义。还讨论比较了闹羊花素类化合物与印楝素对昆虫生长发育抑制作用机 制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小分子抗癌药物通过靶向特定蛋白来抑制肿瘤生长,但大部分致病蛋白被认为是“不可成药”的。蛋白水解靶向嵌合体(proteolysis targeting chimeras,PROTAC)通过靶向降解目标蛋白来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是一项非常有潜力的新技术。本文在介绍传统多肽型PROTAC和小分子型PROTAC基础上,详细总结了靶向递送型PROTAC的最新研究进展,主要包括识别分子介导靶向PROTAC、纳米材料介导靶向PROTAC和可控激活小分子PROTAC前药。研究表明,靶向递送型PROTAC在提高肿瘤细胞特异性、减少脱靶效应和降低生物毒性等方面具有潜在应用价值。最后,本文对PROTAC的成药性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