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4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27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6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3篇
  1960年   5篇
  1959年   9篇
  1958年   6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晚稻中后期二化螟为害特点及严重发生原因剖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近年来 ,浙江省仙居县晚稻中后期二化螟ChilosuppressalisWalker为害日趋严重。分析原因 ,一是单季稻等桥梁田面积的不断扩大 ,使 8月底至 9月上旬田间出现了全年发生量最大的 2代主蛾峰 ,卵孵化盛期与连作晚稻抽穗期吻合 ;二是冬春气温升高 ,发生期提早 ,2代虫源寄主、水稻移栽期等的多样化 ,使 3,4代发生期拉长 ;三是因 3代主峰和 4代的螟害发生具有“隐性”的特点 ,其测报和防治工作被忽视 ;四是二化螟对常用药剂的抗药性提高。据此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02.
云南高黎贡山地区主要药用蕨类植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高黎贡山地区的民间访谈和集市药摊调查 ,从高黎贡山地区已纪录的 5 38种蕨类植物中总结、整理出主要的药用蕨类植物 85种 ,分属 2 7科 ,4 4属。本文主要对其中对 17种常见药用蕨类植物的药用功效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03.
干细胞因子及其受体在红系分化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干细胞因子作为一种多能细胞因子,在临床上有较好的应用前景。随着CD34^ 细胞分离培养技术的完善,干细胞因子及其受体在红系增殖、分化中的重要作用正逐渐被发现并阐述清楚,对临床上相关疾病的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介绍了干系胞因子及其配体抑制红系祖细胞凋亡和促进红系祖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功能,以及在临床上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4.
为了研究通过功能筛选得到的一个新的红细胞分化相关的全长cDNA(命名为EDRF1)的功能,选择K562细胞作为模型细胞来观察反义EDRF1表达对细胞功能的影响。通过快速构建,同时得到了正向和反向插入片段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EDRF1-S(sense)及pcDNA3-AS(antisense),并通过改进的LipofectAMINE细胞转染和G418筛选,得到了稳定性表达的细胞株,进行基因组PCR鉴定,证明了转染的高效性。Northem Blot试验的结果表明,反义载体转染的K562细胞中,EDRF1在mRNA表达水平上受到下调,提示EDRF1反义DNA的表达可能抑制了EDRF1mRAN的正常转录。进一步,γ-珠蛋白和PKC-α的表达在反义构建质粒转染K562细胞中的表达均受到下调,这可能传递了红细胞分化的负反馈信号,从而抑制了珠蛋白的合成。  相似文献   
105.
灰稻虱的饲养和饲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灰稻虱的饲养 ,虫源可从田间直接捕获繁殖 ,饲料用稻、麦、稗均可 ,但以稗草为最佳。饲毒须用低龄若虫在罹病小麦或水稻上吸毒 3天以上 ,无毒虫饲毒后须经过 1 5天以上的循徊期后才能用于感染接种。所用的带毒病株可直接从田间寻获 ,若需自己制备 ,可将通过了循徊期的带毒灰稻虱接种到麦苗或稻苗 (3~ 5叶期为宜 )上传毒 ,待病苗症状表现后用于饲毒。本文详细介绍了 1~ 3代灰稻虱饲养饲毒的方法和步骤。  相似文献   
106.
107.
针壳炱属一新种:猴欢喜生针壳炱 Irenopsis sloaneicola B.Song,T H  Li & Y HShen。它寄生在杜英科植物Sloanea sinensjs(Hance) Hemsl.上。模式标本保存在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标本室。  相似文献   
108.
伴随短声和闪光在皮层运动区引起的电位变化,在锥体束及网状脊髓束有传出放射。部分网状脊髓束的放射,在除去皮层运动区甚至大部分皮层以後仍可得到。据本文分析,除去广泛皮层运动区之後,在皮层脊髓侧束所记录到的放射电位,实际上是由於在该束附近以及混杂在该束内的网状脊髓纤维的活动所致。毁坏内膝体和外膝体後,上述各传出放射均告消失。引起传出放射的神经路径基础,文中用图解加以总结。  相似文献   
109.
Rel/NF—kB与神经系统疾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10.
本研究采用"一锅法",制备薯蓣皂苷键合硅胶固定相(D),苯基异氰酸酯、3,5-二甲基苯基异氰酸酯分别对其衍生,制备苯基异氰酸酯-薯蓣皂苷键合硅胶固定相(Phe-D)和3,5-二甲基苯基异氰酸酯-薯蓣皂苷键合硅胶固定相(DMP-D)。采用元素分析、电镜、热重分析和红外光谱等手段对三种固定相进行结构表征。以苯同系物、多环芳烃等溶质为探针,初步考察了三种新型固定相的色谱性能。结果表明薯蓣皂苷配体已键合至硅胶基质上,根据元素分析结果,按照含碳量计算得到D的表面键合量为152.61μmol/g,Phe-D的表面键合量为140.68μmol/g,DMP-D的表面键合量为151.97μmol/g;薯蓣皂苷及其衍生物固定相的反相色谱性能类似于十八烷基键合硅胶固定相(ODS),分离原理与疏水性作用有关。该衍生化反应简便易行,有望为薯蓣皂苷及其衍生物功能化色谱固定相的大规模制备提供方法学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