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7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10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采用乳铁蛋白修饰的PEG-PLA纳米粒为递药工具包载α-M,探讨其对快速老化SAMP8小鼠AD相关脑内病理特征的改善作用。方法:用乳化/溶剂蒸发法制备载α-M的PEG-PLA纳米粒NP(α-M),将巯基化的乳铁蛋白连接于纳米粒表面,得到Lf-NP(α-M)。7月龄SAMP8系小鼠尾静脉给予注射生理盐水、Lf-NP(α-M)或空白纳米粒溶液,每日一次,连续两周。正常老化小鼠SAMR为模型对照组,通过对脑组织进行免疫组化分析,观察Lf-NP(α-M)对SAMP8小鼠脑内炎症、Aβ沉积等AD特征性病理变化的影响。结果:0.5、2 mg/kgα-M对SAMP8小鼠脑内小胶质细胞激活、星形胶质细胞增生以及Aβ沉积均无显著影响;0.5mg/kg Lf-NP(α-M)可抑制小胶质细胞的激活(P0.001),2 mg/m L Lf-NP(α-M)显著抑制星形胶质细胞增生以及Aβ沉积(P0.05)。结论:乳铁蛋白修饰的包载α-M的可降解纳米粒脑靶向递药系统成功有效,显著提高α-M的成药性并改善AD模型小鼠脑内特征性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72.
在里氏木霉中建立了一个快速的双基因位点同步同源重组新方法,较好解决了里氏木霉基因逐个敲除周期长等问题。研究以里氏木霉自身甘露聚糖酶基因(man5A)为重组表达的报告基因,通过一步转化,将该基因定点整合入纤维二糖水解酶Ⅰ(cbh1)基因位点,同时缺失主要的两个纤维素酶基因(cbh1、cbh2),得到重组工程菌Man12。将重组工程菌Man12与出发菌株Tu6Δku70进行摇瓶发酵,结果显示,重组菌株的甘露聚糖酶产量比出发菌株提高10倍,而纤维素酶产量降低了60%,胞外总蛋白分泌水平降低了40%。Real-time PCR检测甘露聚糖酶基因(man5A)的转录水平,发现重组菌株较出发菌株提高了25倍。在里氏木霉中首次报道了通过一步转化实现两个基因同步定点整合的方法,对利用基因工程手段构建高效表达重组蛋白的里氏木霉工程菌株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3.
以里氏木霉Trichoderma reesei重要工业生产菌RutC30为出发菌株,通过等离子体(ARTP)诱变筛选,以5-氟乳清酸(5-FOA)和尿苷(Uridine)进行筛选,获得一株pyr4基因缺陷株RutC30ΔU3。用含有野生型里氏木霉pyr4基因的互补质粒转化突变株,可回复野生性状。经测序发现其pyr4基因在核酸序列多个位点发生突变,其中包括两个错义突变和一个移码突变,从而导致乳清酸核苷-5′-磷酸脱羧酶失活。经遗传稳定性研究分析,传代5次后仍保持良好的尿苷依赖性、去葡萄糖阻遏以及高产纤维素酶特性。经实验筛选获得了pyr4基因缺陷菌株可作为基因表达系统的受体菌株,建立了以尿苷营养缺陷为筛选标记的木霉转化系统。  相似文献   
74.
韦洁钦  覃丽娜 《蛇志》2008,20(2):148-150
脑血管病是严重危害中、老年人健康长寿的一组疾病,是重要的致残和死亡原因[1].而脑血管病的病因与年龄、吸烟、持续的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高胆固醇和高血脂、肥胖及其他如口服避孕药、遗传倾向等有关.  相似文献   
75.
玄参多糖成分抗疲劳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玄参(Scrophularia ningpoensis Hemsl.)多糖类成分对小鼠抗疲劳的药理作用。取雄性(♂)昆明种小鼠,体重22—27g,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香菇多糖阳性对照组、玄参多糖(低、中、高)剂量3组,经灌胃分别给予小鼠生理盐水、香菇多糖及玄参多糖类成分100、200、400mg·kg^-1·d^-1,连续灌胃21d。分别观察小鼠的体重变化情况,负重游泳力竭时间,血清尿素氮、肝糖原和血乳酸的含量。结果表明,玄参多糖类成分可降低运动后小鼠血清尿素氮、血乳酸含量,增加小鼠肝糖原含量,具有抗疲劳的活性作用。  相似文献   
76.
雌雄同株黄瓜单性结实性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以雌雄同株黄瓜强单性结实自交系'6457'和非单性结实自交系'6426'为亲本,建立了5世代联合群体(P1、P2、F1、F2、F2∶3),采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群体的单性结实性进行多世代联合分析.结果表明:雌雄同株黄瓜单性结实性表现为不完全显性遗传,符合D-2遗传模型,受1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控制.主基因加性效应值为14.7,多基因加性效应值为20.9,多基因显性效应值为25.8.F2的遗传率为56.6%,F2∶3的遗传率为48.7%.因此,对雌雄同株黄瓜单性结实性的遗传改良,可选择强单性结实性材料,通过杂交、回交转移主基因,达到选育强单性结实性材料目的.  相似文献   
77.
目的验证大鼠脑内是否存在ADM及其mRNA。方法取10只健康雄性SD大鼠,体重200-250g,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原位杂交组织化学法检测正常大鼠脑内ADM及其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在大鼠脑内ADM及其mRNA阳性细胞主要表达在大脑皮质、海马结构、齿状回、丘脑、室旁组织、脉络丛、室管膜细胞、基底节、血管内皮细胞,其中脉络丛、室旁组织、丘脑为高表达区,其次为大脑皮质、海马。在大鼠大脑内ADMmRNA的表达与ADM阳性细胞的表达相一致。结论ADM及其mRNA在大脑内广泛表达,提示ADM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8.
晋西黄土区果农间作的种间主要竞争关系及土地生产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晋西黄土区核桃×花生、核桃×大豆、苹果×花生和苹果×大豆4种典型果农间作模式为研究对象,分析果农间作模式中作物光合有效辐射(PAR)、净光合速率(Pn)、土壤水分和产量情况.结果表明:与农作物单作相比,间作模式中作物的PAR和Pn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并且离树体越近,PAR和Pn越小;Pn与作物产量呈显著正相关,说明光照是影响作物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从整体趋势来看,核桃间作农作物0~100 cm土壤水分与相应单作模式间无明显差异,而苹果间作农作物0~100 cm土壤水分与相应单作模式间差异显著,说明苹果对作物土壤水分的竞争比核桃剧烈.研究区果农间作的土地利用效率平均提高70%,经济效益平均提高14%,且核桃间作模式优于苹果间作模式.为了提高间作作物产量,应加强水肥管理、增加树体与作物的间作距离或设置根障、定期适当修剪果树并种植耐荫作物.  相似文献   
79.
一株新的拮抗细菌SL19及其抑菌活性物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防菌SL19对多种植物病原菌有抑菌活性。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实验和基于16S rDNA同源性序列分析构建系统发育树,鉴定该菌为Bacillus velezensis。利用对峙实验测定了该菌的抑菌谱,发现该菌对大丽轮枝菌、尖孢镰刀菌、灰葡萄孢菌、立枯丝核菌、疮痂链霉菌等多种植物病原微生物有明显的抑菌作用。利用硫酸铵盐析法分离纯化活性物质,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初步探索显示:抑菌活性物质经60°C、80°C处理20 min后的抑菌活性不变;经100°C处理20 min,活性降低为原来的75.3%;经120°C处理20 min后抑菌活性完全丧失。对胰蛋白酶、胃蛋白酶、蛋白酶K、氯仿、紫外光均不敏感,SDS-PAGE检测发现该抑菌活性物质中含有分子量约为50 kD的蛋白质,初步推测该菌分泌的抑菌活性物质主要是蛋白质类物质。实验表明,该抗菌蛋白能够抑制大丽轮枝菌菌丝的生长及孢子的萌发,为该菌用于生物防治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0.
【目的】阐释结核分枝杆菌丙氨酸消旋酶原有抑制剂D-环丝氨酸的作用机制,建立丙氨酸消旋酶抑制剂的高通量筛选模型,并用此模型筛选到新的抑制剂分子。【方法】将结核分枝杆菌中丙氨酸消旋酶基因克隆到pET-28a表达载体中,在大肠杆菌BL21(DE3)菌株中得到可溶性的大量表达。表达后的蛋白质通过镍离子亲和层析和阴离子交换层析得到纯化,一方面将纯化后的蛋白和D-环丝氨酸共结晶以解析其抑制剂作用的分子机制。另一方面建立并优化丙氨酸消旋酶抑制剂的高通量筛选体系,用D-环丝氨酸验证体系的可行性并用该体系筛选本实验室药物库中的384种小分子片段、792种化合物及2 200种中药样品。【结果】得到的共晶晶体衍射能力2.50?,晶体空间群为P41212,晶胞参数a=b=163.92?,c=57.44?。结构分析表明,D-环丝氨酸进入活性位点之后与磷酸吡哆醛相互作用形成磷酸吡哆胺,使得磷酸吡哆醛的C4?原子与K42之间的相互作用被破坏,从而改变了结核分枝杆菌丙氨酸消旋酶的活性中心氢键网络。同时经D-环丝氨酸验证建立的抑制剂筛选体系可行,获得阳性化合物分子2个。【结论】依据我们所建立的高通量筛选体系可以有效地为结核分枝杆菌丙氨酸消旋酶筛选到可信的抑制剂分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