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5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探究ZLA对神经元型AChE的抑制活性及其对中枢胆碱能神经功能障碍导致的学习记忆功能减退的改善作用。方法:通过体外实验观察ZLA对神经元型AChE活性的影响;通过ex vivo实验观察ZLA体内AChE抑制活性;利用Morris水迷宫行为学实验探讨ZLA对东莨菪碱诱发的小鼠学习记忆功能障碍的改善作用。结果:ZLA明显抑制人SH-SY5Y神经元细胞和小鼠海马神经元来源的AChE活性。另外,ZLA腹腔注射后以剂量依赖性方式抑制小鼠脑内AChE活性。Morris水迷宫实验结果显示,ZLA显著改善东莨菪碱引起的学习和记忆功能障碍。结论:ZLA能够抑制神经元型AChE活性并具有促智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检测小鼠血浆内新型多靶点抗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药物双美普他酚-乙二酰胺杂合物(ZLA)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LC-MS/MS),并研究其在小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方法:样品经甲醇沉淀去蛋白,应用Waters Xbridge C18色谱柱(2.1×100 mm,3.5μm),以甲醇-水(含5 m M甲酸铵,p H 9.8)(85:15,v/v)为流动相,流速0.25 m L/min;采用电喷雾(ESI)离子源,选择正离子模式多反应监测,待测物分别为m/z 304.3→107.0(ZLA)和m/z 621.7→232.1(内标)。分别给予KM小鼠腹腔和尾静脉注射ZLA 5mg/kg,不同时间点采集血浆用于ZLA定量分析。结果:ZLA和内标保留时间分别为3.2 min和2.5 min。血浆中ZLA线性范围为1-1000 ng/m L。血浆中提取回收率超过91%,日内和日间精密度RSD均小于6%。药动学研究结果显示,腹腔注射时ZLA可快速分布到血浆中,在10.2 min达到峰值,且能达到良好的生物利用度(47.6%)。结论:本研究建立的ZLA血药浓度测定方法快速、灵敏,特异性好,并成功应用于小鼠血浆中ZLA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本研究资料将为ZLA在AD治疗中的进一步临床前评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乳铁蛋白修饰的PEG-PLA纳米粒为递药工具包载α-M,探讨其对快速老化SAMP8小鼠AD相关脑内病理特征的改善作用。方法:用乳化/溶剂蒸发法制备载α-M的PEG-PLA纳米粒NP(α-M),将巯基化的乳铁蛋白连接于纳米粒表面,得到Lf-NP(α-M)。7月龄SAMP8系小鼠尾静脉给予注射生理盐水、Lf-NP(α-M)或空白纳米粒溶液,每日一次,连续两周。正常老化小鼠SAMR为模型对照组,通过对脑组织进行免疫组化分析,观察Lf-NP(α-M)对SAMP8小鼠脑内炎症、Aβ沉积等AD特征性病理变化的影响。结果:0.5、2 mg/kgα-M对SAMP8小鼠脑内小胶质细胞激活、星形胶质细胞增生以及Aβ沉积均无显著影响;0.5mg/kg Lf-NP(α-M)可抑制小胶质细胞的激活(P0.001),2 mg/m L Lf-NP(α-M)显著抑制星形胶质细胞增生以及Aβ沉积(P0.05)。结论:乳铁蛋白修饰的包载α-M的可降解纳米粒脑靶向递药系统成功有效,显著提高α-M的成药性并改善AD模型小鼠脑内特征性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探讨Ca2+激活的小电导SK3钾通道在Cu2+-Aβ复合物(Cu-Aβ)所致小胶质细胞激活中的作用及下游信号通路。方法:应用Cu-Aβ激活BV2小胶质细胞,采用ELISA和Amplex Red试剂盒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过氧化氢(H2O2)的含量,应用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钾通道mRNA和蛋白水平及相关信号通路蛋白的磷酸化。结果:(1)应用不同离子通道阻断剂以及不同亚型钾通道阻断剂预处理的实验结果表明,SK3通道可能介导了Cu-Aβ所致的小胶质细胞激活。(2)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Cu-Aβ可上调小胶质细胞内SK3 mRNA和蛋白表达。(3)通过转染SK3-siRNA下调小胶质细胞内SK3表达水平,结果表明,下调SK3表达后显著抑制Cu-Aβ所致的小胶质细胞激活。(4)应用特异性信号分子阻断剂预处理的实验结果表明,PI3K/Akt信号和 ERK信号均参与了Cu-Aβ所致的小胶质细胞激活。(5)应用相关信号分子阻断剂预处理的实验结果进一步表明,在介导Cu-Aβ诱发的小胶质细胞激活过程中,SK3通道位于PI3K/Akt-ERK信号通路的上游。结论:SK3通道通过其下游的PI3K/Akt-ERK信号通路介导Cu-Aβ所致的小胶质细胞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不同摩尔比Cu~(2+)-Aβ复合物与Aβ单体诱导神经元H_2O_2释放作用的差异。方法:制备不同摩尔比(0.1-5)的Cu~(2+)-Aβ复合物,通过检测硫磺素T(Thioflavin T,Th T)荧光强度考察Cu~(2+)对Aβ纤丝形成的影响。利用原代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分别以不同摩尔比Cu~(2+)-Aβ复合物,不同浓度Cu~(2+)-Aβ复合物(摩尔比为1),以及Aβ单体和Cu~(2+)处理细胞,检测培养上清中的H_2O_2含量;分离线粒体,分别检测不同浓度Cu~(2+)-Aβ复合物(摩尔比为1),以及Aβ单体和Cu~(2+)处理后H_2O_2的释放;观察不同摩尔比Cu~(2+)-Aβ复合物,不同浓度Cu~(2+)-Aβ复合物(摩尔比为1),以及Aβ单体和Cu~(2+)对神经元细胞活力的影响。结果:(1)Th T荧光试验结果表明,Cu~(2+)与Aβ(10μM)摩尔比为1~5范围内可明显抑制Aβ纤丝形成。(2)Cu~(2+)-Aβ复合物(摩尔比为1~5;Aβ浓度为10μM)以及摩尔比为1的Cu~(2+)-Aβ复合物(Aβ浓度分别为5,10μM)可显著诱导神经元释放H_2O_2;另外,摩尔比为1时,Cu~(2+)-Aβ复合物还可诱导神经元线粒体内H_2O_2释放;上述作用均强于Aβ单体或Cu~(2+)。(3)Cu~(2+)-Aβ复合物(摩尔比为1~5)可显著降低神经元细胞活力,该作用强于Aβ单体或Cu~(2+)。结论:与Aβ单体相比,Cu~(2+)-Aβ复合物诱发神经元细胞及其线粒体释放H_2O_2作用更强,并诱发更为明显的神经元毒性。提示Cu~(2+)与Aβ之间的配位结合可能增强其引发活性氧释放以及神经元毒性反应;Cu~(2+)-Aβ复合物引发的活性氧可能主要来自线粒体。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