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7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31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3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3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肌源干细胞可塑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已证实肌肉中至少存在两种干细胞:肌卫星细胞和肌源干细胞。肌源干细胞被认为是卫星细胞的前体细胞,具有较高的增殖能力、更好的细胞生存能力和更宽的分化能力。肌源干细胞不仅能够分化成血、肌肉、脂肪、骨、软骨、内皮等中胚层细胞,而且也能打破胚层限制分化成外胚层和内胚层细胞。文章对肌源干细胞的分离纯化、鉴定、可塑性及临床应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2.
中华蜜蜂化学感受蛋白基因Acer-CSP1克隆与表达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化学感受蛋白(chemosensory proteins, CSPs)是昆虫化学感受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本研究克隆了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化学感受蛋白基因Acer-CSP1, 其核苷酸全长351 bp (GenBank登录号为FJ157352), 编码116个氨基酸残基, 预测蛋白分子量为13.85 kD, 等电点为4.89, 且含有4个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 均符合昆虫CSPs的一般特征, 且与意蜂CSP1基因具有99.1%的相似性, 与其他昆虫也有45.3%~68.0%的相似性。利用2-ΔΔCt法及绝对定量法的real-time PCR技术对Acer-CSP1在中蜂不同器官表达特征进行了研究, 得出的一致结论为Acer-CSP1显著水平地高丰度表达于中华蜜蜂触角, 其次大量表达于头部。由于触角为中华蜜蜂最主要的嗅觉器官, 而头部则具有发达的感觉神经系统和味觉系统, 这也提示Acer-CSP1极有可能参与中华蜜蜂的嗅觉以及其他化学感受功能。  相似文献   
63.
转座子Sleeping Beauty和PiggyBac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10年来,得益于转座子Sleeping Beauty(SB)和PiggyBac(PB)的发现和完善,转座子作为一种遗传工程工具在脊椎动物的基因遗传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SB和PB宿主范围极其广泛,从单细胞生物到哺乳动物都能够发挥作用.转座过程需要转座序列和转座酶的存在,类似于"剪切"、"粘贴"的方式.转座子载体系统转座时可携带一段外源DNA序列,利用这一特性可以用于实现目的基因的转移,现已广泛用于转基因动物、基因功能研究、基因治疗等领域.当转座系统与基因捕获技术相结合,不仅可研究插入突变基因的功能,还能通过所携带的报告基因获得捕获基因的表达图谱.作为非病毒载体的SB和PB转座系统,由于具有高容量、高效率和高安全性等优势,并且PB在转座后不留任何足迹,不会造成遗传物质的不可预测改变,在动物基因工程以及基因治疗方面具有诱人的前景.  相似文献   
64.
3种进化类型大豆叶片的某些生理特性比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半野生、半栽培和栽培大豆叶片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表现为随品种的进化而增加的变化趋势。POD活性在生育期中呈上升变化,SOD活性则随着生育进程逐渐下降。栽培大豆的可溶性糖含量和POD活性以上部叶片最高,半栽培大豆与栽培大豆类似,半野生大豆的变化则不明显。  相似文献   
65.
烟粉虱对寄主植物叶背的定向行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ius)成虫在自然条件下总是能够准确定位到寄主的叶片背面进行取食和产卵,这是一种本能的定向行为。以扶桑和油麦菜为寄主材料,通过非选择性和选择性实验,研究和评价光照、叶面物理性状和重力3个环境因子在烟粉虱成虫定向行为中的作用。结果显示,重力在定向行为中起主导作用,寄主叶片正反面的物理性状差异也能够使烟粉虱成虫定位到寄主叶片的背面,但是存在时滞效应。说明烟粉虱成虫在定向到寄主叶片背面的过程中存在2个系统,一个是以重力为线索的垂直方向感作为导航系统,另一个则是以叶面物理性状为线索的行为调节作为校正系统,二者的相互协作使得烟粉虱成虫能够精确定位到寄主叶片的背面。  相似文献   
66.
不同食料植物对美国白蛾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6月至7月,在室内研究了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Drury)第1代幼虫对洋白蜡、欧美107号杨、法桐和白榆的取食量及不同的食料种类对美国白蛾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美国白蛾对受试的各树种的取食量以洋白蜡为最多,完成一代平均每头可以取食2.21 g,其次为欧美107号杨1.95 g,再次为法桐和白榆,分别为1.85 g/头和1.68 g/头。3龄后幼虫对不同的寄主呈现出一定的偏好性,特别是5龄和6龄幼虫对不同的寄主的取食量表现出显著差异。不同的食料植物对美国白蛾幼虫和蛹的发育历期、存活率、蛹重、成虫寿命、产卵量等有显著影响。取食法桐对其生长发育和繁殖表现出明显的不利性,主要表现为幼虫期延长、蛹重减轻、单雌产卵量降低。  相似文献   
67.
王志明  潘元龙  吴俊  朱宝利 《微生物学报》2012,52(10):1219-1227
【目的】对卡介苗(Bacillus Calmette-Guerin,BCG)美国株(BCG Tice)进行基因组补缺口(补洞)工作,以得到它的基因组完整序列。【方法】首先对BCG Tice进行高通量测序,使用SOAPdenovo软件对得到的数据进行拼接。由于在高通量测序的过程中基因组某些区域测序覆盖度低,测序质量差会使测序结果经拼接后形成众多的重叠群(contig),相邻的位置关系确定的contig形成一个scaffold,contig之间未测到的区域为缺口序列(gap),在contig末端设计引物进行PCR扩增,得到连接相邻contig的PCR产物,对PCR产物进行测序。通过优化PCR引物设计策略,尝试不同的聚合酶进行聚合反应,调整PCR反应条件并结合PCR产物构建克隆测序等方法,补齐contig之间的缺口序列。【结果】完成了BCG Tice的全基因组测序,得到了它的基因组完整序列,序列已提交到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的GenBank数据库。【结论】BCG属于高GC含量的革兰氏阳性细菌,其基因组GC含量高达65.65%。本文以BCG Tice基因组补洞为例,对高GC含量基因组补缺口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采取的策略给予概述,望给相关高GC含量基因组的物种全基因组测序补缺口工作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68.
采用根尖压片和卡宝品红染色法,对分布于高黎贡山的东、西坡不同生态带的8个云南黄连居群进行染色体核型比较分析。结果表明,8个居群染色体数目均为2n=2x=18,核型基本一致,除东坡一个居群为3A型外,其余均为2A型;总体上同一生态区域内各居群的核型表现出较大的相似性,但不同生态区域的居群间却存在较大的差异,主要为近端部和端部着丝点染色体的有无及数目在东西坡居群间存在较大变化;东坡居群的不对称程度均较西坡高。  相似文献   
69.
DNA转座子作为一种遗传工程工具已广泛应用于多物种的转基因及产生插入突变等研究。目前,在哺乳动物中有转座活性的转座子可分为三类:1)hAT样转座子;2)Tcl样转座子包括Sleeping Beauty和FrogPrince;3)PiggyBac转座子家族。其中甘蓝蠖度尺蛾(Cabbage looper moth Trichoplusia ni)来源的PiggyBac转座子是目前在哺乳动物中活性最高的转座子,并且可以携带十几kb的外源基因转座而不影响其效率,使其在哺乳动物的转基因、癌基因的发现、基因治疗研究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此外,PB的无痕迹转座对于无转基因、无遗传物质改变的诱导多潜能干细胞(iPS)研究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对针对PB在哺乳动物中的应用现状及前景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70.
以盐诱导后的大豆根为材料,提取总RNA,RT-PCR得到GmOLPa目的片段。对其蛋白序列分析表明,该蛋白属于GH64-TLP-SF同源超家族中的PR-5蛋白,第25-244位氨基酸是其保守结构域,与番茄中的PR-5亲缘关系最为接近。构建GmOLPa基因ORF的原核表达载体pET-28-GP,并对其在大肠杆菌BL21中的表达条件进行优化。SDS-PAGE证实重组质粒能够在大肠杆菌BL21中表达,目的蛋白分子量约为30 kD,最佳诱导时间为4 h,最佳IPTG诱导浓度为1.0 mmol/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