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7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2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双向电泳结合质谱初步分析蛇岛蝮蛇毒蛋白质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荧光染料(Cy5)标记中国辽宁蛇岛蝮(Gloydius shedaoensis shedaoensis,GSS)蛇毒(snake venom,SV,GSS-SV)蛋白质,获得了该蛇毒的双向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2D SDS-PAGE)图谱,经DeCyder软件分析,分辨出1000多个蛋白点,分子量范围在10~150ku间,等电点在4~7的蛋白质点占78.8%。凝胶后染色(post-staining)采用蛋白荧光染料Deep Purple,选取的5个蛋白点经胶内酶解,产生的肽段经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electro-spray ionization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ESI-MS/MS,HPLC-ESI-MS/MS)进行序列测定,质谱数据经Sequest Bioworks软件分析,为蛇毒L-氨基酸氧化酶、金属蛋白酶、类凝血酶、纤溶酶原激活物和磷脂酶A2的同源蛋白。本研究采用的荧光标记2DSDS-PAGE结合HPLC-ESI-MS/MS的技术适于高通量研究蛇毒蛋白组成。  相似文献   
72.
采用海绵组织离散、细胞分离的方法,对繁茂膜海绵细胞进行纯化、胞内微生物DNA提取,构建了繁茂膜海绵细胞内微生物的16SrDNA克隆,对其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发现海绵细胞内微生物16SrDNA序列主要归类于紫硫细菌门(Proteobacteria)中的α-亚门、γ-亚门和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等类群。与研磨直接提取海绵组织DNA所得海绵组织中总微生物多样性相比,海绵细胞内存在丰富的浮霉菌(23%),说明浮霉菌主要存在于海绵细胞胞内。  相似文献   
73.
贯叶马兜铃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植物名称贯叶马兜铃(Aristolochia delavayiFranch)。2材料类别腋芽。3培养条件基本培养基为MS。启动培养基:(1)MS+NAA 1 mg·L-(-1)(单位下同)+6-BA 0.5;增殖培养基:(2)MS+NAA 0.5+6-BA 2;生根培养基:(3)1/2MS+IBA 0.5。以上培养基中均加入30 g·L-(-1)蔗糖、7 g·L-(-1)琼脂,pH 5.8。培养温度(25±3)℃,光照时间12 h·d-(-1),光照强度40~50μmol·m-(-2)·s-(-1)。  相似文献   
74.
青海省植被光能利用率模拟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卫亚星  王莉雯 《生态学报》2010,30(19):5209-5216
借鉴了MODIS-PSN、CASA、GLO-PEM、VPM等光能利用率NPP模型的优点,同时充分考虑了研究区域其植被光能利用率和环境因素的典型特点。根据研究区域相关文献资料和NPP实测数据,模拟出主要植被类型的最大光能利用率。同时,特别细化了草地和灌丛最大光能利用率的估算步骤。采用蒸散比算法和陆地生态模型(TEM),根据Liebig定律,计算了对最大光能利用率产生影响的环境综合胁迫因子。估算了青海省主要植被类型的光能利用率,并详细分析了其空间分布和季相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06年青海省植被平均光能利用率介于0.026-0.403gC/MJ之间,平均值为0.096gC/MJ。青海省植被光能利用率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带性,呈由西北向东南逐渐递增的趋势。其随季节的推移变化比较明显,2006年植被月平均光能利用率在0.057-0.157gC/MJ之间,峰值出现在7月份,主要的光能利用率累积发生在5-9月份。  相似文献   
75.
新疆生态系统服务时空变化及权衡协同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CASA模型、RUSLE模型和InVEST模型定量测算了新疆1982-2015年的净初级生产力(NPP)、土壤保持和产水三种生态系统服务物质量。使用空间分析和热点分析方法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分区差异进行了刻画,并使用Sen趋势度方法分析了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变化趋势,进一步基于逐像元偏相关分析,对三种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权衡与协同关系及时空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82-2015年,新疆NPP年际变化较为稳定,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土壤保持和产水量的年际变化波动较大;NPP与土壤保持、产水之间为协同关系;土壤保持与产水之间呈现明显的协同关系,且主要是强协同关系;NPP与土壤保持的协同关系在全省范围内有弱化趋势,NPP与产水之间由权衡关系过度到协同关系,土壤保持和产水协同关系先强化后弱化。  相似文献   
76.
李娟  樊军  朱志梅 《应用生态学报》2020,31(11):3711-3718
为了解在不同干旱条件下活化水灌溉对大豆生长特征的影响,探究活化水灌溉对大豆生长的影响机制。采用室内基质栽培大豆试验,在基质最大持水量(80%含水量)的95%~100%、75%~85%、55%~65%和35%~45% 4个水分条件下,分别用自来水、磁化水、增氧水和先磁化再增氧4种水灌溉,研究活化水对大豆苗期生长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 经过30 d的生长后,35%~45%重度干旱条件下磁化水灌溉的总生物量、叶面积、根冠比和根长与自来水灌溉相比分别增加了67.6%、23.5%、84.6%和122.8%,磁化增氧水灌溉分别增加了70.8%、24.0%、61.9%和162.3%,对叶绿素含量无显著影响;其余处理上述指标与自来水相比略有下降。表明重度干旱条件下,磁化水灌溉可以有效促进大豆根系生长、提高根冠比,提高大豆的水分利用效率,缓解干旱胁迫带来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77.
目的: 观察新型低聚半乳糖(B-GOS)对APP/PS1/tau阿尔茨海默病转基因小鼠认知行为和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 选用5月龄雄性APP/PS1/tau AD转基因小鼠和C57BL/6J对照小鼠,分为C57+Vehicle组、C57+B-GOS组、APP/PS1/tau+Vehicle组和APP/PS1/tau+B-GOS组,每组10只。B-GOS连续给予5个月后,依次采用旷场实验、新物体识别实验、Y迷宫实验、Morris水迷宫实验、悬尾实验、强迫游泳实验和条件恐惧实验,检测各组小鼠的认知行为表现和抑郁情绪变化。结果: ① 旷场实验:APP/PS1/tau+Vehicle组小鼠在旷场中央区域的活动时间百分比显著低于C57+Vehicle组小鼠(P<0.01),经过B-GOS干预后显著升高(P<0.05)。② 新物体识别实验:APP/PS1/tau+Vehicle组小鼠的新物体识别指数(NOI)显著低于C57+Vehicle组小鼠(P<0.01), 经过B-GOS干预后显著升高(P<0.05)。③ Y迷宫实验:APP/PS1/tau+Vehicle组小鼠的自发交替正确率显著低于C57+Vehicle组小鼠(P<0.01),经过B-GOS干预后显著升高(P<0.01)。④ 经典水迷宫实验:APP/PS1/tau+Vehicle组小鼠在第4日和第5日的逃避潜伏期显著长于C57+Vehicle组小鼠(P<0.01),经过B-GOS干预后均显著缩短(P<0.05);在空间探索阶段,APP/PS1/tau+Vehicle组小鼠的目标象限游泳时间百分比和穿越平台次数均显著低于C57+Vehicle组小鼠(P<0.01),经过B-GOS干预后均显著增加(P<0.01)。⑤ 悬尾试验和强迫游泳实验:APP/PS1/tau+Vehicle组小鼠的不动时间百分比均显著高于C57+Vehicle组小鼠(P<0.01),经过B-GOS干预后均显著降低(P<0.01)。⑥ 条件恐惧实验:在条件刺激(CS)作用前,各组小鼠的僵直比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CS作用后,APP/PS1/tau+Vehicle组小鼠的僵直比率显著低于C57+Vehicle 组小鼠(P<0.01),经过B-GOS干预后均显著上升(P<0.01)。结论: B-GOS能够较大程度地逆转APP/PS1/tau小鼠的认知行为损伤,并减轻其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78.
实验离心技术的产生和发展与生命科学的发展密切相关,尤其是在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领域,实验离心技术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许多科学家运用这些技术在其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并荣获诺贝尔奖。就实验离心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及其对生命科学发展的重要作用做简要回顾。  相似文献   
79.
开展植物根际效应对全球变化响应的研究是深入认识根际微生态系统中植物根系与土壤微生物相互作用过程及机制的关键。以川西亚高山针叶林两种主要树种幼苗--云杉(Picea asperata)和岷江冷杉(Abies faxoniana)为研究材料,采用红外辐射模拟增温和外施NH4NO3氮肥的方法,研究了夜间增温和施肥对两种幼苗根际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红外辐射增温导致气温增加了1.62 ℃,土壤5 cm和10 cm层月均温度显著增加了2.89 ℃和3.10℃。增温和施肥处理对两种幼苗不同参数根际效应的影响各不相同,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正根际效应、负根际效应或者无影响。增温使云杉幼苗根际与非根际土SMB-C含量均显著增加(分别为42.28%和31.02%),非根际土有机碳含量降低了7.03%;而增温对两种幼苗土壤肥力因素根际效应的影响总体并不显著,增温仅对云杉全氮有显著的负根际效应(79.43%),而岷江冷杉通过根际土全氮和SMB-N含量的增加,其根际效应大小在增温处理下显著增强。施肥处理和两因子的联合作用显著提高了两种幼苗的NO-3-N、NH+4-N和云杉非根际土SMB-N含量,并使岷江冷杉NH+4-N表现出正根际效应,而云杉SMB-N表现出明显的负根际效应(120.80%和253.06%)。这种响应差异可能与不同植物种类地下碳分配及其植物根系所吸收的养分有关,从而赋予了不同植物种类在未来全球变化背景下可能具有不同的适应力和竞争优势,并进一步对亚高山针叶林地下过程及其早期更新产生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索中老年慢性肾脏病并发左室肥厚(LVH)的现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对我院肾内科住院的40-75岁CKD2-5期患者210例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心脏舒张功能减退发生率高于收缩功能减退(79.1%VS 20.3%P=0.000);左房扩大检出率高于左室扩大检出率(46.5%VS 19.8%P=0.000);室间隔增厚检出率(IVSH)也高于左室后壁增厚检出率(LVPWH)(43.0%VS 21.1%P=0.000);LVH的发生率高于IVSH检出率(47.9%VS 35%P=0.001),其中女性LVH高于男性(73.2%VS31.0%P=0.000),然而若采用另外一种诊断标准,两者并无统计学差异(50%VS 34.5%P=0.068)。(2)IVSH组收缩压、脉压、血肌酐均高于无IVSH组。IVSH组除上述因素外血磷尚高于无IVSH组,但在CKD5期的亚组分析中仅收缩压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LVH组收缩压、脉压均高于无LVH组,而血红蛋白、体质指数则低于对照组。进一步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仅性别、体质指数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40-75岁的心血管疾病高危的CKD患者中,采用超声心动图诊断LVH,根据公式计算的LVMI诊断阳性率最高,但诊断切点仍需进一步研究。(2)收缩压升高、脉压增大、贫血、低体质指数、女性均可能是LVH的危险因素,控制血压、纠正贫血和营养不良可能是防治LVH的重要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