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2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8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4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31.
蝴蝶兰组培快繁及热激处理抑制褐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9个蝴蝶兰品种的花梗和无菌苗叶片为试材,研究了不同品种间不定芽诱导率及增殖系数的差异,并选出增殖系数高、中、低的3个代表性品种‘内山姑娘’、‘梦幻兄弟’和‘万花筒’,对不定芽增殖条件进行优化,并对培养过程中褐变严重的品种‘内山姑娘’进行了热激处理抑制褐变的研究。结果表明:(1)相同条件下,不同蝴蝶兰品种间不定芽诱导率和增殖(分化)系数存在显著差异,且花梗芽诱导率和繁殖系数高的品种,其叶片的不定芽诱导率和分化系数也较高。(2)6-BA是影响蝴蝶兰不定芽增殖的主要因素,椰汁次之。培养基1/2MS+7.0mg.L-16-BA+0.2mg.L-1 NAA+100mL.L-1椰汁适于‘内山姑娘’和‘梦幻兄弟’品种的不定芽增殖,1/2MS+5.0mg.L-1 6-BA+0.2mg.L-1 NAA+50mL.L-1椰汁适合‘万花筒’品种的不定芽增殖。(3)40℃热激处理9min恢复48h后再切割接种能够显著减轻蝴蝶兰‘内山姑娘’叶片的褐变程度,热激处理后叶片组培过程中的褐变指数、总酚含量以及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且三者的两两之间均具有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证明短时间的热激处理可降低酚合成酶PAL的活性,减少酚类化合物的积累,从而减轻组培过程中的褐变伤害。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UTI)联合血必净(XBJ)对内毒素(LPS)致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防治作用。方法将50只绵羊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模型组(B组)、乌司他丁组(C组)、血必净组(D组)和乌司他丁+血必净组(E组),每组10只。利用LPS建立MODS模型,并以UTI、XBJ和UTI+XBJ进行防治。观察各组的体征表现,测定不同时点各组的血气、血常规、血清生化指标的改变。结果 UTI+XBJ组绵羊的体征表现明显减轻、死亡率明显降低,PaO2、生化指标和白细胞数目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结论乌司他丁联合血必净较单独应用能明显改善LPS诱导的MODS动物体征表现、降低死亡率,对肺脏、肝脏和肾脏等多脏器损伤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33.
目的研究高海拔地区内毒素致绵羊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病理学变化特征。方法将16只绵羊随机分为2组,中度海拔组和高海拔组,按相同的剂量静脉给予内毒素(6μg/kg)制作MODS模型,24h后麻醉处死绵羊,观察主要脏器的病理学变化。结果中度海拔和高海拔MODS组绵羊肺脏、肝脏、脾脏、肠粘膜均出现明显炎性改变,高海拔MODS组绵羊肺脏、肝脏病理学评分明显高于中度海拔MODS组。结论高海拔地区MODS的病理损伤较中度海拔明显加重。  相似文献   
34.
目的:观察三氧化二砷(As2O3)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凋亡及VCAM-1/ICAM-1表达的影响,探讨As2O3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生长以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体外培养,以不同As2O3浓度及时间对其进行干预。采用CCK-8测定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仪AnnexinⅤ/PI双染法检测细胞的凋亡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VCAM-1mRNA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细胞间黏附分子(VCAM-1)及血管细胞黏附分子(ICAM-1)的表达情况。结果:当As2O3浓度在3μmol.L-1时HUVEC培养24 h的的凋亡率为(0.134±0.03)%,48 h为(3.305±0.53)%,72 h为(3.748±0.84)%(P<0.05),凋亡率均在一较低水平。当As2O3浓度>3μmol.L-1时HUVEC凋亡率明显增加(P<0.01)。不同浓度As2O3作用HUVEC48 h后检测上清液中ICAM-1与VCAM-1浓度时发现1μmol.L-1时VCAM-1表达即开始增加(123.32±3.78 mmol.L-1,P<0.01),而HUVEC表达ICAM-1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并不明显(38.94±2.59 mmol.L-1,P>0.05),随着As2O3浓度的增加,HUVEC表达ICAM-1/VCAM-1的量均增加但敏感性不同。对照组及(1.0、2.0、3.0、4.0、5.0)μmol.L-1As2O3作用于HUVEC 48 h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VCAM-1mRNA表达量明显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表达量分别为(1.657±0.287,1.858±0.241,2.321±0.280,3.012±0.235,3.508±0.342)(P<0.01)。结论:As2O3可直接降低细胞活性,诱导细胞凋亡,并且呈一定的时间-浓度依赖性。在较低浓度时VCAM-1/ICAM-1的表达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随着As2O3浓度的逐渐升高,内皮细胞凋亡率增高,VCAM-1/ICAM-1表达增加,并且VCAM-1/ICAM-1对As2O3的敏感性呈现一定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治疗30例高血压壳核出血的手术体会。方法:选择高血压壳核出血患者30例,采取经翼点-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壳核出血的方法,观察记录上述患者手术一般资料及手技体会、手术治疗临床效果及术后第6个月患者的恢复情况。结果:上述患者平均输血量93.3±45.6ml,平均手术时间2.5±0.4小时,平均住院时间23.1±3.3天;血肿清除量>90%者18例,80%~70%者10例,<70%者2例;术后第6个月评价上述患者的ADL,Ⅰ级7例(23.3%),Ⅱ级13例(43.3%),Ⅲ级8例(26.7%),Ⅳ级2例(6.7%),Ⅴ级0例(0.0%),临床疗效满意病例20例(66.7%)。结论:经外侧裂显微手术治疗壳核出血,具有手术时间短、患者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何首乌(Polygonum multiflorum Thunb.)不同营养器官和组织中蒽醌类和茋类化合物的分布,为合理利用何首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数码显微鉴定和TLC对何首乌的不同器官和组织部位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从器官来看,何首乌藤茎、地下茎和块根中均含有蒽醌(大黄素和大黄素甲醚)和芪类(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而叶和嫩茎则不舍;从组织部位来看,蒽醌类成分主要分布于韧皮部,而茋类成分主要分布于周皮和韧皮部,木质部最少.结论蒽醌类和茋类成分的产生与周皮的形成有一定的关系.蒽醌类化合物的含量可能与韧皮部的发达程度有关,茋类化合物主要产生和贮藏于薄壁细胞中.  相似文献   
37.
四川无尾两栖类的繁殖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依据Duellman和Trueb(1986)的定义,对四川无尾两栖动物的繁殖模式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如下:(1)73种四川无尾类可以划分为2类共5种繁殖模式。水内产卵是比较原始的一类繁殖模式,又分2种:静水产卵(模式1)和流水产卵(模式2),68种(93%)是在水内产卵;水外产卵是较进化的一类繁殖模式,又分3种:卵产在近水塘的泥窝中(模式12),卵泡产在近水域的土穴中(模式21)和卵泡产在近水域的树上或灌丛上(模式23),仅5种(7%)在水外产卵。(2)模式1、12、21、23的两栖动物,雌雄性的体型较模式2的物种为小,产卵的数量大,但卵径较小;蝌蚪的生态表型均可归入静水型,共同特点是蝌蚪体型小,在静水中觅食,生长发育快。模式2的两栖动物,雌雄性的体型较大,产卵的数量少,而卵径较大;蝌蚪的生态表型可归入流水型,特点是蝌蚪体型大,在流水中觅食,生长发育慢。(3)水内产卵的两栖动物的窝卵能量投入方式可以分为两种:静水产卵(模式1)的物种通过增加卵的数量来增加投入,接近于r-选择物种;流水产卵(模式2)的物种通过增大卵径来增加投入,接近于k-选择物种;是两种适应不同环境条件的的繁殖策略。  相似文献   
38.
四川卧龙三江保护区珙桐群落边缘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瑞军  苏智先  胡进耀  周良  朱丽君 《广西植物》2004,24(5):402-406,401
通过对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群落中心及边缘的调查研究,采用Margalef丰富度指数、Simpson物种多样性指数、Shannon-Weiner物种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等多样性指数及物种数个体数分析了群落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及总体的物种多样性。得出以下结果:样地1,从几个指标看除Simpson指数中心<南边缘<北边缘外,其余都各指标均是南边缘<北边缘<中心。样地2,珙桐群落多样性变化,从计算的几个多样性指数看物种丰富度和均匀度的变化趋势相同,都是东边缘<中心<南边缘。而物种的多样性指数是东边缘<南边缘<中心。南边缘在各个指数上都比东边缘高。  相似文献   
39.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