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48篇
  免费   900篇
  国内免费   3424篇
  2024年   89篇
  2023年   251篇
  2022年   282篇
  2021年   295篇
  2020年   263篇
  2019年   296篇
  2018年   333篇
  2017年   284篇
  2016年   348篇
  2015年   382篇
  2014年   561篇
  2013年   417篇
  2012年   472篇
  2011年   469篇
  2010年   395篇
  2009年   399篇
  2008年   390篇
  2007年   370篇
  2006年   436篇
  2005年   399篇
  2004年   415篇
  2003年   415篇
  2002年   343篇
  2001年   306篇
  2000年   318篇
  1999年   331篇
  1998年   289篇
  1997年   247篇
  1996年   267篇
  1995年   262篇
  1994年   240篇
  1993年   227篇
  1992年   234篇
  1991年   226篇
  1990年   190篇
  1989年   194篇
  1988年   100篇
  1987年   106篇
  1986年   75篇
  1985年   100篇
  1984年   71篇
  1983年   57篇
  1982年   41篇
  1981年   53篇
  1980年   36篇
  1979年   32篇
  1965年   17篇
  1963年   17篇
  1959年   15篇
  1958年   1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从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区采集土壤样品35份,主要涵盖农田、城市花园、高山草甸、湿地和防护林带五种生态类型,从中分离获得土壤淡色丝孢菌12属。利用种群优势度、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均匀度、生态位宽度、群落相似性等指标对该地区不同生境的土壤淡色丝孢菌物种(属级)的生态多样性及物种生态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淡色丝孢菌的数量和类群分布在该地区不同生态类型土壤中差异明显。农田生境中土壤淡色丝孢菌物种多样性指数最高,均匀度较高;防护林带生境中土壤淡色丝孢菌物种多样性指数最低,均匀度也最低。对不同生态类型土壤中淡色丝孢菌的相似性分析发现,农田和防护林带生境的相似性系数最大,说明这两种生境具有较多的共同物种;湿地和城市花园生境的相似性系数最小。物种生态位结果分析表明,在上述五种生境中,拟青霉属Paecilomyces、刺座霉属Volutella、曲霉属Aspergillus和青霉属Penicillium具有较宽的生态位宽度,属于广适性物种;而白僵菌属Beauveria和绿僵菌属Metarhizium生态位很窄,只存在于某个生境中,属于狭适性物种。  相似文献   
952.
在构件水平上,对川产的3种药用淫羊藿属植物(淫羊藿(Epimedium brevicornu)、箭叶淫羊藿(E.sagittatum)、柔毛淫羊藿(E.pubescens))的无性系构件特征、克隆构型及构件生物量配置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野生状态下:该属3个种无性系构件的形态特征差异显著,且存在较大的变异性,变异系数范围在29.29%~48.31%之间;箭叶淫羊藿更趋于“游击型”克隆构型,而淫羊藿和柔毛淫羊藿则更趋于“密集型”克隆构型;该属3个种都将高比例生物量配置到叶片或者根茎,其次为茎,再其次为根。柔毛淫羊藿具有更强的克隆繁殖能力,单位面积上各构件生物量均最大,应作为人工引种栽培的首选种。  相似文献   
953.
摘要:【目的】分离鉴定有絮凝活性真菌,同时对其絮凝活性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采用梯度稀释、平板划线、18S rDNA检测等方法分离鉴定絮凝活性菌株。通过高速离心、超声破碎、乙醇沉淀、定性试验等方法确定絮凝活性物质性质。【结果】从渤海湾海岸土壤样品中分离筛选出一株有较高絮凝活性的真菌,经鉴定为产紫青霉(Penicillium purpurogenum),命名为产紫青霉EL-02(P. purpurogenum EL-02)。超声破碎试验证实其絮凝活性主要存在于发酵上清液。根据絮凝活性曲线,确定4 d为积累絮  相似文献   
954.
目的:探讨本课题组收集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患者中存在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第13外显子(E13)基因突变患者临床生化和心血管系统损害特点.方法:对9例临床诊断为FH、基因检测到LDLR基因E13突变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临床诊断FH纯合子患者7名,其总胆固醇(TC)水平15.12~26.14 mmol/L,杂合子患者2名,TC水平11.30~11.75 mrnol/L.(2)均可见不同程度黄色瘤;(3)FH纯合子3例心电图出现ST-T改变;4例儿童和1例青年患者出现瓣膜损害,冠脉血流储备(CVFR)减低;杂合子心电图检查均正常,1例出现瓣膜损害,CVFR均正常.(4)核苷酸序列分析证实:9例E13突变患者中,A606T纯舍突变3名;D601Y纯合突变2名;A606T+、W462X和A606T+D601Y复合杂合突变各1名;A606T和D601Y杂合突变各1名.结论:FH严重损害患儿心血管系统和皮肤,LDLR基因E13出现的A606T和D601Y突变可能成为中国FH人群的高频突变位点.  相似文献   
955.
黄连素降糖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连素是从毛莨科黄连属植物黄连、云连、黄柏等含小檗碱植物药中提取的生物碱,也可以人工合成.其作为抗感染药已有数十年的应用历史和经验.近十年广泛的研究发现其具有降血糖、降血脂、抗心律失常、抗癌、抗血小板聚集、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等作用,其中降血糖报道日渐增多.目前认为可能的机制主要与: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促进胰岛β细胞再生及功能恢复;抑制蔗糖酶、麦芽糖酶等二糖酶活力,减少葡萄糖吸收等相关.本文对近年来黄连素的降血糖临床疗效及可能的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56.
目的:研究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与开腹术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异同.方法:回顾性分析青医附院普外科2006年-2008年100例经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男性患者和开腹直肠癌根治术的100例男性患者,比较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术后生活质量的并同.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手术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可行性以及对术后性功能和排便功能的影响.并分析腹腔镜直肠癌手术对病人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腹腔镜组患者术后泌尿功能和性功能在术后一个月及术后一年均优于开腹组的病人(P<0.05).术后排便功能无明显差异.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手术能取得和开腹手术同样的临床疗效,并且可以明显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57.
目的:研究芦荟大黄素促进人甲状腺癌细胞系K1凋亡的作用.方法:人甲状腺癌细胞系K1与不同浓度的芦荟大黄素共孵育48h,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并用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相关指标Annexin V/PI)和Hoeehst33258染色检测细胞凋亡,结果:芦荟大黄素能够不同程度地抑制人甲状腺癌细胞系K1的生长.芦荟大黄素对K1细胞的IC50(半教抑制浓度)分别为65 mg/ml.Hoechst33258荧光染色和流武细胞术分析K1细胞的结果一致.结论:芦荟大黄素可促进K1细胞凋亡,为芦荟大黄素治疗甲状腺癌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58.
目的:探讨经耻骨上膀胱尿道悬吊术(SPARC)的手术护理方法。方法:对24例女性尿失禁采用SPARC进行手术治疗。结果:21例患者术后尿控满意,3例有轻度尿失禁,无排尿困难及尿路感染。结论:做好术前宣教、心理护理、熟悉手术步骤、对手术所需器械和物品的充分准备是保证手术顺利实施的前提。注意患者体位的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熟练准确的技术配合是SPARC手术的护理核心。  相似文献   
959.
目的:观察生长激素-海藻酸钠-壳聚糖微胶囊促进兔挠骨骨折愈合的作用。方法:实验将新西兰兔80只,在制备新西兰兔右桡骨中段3mm骨缺损模型的基础上,随机分成四组:口服生长激素-海藻酸钠-壳聚糖微胶囊组、皮下注射生长激素组、口服空微胶囊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实验组口服生长激素-海藻酸钠-壳聚糖微胶囊和皮下注射生长激素,对照组口服空微胶囊。并于术后9、17、30、42d定期HE染色和地衣红染色观察各组的骨折愈合情况。结果:本实验HE染色结果表明,由于在骨缺损部位成纤维细胞产生的大量胶原纤维为基质,形成透明软骨及成骨细胞,骨小梁生长的基础,连接骨痂形成和骨髓腔贯通。而观察到生长激素微胶囊组各期提前生长及改建提前的形态。地衣红染色图像结果分析及直方图的分析表明:生长激素微胶囊组胶原纤维产生促进骨小梁提前形成,进而骨折处骨性骨痂的提前愈合和髓腔的提前贯通。结论:生长激素-海藻酸钠-壳聚糖微胶囊口服能促进骨折修复愈合。  相似文献   
960.
目的:探讨大鼠缺血再灌注后溶酶体组织蛋白酶D(Cathepsin D CD)、caspase-9在不同时段蛋白质及mRNA表达变化。方法:将60只S 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正常组(10只),假手术组(10只),脑缺血再灌注组(40只),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梗死模型(MCAO),免疫组化及RT-PCR法分别检测Cathepsin D、caspase-9的蛋白和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6h Cathepsin D的蛋白和mRNA表达明显增强(P<0.05),24h达高峰,48h仍保存高水平。caspase-9蛋白和mRNA6h开始明显升高,12h达高峰,此后缓慢下降,但48h组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Cathepsin D、caspase-9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表达增强,溶酶体可能参与了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