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6篇
  免费   79篇
  国内免费   45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104篇
  2004年   83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130篇
  1999年   72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6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5篇
  1977年   3篇
  1964年   4篇
  1957年   5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一种提高微生物发酵单位的新优化控制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生物发酵过程对技术进行控制和优化,对微生物发酵单位的经济利益和质量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传统的微生物发酵过程中,为了提高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注重对菌种方面的选择。但是,随着我国生物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其领域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并对微生物发酵过程进行了优化。本文对一种提高微生物发酵单位新优化控制进行了分析和阐述,并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此促进我国微生物研究领域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82.
目的:通过探讨CD147和MMP-2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5年5月本院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诊断确诊的脑胶质瘤标本70例作为观察组,根据WHO分型,将其分为低级别组31例和高级别组39例。另选取20例脑外伤患者并作内减压切除的标本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D147与MMP-2蛋白的表达,RT-PCR检测CD147mRNA表达,并探讨CD147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观察组中CD147阳性表达率为75.71%,MMP-2阳性表达率74.29%,两者存在相关性(r=0.870,P0.05)。高级别组和低级别组CD147mRNA表达水平均强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高级别高于低级别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患者CD147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非复发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时间5年患者CD147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生存时间≥5年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脑胶质瘤中CD147和MMP-2的表达与肿瘤恶性程度和患者预后密切相关,可为患者临床预后判断和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3.
目的:验证白藜芦醇是否可以抑制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和迁移及其信号通路。方法:用不同浓度白藜芦醇干预SGC-7901细胞,再用LY-294002和IGF-1分别用来抑制和激活Pi3K/AKT通路。MTT法测细胞增殖,划痕试验和Transwell试验测细胞迁移,Western blot检测细胞迁移相关蛋白(MMP-2、MMP-9)、细胞迁移相关蛋白(P21、P27)、以及AKT、p-AKT的表达情况;结果:相比于对照组,白藜芦醇组胃癌细胞增殖和迁移减弱(P=0.001),p-AKT表达减少(P0.001);LY-294002可以抑制p-AKT的表达(P=0.004),和白藜芦醇一样可以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IGF-1可以显著增加p-AKT的表达(P0.001),可以逆转白藜芦醇对胃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抑制作用。结论:白藜芦醇通过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胃癌细胞增殖和迁移。  相似文献   
84.
以濒危植物羽叶丁香(Syringa pinnatifolia)种子为材料,通过形态观察、种子吸水规律测定及其种子水浸液对白菜种子发芽率的影响等几个方面探究了羽叶丁香种子的基本休眠机制。通过室内发芽试验探究了不同浸种温度和赤霉素(GA3)浓度对羽叶丁香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并且模拟了不同温度和光照条件对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羽叶丁香种子随温度升高吸水速率加快,最终吸水率在96%~121%之间,表明种子吸水性良好,不具有物理休眠特性;种子内部含有水溶性萌发抑制物,具有化学休眠特性,可通过控制浸种时间解除萌发抑制物的限制;30°C是羽叶丁香种子最好的浸种温度,发芽率和发芽势分别达到了86.00%±4.00%和54.00%±8.71%,发芽指数为5.44±0.44;浸种处理后的种子放在15和25°C恒温无光照条件下测试所得的发芽指标最好,发芽起始时间最短,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光照是影响发芽率最显著的生态因子;GA3处理并没有显著提高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但高浓度(400~800 mg·L-1)GA3处理能够加快胚的生长速率,缩短萌发持续时间,说明羽叶丁香种子具有部分形态休眠特性。  相似文献   
85.
报道了酢浆草科(Oxalidaceae)感应草属(Biophytum DC.)的1个中国新记录种——长梗感应草[Biophytum reinwardtii(Zucc.)Klotzsch],提供了其形态描述和标本照片,并对其后选模式作了选定。该种新发现于中国西南部中缅边境的盈江县。长梗感应草与感应草[B.sensitivum(Linn.)Candolle]最为近似,但前者的花梗在花期长5~7mm,而后者的花梗长约1mm,两者容易区别。  相似文献   
86.
采用生物酶催化法替代化学合成法制备左旋多巴是一条绿色、经济的合成路线。将来源于弗氏柠檬酸菌酪氨酸酚裂解酶的编码基因与pKK223-3载体连接,构建表达载体pKK223-TPL,并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成功表达,构建了高活性的基因工程菌;研究了影响酪氨酸酚裂解酶酶活力和稳定性的关键因素,探索了减少副产物生成、提高底物转化率的催化条件。结果表明:在pH 7.5、20℃条件下,控制邻苯二酚质量浓度不超过12 g/L、丙酮酸钠质量浓度不超过7.5 g/L、以0.4 mol/L乙酸铵为氨来源、0.1 mmol/L K~+为激活剂时,可有效减少副产物的生成,提高酪氨酸酚裂解酶的稳定性,经过12 h反应,左旋多巴产量达到122.8 g/L,邻苯二酚的最大转化率达到98.7%,具有较好的工业化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87.
肺形侧耳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它属于四极性异宗结合担子菌,但其交配型位点结构仍未被解析。本研究利用二代测序技术对肺形侧耳的基因组进行测序,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找到了肺形侧耳野生菌株X1菌株后代单核菌株的交配型位点。结果显示肺形侧耳的A交配型位点较为特异,2株原生质体单核化菌株(X1-1和X1-15)的A交配型位点结构差异较大,X1-1含一对保守的HD1和HD2基因,而X1-15除了一对HD1和HD2基因外,还含有额外的2个HD2基因和1个HD1基因。肺形侧耳的B交配型位点与其他担子菌的交配型位点相似,含有8个信息素受体基因和1个信息素前体基因。本研究揭示的肺形侧耳特异的交配型位点结构为后期的遗传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8.
为观察川陈皮素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作用,本研究选用120只SD大鼠适应性喂养2周后分为正常组(20只)和糖尿病肾病造模组(100只),成功构建糖尿病肾病模型后选取50只,分为模型组,川陈皮素低剂量、中剂量和高剂量组以及阳性药物贝那普利组,每组10只,治疗6周后处死,收集尿液检测24h-尿量和24h-尿蛋白,收集血液检测血糖、胰岛素、血脂、肾功能指标和炎性因子的变化特点,收集肾脏检测肾脏病理学以及肾脏组织中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Caspase-3表达水平。结果显示,模型组有明显肾小球增大、部分系膜增生和间质纤维化,相较于模型组,贝那普利组和川陈皮素三个剂量组肾小球病变减轻;与模型组相比,贝那普利组和川陈皮素低、中、高剂量组UCr、24h蛋白尿、BUN、Scr、血糖、TG、TC、IL-1、IL-6和TNF-α明显降低(P<0.05),胰岛素含量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贝那普利组和川陈皮素低、中和高剂量组Bax和Caspase-3明显降低(P<0.05),Bcl-2明显升高(P<0.05)。上述研究表明,川陈皮素对糖尿病肾脏损害大鼠肾功能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9.
高山微水体由于面积微小且通过地表径流形成串联结构常常被认为与高山溪流具有类似的生境, 然而由于这两类生境中环境因子与底栖动物多样性存在差异, 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可能完全不同。滇西北地区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之一, 境内高山微水体和高山溪流分布密集, 在区域底栖生物多样性维持方面具有重要的功能, 然而目前对这两类高山淡水生态系统的研究较少。为了比较这两类生境环境因子的异同及其对底栖动物多样性的维持作用, 2015年6月, 作者在云南省怒江州贡山县的高山峡谷内, 对27个高山微水体和同区域分布的1条高山溪流(海拔高差500 m范围)的底栖动物多样性和水环境因子进行了实地调查。结果表明: (1)高山微水体和高山溪流底栖动物群落中优势分类单元种群数量均比较庞大, 而稀有分类单元数量较多且种群较小; (2)两种生境在环境因子、物种多样性、功能多样性和群落结构方面的差异明显, 高山溪流有较高的物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 (3)高山微水体底栖动物多样性的分布与水环境因子无关, 而高山溪流底栖动物多样性与群落结构的形成受到与流速关联的水环境因子和海拔的影响。因此, 高山微水体与高山溪流不能简单地视为类似的生境类型, 它们对区域底栖动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维持可能具有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90.
以四氧化三铁为代表的医用磁性纳米材料具有独特的磁学性能、表面易功能化、良好的生物学相容性等特点,在纳米医学相关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前景,特别是近年来它作为可介导外场的智能材料,在材料设计和生物医学应用方面均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鉴于此,本文围绕磁性氧化铁纳米材料的生物医学应用,着重介绍近年来其在磁共振影像探针、磁热和磁力效应的生物医学应用、诊疗一体化以及纳米酶催化等领域的研究进展,并对磁性纳米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