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23篇
  免费   408篇
  国内免费   1573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93篇
  2022年   77篇
  2021年   104篇
  2020年   99篇
  2019年   117篇
  2018年   158篇
  2017年   338篇
  2016年   207篇
  2015年   356篇
  2014年   537篇
  2013年   359篇
  2012年   346篇
  2011年   317篇
  2010年   262篇
  2009年   138篇
  2008年   162篇
  2007年   132篇
  2006年   140篇
  2005年   133篇
  2004年   104篇
  2003年   352篇
  2002年   1163篇
  2001年   1388篇
  2000年   194篇
  1999年   235篇
  1998年   134篇
  1997年   105篇
  1996年   168篇
  1995年   128篇
  1994年   133篇
  1993年   184篇
  1992年   153篇
  1991年   124篇
  1990年   95篇
  1989年   118篇
  1988年   161篇
  1987年   31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38篇
  1984年   28篇
  1983年   34篇
  1982年   19篇
  1981年   16篇
  1980年   17篇
  1979年   15篇
  1978年   5篇
  1965年   5篇
  1963年   9篇
  196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从集群、迁移、时间、方式、饮水和舔盐6个方面报道了秦岭羚牛的采食行为。羚牛主要以集群的方式在白天采食,也见到羚牛单独采食及在夜间活动采食的情形,研究期间集群活劝的羚牛个体数占所见羚牛总数的95.4%,有50%以上的羚牛是在大于15只的羚牛群体中见到的。头牛在羚牛群体的采食迁移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通过发出低沉的吼叫声来使牛群聚集在一直一起并共同采食迁移。随着食物的季节性生长变化,羚牛具有季节性上下垂直迁移采食的习性。羚牛采食时,多用上下唇扯断植物的枝(茎)叶,而不是以舌卷食,也用牙咬或啃食木本植物的幼枝或皮。羚牛有多种采食方式,一般是以常规行走的方式采食。但当食物超出正常彩食方式所能获得的特殊情况下,羚牛会采用一些特殊的方式取食,包括后肢站立采食、骑树采食、压枝采食、撞击采食和跪地采食。  相似文献   
992.
山崎酱油在贮存过程中偶有胀袋,细菌总数超标,继续酸化等问题,怀疑是乳酸菌(Lactobacillus) 在酱油中继续生长引起的。试图[通过本实验阐明乳酸菌在醪中生长和产酸的关系。  相似文献   
993.
一种放线菌发醇产天然蓝色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一种放线菌产生天然蓝色素的发醇条件作为详细探讨,单因素发醇试验表明,碳源以2%的蔗糖最佳,氮源以0.1%的KNO3为最好,正交试验表明,蓝色素发醇最佳配方为:4%蔗糖+0.1%KNO3 0.075%盐+10ug/mLFeSO4。最佳培养温度为30℃,最佳初始pH为7.4,并测定了罐发醇过程中的溶解氧,pH变化及碳,氮的利用情况,用HPLC法对该色素的各成分进行了分离,结果显示,该蓝色素至少含有以放线紫红素为代表的5种不同的成分。  相似文献   
994.
多点接点计数方法是根据细菌分解固体培养基上不同的有机化合物的能力确定为不同的生理类群,由有机化合物的降解点数和根据MPN方法进行计数,对不同的耕作方法进行了测定表明,秸秆覆盖免肾够明显提高土壤中分解淀粉,木聚糖,纤维素,果胶,几丁质,卵磷质,脂类和蛋白质类群的细菌数量。  相似文献   
995.
不同微生物的α—乙酰乳酸脱羧酶的生理生化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析测定了不同微生物的α-乙酰乳酸脱羧酶(ALDC)酶活力,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ALDC酶力有较大差异,酶反应速度曲线存在明显差异;酶反应体系的pH对ALDC酶活力有明显的影响,如乳酸乳球菌的ALDC酶反应最适PH为6.6,而产气气杆菌的ALDC酶反应的最适PH为5.8,酶反应体系中加入不同浓度的亮氨酸,缬氨酸和异亮氨酸对不同来源的ALDC酶活性有较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6.
培养基对海洋青霉菌抗真菌活性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培养基的配方、培养条件和培养时间对海洋青霉M-182菌株产生抗真菌活性物质(M-182A)的影响,以期获得高效价的M-182A。结果表明:用海水配制经改良的高氏1号培养基(高氏1号+0.1%蛋白胨+2%海带汁),28℃培养96-108h,M-182A的相对效价最高。  相似文献   
997.
998.
通过分析本家系mtDNA序列,探讨淮阴一非综合征耳聋大家系患病的分子遗传学机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mtDNA与非综合征耳聋相关位点nt1555、nt7445的区域和人类种群研究的D-loop区、PCR-异源双链分析、PCR-RFLP、PCR产物克隆序列测定等技术对该家系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发现该家系中全部母系亲属有mtDNAA1555G突变,而家系中非母系个体、对照组(100例正常个体)的mtDNA1555位点均为A.该家系mtDNA7445位点无突变;该家系属于II型线粒体;发现家系D-loop区存在未见报道的碱基插入.提示mtDNAA1555G位点突变可能是导致该家系患者致聋的主要因素之一.遗传背景可能对家系疾病的表型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 Abstract:We find an extensive nonsyndromic sensorineural deafness family in Huaiyin,and investigate the possible molecular genetic mechanism of matrilineal nonsyndromic sensorineural deafness.We use PCR,combined with PCR-heteroduplex analysis,PCR-RFLP and sequencing techniques to examine part of 12S rRNA,tRNAser(UCN),and D-loop region of this pedigree.1)We found an A to G transition at position 1555(A1555G) of the mitochondrial 12S rRNA from all the patients and four matrilineal.2)An new nucleotide insertion was indentified in D-Loop region.3)According to the polymorphism of D-loop,this pedigree belong to mitochondrial type II.The study showed that the A1555G mutation may be one of major factors in progressive inherited deafness of this family and genetic background should be investigated in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999.
嗅神经鞘细胞的培养纯化及体外生长特性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采用原代培养的方法,从2,5月成年大鼠的嗅球分离培养嗅神经鞘细胞(OECs),培养6天后,用阿糖胞苷(Ara-C)抑制,差速贴壁,Forskolin和BPE营养物质处理,根据P75蛋白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和形态学特征分析了所得细胞的纯度,同时对不同培养时期的OECs 的形态进行观察和纯化后的活力测定。实验结果显示:(1)这种纯化方法简单,经济,快捷,所得的OECS纯度可达95%以上,并且随培养时间延长,细胞仍保持较高的纯度。(2)在培养早期2天到5天主要以巨噬细胞状,多极状,不规则状为主,培养中期7天到20天主要以扁平的双极,三极为主。晚期20天以后呈现双极,三极形态,其起上有许多细小的棘突。93)其中以培养早中期细胞的活力较好,培养20天以后,细胞活力较差,本研究为以OECs 作为移植材料对促进神经再生的研究获得丰富的细胞来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00.
为研究烷化溶血磷脂ET-18-OCH3(ALP)的抗白血病效果。本文以K562细胞为研究对象,通过台蓝拒染法测定ALP作用后K562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和生长曲线;甲基纤维素半固体培养法测定克隆原细胞的存尖率;流式细胞仪检测K562细胞P210蛋白表达;TR-PCR半定量法测定细胞的bcr-abl mRNA;采用流式细胞仪进行DNA 及是民镜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结果显示,K562细胞经ALP处理后细胞生长明显受抑制,呈作用时间和剂量的依赖性,IC50为31.6(24h),22.3(48h),14.8(72h)μg/ml;细胞增殖速度显著降低,克隆原细胞存活曲线呈指数型,而正常对照组细胞的CFU-GM则未受影响;ATP还可使KT562细胞P210及bcr-abl mRNA水平下调,并有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说明ALP对K562细胞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并有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提示ALP具有一定的抗白血病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