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2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4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112.
生物入侵对鸟类的生态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入侵是全球生物多样性面临的最主要威胁之一, 入侵种在改变入侵地环境的同时也使当地的生物受到极大影响。鸟类在生态系统中处于较高的营养级, 生态系统中任何一个环节的变化都可能对鸟类造成一定的影响。本文回顾了哺乳动物、鸟类、无脊椎动物和植物等不同生物类群的入侵对本地鸟类生态影响方面的研究进展。外来生物对鸟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外来哺乳动物对成鸟、幼鸟或鸟卵的捕食作用; (2)外来鸟类与本地鸟类竞争栖息地和食物资源, 与当地的近缘种杂交而造成基因流失; (3)外来无脊椎动物改变本地鸟类的栖息环境和食物状况, 甚至直接捕食本地鸟类; (4)外来植物入侵改变入侵地的植物群落组成和结构, 造成本地鸟类的栖息地丧失或破碎化, 并通过改变入侵地生态系统的食物链结构而对高营养级的鸟类产生影响。最后, 作者还提出了该领域有待解决的问题和今后可能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3.
母亲年龄对中国双生子出生率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选用全国人口普查时登报的 1 989年 1月 1日至 1 2月 31日期间中国育龄妇女 ( 1 5— 49岁 )的生产记录 ,用 Weinberg差别法进行双生子卵性分类 ,分析了中国总体、DZ和 MZ双生子出生率与母亲年龄之间的关系以及双生子的出生性别比。结果表明 ,中国总体、 DZ和 MZ双生子的出生率分别为 0 .787± 0 .0 0 2 % ,0 .573± 0 .0 0 2 %和 0 .2 1 4± 0 .0 0 1 % ,DZ双生子出生率在 33岁前随母亲年龄增高单调上升 ,随后下降 ,但在 46岁后又随龄上升 ,MZ双生子出生率在 34岁前相对恒定 ,随后随龄上升。中国双生子出生性别比显著性低于同期群体出生性别比 ,1 5— 1 9岁和 45— 49岁年龄组出生的双生子性别比低于其它年龄组出生的双生子性别比 ,1 5— 1 9岁和 45— 49岁年龄组出生的双生子性别比较低可能是较低的 MZ双生子出生性别比造成的。  相似文献   
114.
在大肠杆菌TG1 中, 发现了一种与人白介素6 核转录因子mRNA 的3′非翻译区专一结合的蛋白, 其N端氨基酸序列为AlaThrArgIleGluPheHisGlyCyss( ?)Gly。对数据库检索未发现完全同源的蛋白。对于在大肠杆菌中发现真核m RNA专一结合蛋白的意义做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5.
不同年龄性别中国人死亡的月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死亡月分布变异系数作为月份对死亡影响程度的指标 ,对 1989年分年龄 (5岁分组 )性别中国人死亡月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年龄中国人死亡存在明显的月份集中性 ,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高 ,其死亡月分布模式逐渐转变; 两性死亡月分布模式相似; 死亡率水平与死亡受月份影响的程度不完全一致。月份对死亡影响的程度可能与特定年龄性别人群的生理机能状况和疾病谱的季节性节律及其危害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16.
我们于1980年初培养了茶尺蠖Ectro-pis obliqua Warren蛹的卵巢,建立了两株细胞株,SIE-EO-801及SIE-EO-803,现分别传至第73、74代,历时22和19个月。两细胞株所用材料,SIE-EO-801系野外采集的茶尺蠖蛹,SIE-EO-803为实验室饲养的茶尺蠖蛹。蛹体用1%Naclo(溶于70%乙醇)液消毒,用Rinaldini生理盐水清洗、解剖、取出卵巢、洗净卵管、剪细、用少量培养基将剪细的小块和剪时游散出的细胞吸入离心管,500r.p.m离心两分钟,上面的细胞悬浮液接种于培养瓶,  相似文献   
117.
118.
配合饲料投喂条件下日本新糠虾雌雄成体的营养成分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比较配合饲料投喂条件下日本新糠虾(Neomysis japonica)雌雄成体的营养组成差异,本研究采用养殖实验和生化分析方法,测定和比较了日本新糠虾雌雄成体的常规营养成分、脂类、脂肪酸和氨基酸含量,进一步探讨了日本新糠虾雌雄成体对配合饲料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和必需氨基酸的相对保留率。结果显示:(1)饲料中的粗蛋白和粗脂肪分别为40.48%和9.82%,高度不饱和脂肪酸(HUFA)含量和二十二碳六烯酸/二十碳五烯酸(DHA/EPA)的比值分别为27%和1.34,总氨基酸(TAA)和10种必需氨基酸(EAA)含量分别为38.80%和16.32%。(2)雄、雌成体的水分含量均在88%左右,雌体的粗蛋白、粗脂肪和甘油三酯含量均显著高于雄体,雄体的磷脂含量显著高于雌体。(3)除肉豆蔻酸和棕榈油酸(14:0和16:1n-7)外,雌雄成体的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组成接近,雄体的花生四烯酸(ARA)、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总高不饱和脂肪酸(∑HUFA)以及DHA/EPA的比值显著高于雌体,雌体的亚油酸(LOA)、亚麻酸(LNA)和亚麻油酸(18:4n-3)含量高于雄体;雌体的异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精氨酸、半胱氨酸、天冬氨酸、丝氨酸和谷氨酸含量显著高于雄体,雄体牛磺酸的含量显著高于雌体,雌体的必需氨基酸和所有氨基酸总量显著高于雄体。(4)雌体的亚油酸和亚麻酸的相对保留率高于雄体,而雄体的花生四烯酸、二十碳五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相对保留率高于雌体;雌雄成体对各种必需氨基酸的相对保留率接近。综上,日本新糠虾雌雄成体在粗蛋白、粗脂肪、甘油三酰、磷脂、部分脂肪酸和氨基酸含量及重要脂肪酸相对保留率上差异显著,这暗示雌雄成体的营养需求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19.
[目的]自诱导信号分子AI-2(Autoinducer-2,AI-2)作为细菌间的通用自诱导信号分子,参与细菌众多生理功能的调控.本研究通过开展AI-2在鸭疫里氏杆菌(Riemerella antatipestifer,RA)CH3株对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细胞)的粘附、入侵以及对RA相关基因调控作用的研究,为进一步研究AI-2对RA的调控作用奠定基础.[方法]在CH3(血清型1型)对Vero细胞的粘附、入侵过程中加入不同浓度的AI-2,研究其对CH3粘附、入侵Vero的影响;在添加184.0 μmol/L AI-2的胰蛋白胨大豆肉汤(TSB)中培养RA CH3菌株,利用real-time PCR来检测AI-2对RA相关基因转录水平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AI-2浓度为18.4 μmol/L时,AI-2对CH3粘附Vero细胞的抑制性最强,为62%,当AI-2浓度为184.0μmol/L时,AI-2对CH3入侵Vero细胞的促进性最强为194%.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AI-2对部分基因的转录有促进作用,对部分基因的转录有抑制作用.[结论]AI-2参与调控RA粘附、入侵Vero细胞及RA毒力因子、免疫原性蛋白基因以及代谢相关基因转录水平的调控.  相似文献   
120.
【目的】构建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vian 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APEC)rmlA基因缺失株,研究该缺失株的生物学特性。【方法】利用Red重组系统构建rmlA缺失株;比较野生株与缺失株在生长特性、运动性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等方面的差异;运用Real-time PCR技术,比较野生株与rmlA缺失株对APEC部分毒力基因转录的影响。【结果】rmlA缺失株,不影响APEC的生长和运动特性,但生物被膜形成能力显著增强,且使luxS、irp2基因转录水平分别上调2倍、1.8倍,iucD、fyuA则下调25倍。【结论】APEC的rmlA基因可以影响禽致病性大肠杆菌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及部分毒力基因的转录水平;而对APEC的生长、运动特性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