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6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152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91.
目的:探讨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e,TMS)联合丙戊酸钠注射液治疗癫痫持续状态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8月到2017年8月在我院诊治的癫痫持续状态患者79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39例。对照组给予丙戊酸钠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经颅磁刺激治疗,两组均治疗1个月,比较其临床总有效率、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行为能力评分、被动肌动力评分及主动肌动力评分的变化。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5%和84.6%,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食欲下降、恶心呕吐、嗜睡、头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对照组为12.8%,两组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TG、TC与LDL-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HDL-C含量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行为能力评分、被动肌动力评分、主动肌动力评分都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颅磁刺激联合丙戊酸钠注射液治疗癫痫持续状态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神经行为功能,且不会影响患者的血脂水平与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2.
鳞翅目昆虫病原微孢子虫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孢子虫广泛存在于鳞翅目昆虫中,是一类重要的病原微生物。微孢子虫病一方面影响野外昆虫种群的自然平衡,另一方面对家蚕、柞蚕等经济和资源昆虫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微孢子虫分子生物学研究基础相对薄弱,再加上微孢子虫表面坚厚的孢壁,无疑增加了研究难度。随着核酸、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分离制备方法和高通量测序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基于各种组学(Omics)研究微孢子虫的工作方兴未艾,并且有了一些重要的发现。本文综述了微孢子虫与鳞翅目昆虫寄主的相互作用及寄生于鳞翅目昆虫的病原微孢子虫基因组、转录组和蛋白质组进展情况,以期为微孢子虫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这些昆虫微生物研究将为鳞翅目害虫生物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并对家蚕等经济昆虫微粒子病的诊断、防控及治疗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93.
乳腺癌是影响女性健康最主要的恶性肿瘤之一.表观遗传修饰及活性氧(ROS)过度积累引起的氧化应激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起关键作用,表观遗传修饰与ROS的生成和清除相互影响.本文通过对目前有关表观遗传修饰和ROS参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进行综述,为寻求乳腺癌发生发展的生物标志物及精准治疗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94.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探讨了山药与苜蓿和三叶草两种豆科绿肥作物间作对土壤化学性质和生物学性质以及土壤综合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 与山药单作相比,间作苜蓿和三叶草提高了0~20 cm和20~40 cm土层硝态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降低了山药根茎膨大初期和膨大盛期土壤pH和电导率.间作有助于提高山药整个生育期0~20 cm和20~40 cm土层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以及土壤呼吸,但对蔗糖酶和脱氢酶活性影响不明显.采用隶属函数模型和主成分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间作山药收获期的土壤肥力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间作两种豆科作物均具有显著提高山药田0~20 cm和20~40 cm土层土壤综合肥力的效果.通过间作豆科绿肥作物增加山药田的生物多样性是培肥山药田土壤、改善山药田土壤生态环境、缓解连作障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5.
本试验旨在研究金线莲多糖(ARP)对免疫抑制小鼠脾淋巴细胞体外增殖、NO及细胞因子IL-2、IL-6、IFN-γ分泌水平的影响。MTT法检测小鼠脾淋巴细胞体外增殖;Griess法检测NO分泌水平;ELISA法检测细胞因子IL-2、IL-6、IFN-γ的含量。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ARP在50~400μg/m L可明显促进免疫抑制小鼠脾淋巴细胞体外增殖(P0.01),促进NO分泌(P0.01),促进细胞因子IL-2、IL-6和IFN-γ分泌(P0.05,P0.01)。以上结果提示ARP能提高免疫抑制小鼠脾淋巴细胞体外免疫活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免疫抑制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促进NO产生以及提高IL-2、IL-6、IFN-γ的分泌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96.
本文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技术对三组足月初产孕妇共30例进行了TCD主要指标的测定,经统计学处理,正常组、轻度妊高征组的TCD主要指标均在正常人的范围内。而中度、重度妊高征组的TCD主要指标高于正常范围,有显著差异(P<0.0005),左右两侧血管的血流速度不相等,差异超过19.5cm/s。作者等认为TCD技术是一种操作简单,无创伤性、重复,性好、数据可靠的新型检测手段。将TCD作为中度,重度妊高征足月初产孕妇产前、产后的主要监护手段是有一定的现实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7.
对一株源于海参肠道的季也蒙假丝酵母产胞外多糖进行分离纯化并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采用乙醇沉淀、Sevag除蛋白等方法得到胞外粗多糖EPS.EPS经Sepharose强阴离子交换层析分离后,分别得到3个组分EPS1、EPS2和EPS3,对抗氧化活性较高的EPS2采用Sephacryal凝胶过滤层析进行纯化,得到1个单一组分EPS2-1,采用气相色谱法分析其单糖组成,并验证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EPS2-1是由木糖、甘露糖、葡萄糖和半乳糖组成的;它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当其浓度为0.36 mg/mL时,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可达100%,明显高于同浓度下Vc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14.42%;当EPS2-1浓度为0.60 mg/mL时,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率可达53.22%;同时EPS2-1表现出一定的还原力.研究证明该活性多糖具有很好的应用潜力,值得进一步研究开发.  相似文献   
98.
对微生物共代谢途径的概念、机理、类型进行了综述,详细介绍了微生物共代谢作用在去除难降解有机污染物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并对微生物共代谢作用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关键因素及其应用价值做出分析。  相似文献   
99.
黄海中部近岸春夏季鱼卵、仔稚鱼群落结构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13年4月下旬至7月上旬,采用浅水I型网垂直拖网的调查方式对黄海中部20m以浅海域(34°30'—35°30'N,119°20'—120°20'E)的鱼卵、仔稚鱼种类组成与数量分布进行了6个航次的综合调查。春夏季共采集鱼卵21种(未定种3种),共计2247粒,隶属于9科15属。仔稚鱼22种(未定种1种),共计286尾,隶属于13科17属。鱼卵优势种为日本鳀Engraulis japonicus、赤鼻棱鳀Thryssa kammalensis、江口小公鱼Stolephorus commersonnii、皮氏叫姑鱼Johnius belengerii和属Callionymus spp.。仔稚鱼优势种为大银鱼Protosalanx chinensis、白姑鱼Argyrosomus argentatus、日本鳀、赤鼻棱鳀和皮氏叫姑鱼。鱼卵丰度和分布与经度呈负相关、与SST呈正相关,但与其他环境因子如纬度、表层盐度(SSS)和水深等无显著相关性。仔稚鱼丰度和分布与上述环境因子均未表现出显著相关性。基于Bray-Curtis指数的聚类分析表明,鱼卵优势种包括集中分布于研究水域34°48'N以南海域(江口小公鱼、皮氏叫姑鱼和青鳞小沙丁Sardinella zunasi)、10m等深线以内(赤鼻棱鳀),以及北部水域(日本鳀和属)3种主要聚集类型;仔稚鱼优势种包括集中分布于34°48'N—35°12'N海域(赤鼻棱鳀和日本鳀)、连云港外海浅水区(白姑鱼、皮氏叫姑鱼和梭鱼Liza haematocheilus,以及南部水域(褐菖鲉Sebastiscus marmoratus和鲬Platycephalus indicus)3种主要聚集类型。研究结果揭示了黄海中部近岸海域鱼卵、仔稚鱼群落的时空分布格局动态,为科学认识环境变动下该海区渔业种群数量动态和资源变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0.
目的:研究HPV L1壳蛋白在在新疆维吾尔族和汉族妇女宫颈脱落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及差异性。方法:收集2012年9月至2014年3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妇科门诊就诊或行宫颈癌机会性筛查的新疆维吾尔族和汉族妇女病例1160例,选择其中HPV感染阳性或TCT阳性或两项同时阳性的465例纳入研究队列,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宫颈脱落细胞中HPV L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新疆维吾尔族与汉族妇女HPV L1壳蛋白的总阳性表达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964);维吾尔族与汉族妇女正常或慢性炎症组、CIN1组、CIN2组、CIN3组和SCC组HPV L1壳蛋白表达的阳性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988,0.957,0.803,0.892,1.000)。新疆维吾尔族妇女和汉族妇女HPV L1壳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在C1N1组为最高,高于正常或慢性炎症组及其它高病变组,且HPV L1壳蛋白表达的阳性率随宫颈病变恶性程度的增加而降低,呈负相关(相关系数=-0.687和-0.379,P0.001)。结论:新疆维吾尔族与汉族妇女宫颈脱落细胞中HPV L1壳蛋白的表达不存在民族差异,但其与宫颈病变的恶性程度呈负相关,可能是宫颈病变的保护性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