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6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64年   1篇
  1961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71.
本文提出了肺微循环的一维连续介质整体模型,将毛细血管网模型化为形如管道的多孔介质,在考虑毛细血管与组织及肺泡之间的物质交换的条件下,提出了组织液流动情形的数学模型,并得到了封闭形式的分析解.最后作了分析比较,说明本文提出的数学模型所得近似结果与生理学中采用的公式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72.
同工酶差异位点分析在蔬菜杂交种纯度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10种同工酶和蛋白质和分析体系,分析了7种重要蔬菜的71个杂交种与其亲本之间的差异位点以及这些差异位点用于杂交种纯度检测的可能性和存在的问题。试验表明,作物的不同种类,杂交种与亲本之间的亲缘关系以及作物种类的遗传多态性,都会影响同工酶差异位点产生的多寡,从而影响到这一技术是否能用于此种作物的纯度检测,分析了不同同工酶在不同蔬菜中的多态性以及在蔬菜种子纯度检测中的表现。  相似文献   
73.
王川  李丽  魏丕伟  黄非 《微生物学通报》2015,42(10):1888-1894
【目的】分离产绿原酸的内生菌并对其绿原酸合成途径的一种关键酶基因进行克隆和功能研究。【方法】采用表面消毒法从金银花中分离内生菌,以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筛选确定产绿原酸的内生菌,克隆、表达该内生菌的组氨酸解氨基酶(HAL)并进行酶活测定。【结果】从金银花根中分离到一株产绿原酸的内生细菌RP1,同时在该内生菌发酵液中检测到了绿原酸代谢的中间物肉桂酸。对RP1的分子鉴定表明该内生菌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对RP1的HAL基因进行克隆和原核表达,酶活测定表明该酶具有HAL和PAL (苯丙氨酸解氨基酶)双功能,其PAL活性产生的肉桂酸与LC-MS检测的结果一致。【结论】推测该内生菌可能利用其HAL的苯丙氨酸解氨基活性将苯丙氨酸的催化产物肉桂酸导入苯丙烷途径,从而产生绿原酸。  相似文献   
74.
摘要 目的:繁殖及鉴定可调控前脑特异性胆囊收缩素受体2(Cholecystokinin receptor-2,CCKR-2)双转基因小鼠(tTA/tetO- CCKR-2 double transgenic,简称dtg),为进一步研究CCKR-2在焦虑相关疾病,如焦虑症、恐惧行为、创伤后应激障碍等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提供实验模型。方法:(1)利用α-CaMKII/tTA单转基因小鼠与tetO/CCKR-2单转基因小鼠杂交,所得子代尽可能远亲繁殖获得dtg小鼠,提取子代鼠尾基因组DNA,采用PCR法及琼脂糖凝胶电泳法鉴定PCR产物以确定其基因型;(2)采用原位杂交方法验证CCKR-2双转基因前脑特异性表达,筛选CCKR-2双转基因型及前脑特异性表达者作为继代种鼠和实验用鼠。结果:(1)PCR凝胶电泳图显示清晰的tTA(350 bp)和CCKR-2(550 bp)条带,野生型无条带显示,表明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与dtg模型预期基因片段大小相符;(2)原位杂交结果显示dtg小鼠前脑区域有强烈的CCKR-2表达而野生型小鼠不明显。此结果表明dtg双转基因小鼠在本实验室的成功建立与繁殖及继代,同时繁殖出更多的dtg小鼠。结论:通过正确的饲养繁育和基因鉴定方法能成功获得dtg双转基因小鼠,为本实验室进行后续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5.
利用多重PCR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粘附素基因clfa A、clfa B、fnbp A和fnbp B的方法,对奶牛乳腺炎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分离株进行聚集因子主效基因的分析。通过设计合成的特异性引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模板进行PCR扩增,将目的基因回收并连接到T载体,鉴定后进行测序验证,然后对本实验室所分离鉴定的金葡菌临床分离株进行多重PCR检测。PCR产物经过电泳成像显示,clfa A和clfa B分别在292bp和205bp处出现特异性条带;fn-bp A和fnbp B分别在524bp和642bp处出现特异性条带。通过对29株金葡菌临床分离株多重PCR检测发现:能扩增出clfa A、clfa B、fnbp A和fnbp B的分别有26株、12株、28株和3株。建立的多重PCR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粘附素基因的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可靠性,并且发现clfa A和fnbp A基因存在于绝大部分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中。  相似文献   
76.
在绝大多数人类基因中都存有非蛋白编码RNA(non-coding RNA,ncRNA).长链内含子ncRNA(long intronic non-coding RNA,lincRNA)是众多ncRNA中的一员,而内含子区域则是具有调节性的ncRNA的关键源.长链内含子ncRNA可通过作为短链RNA的前体、或是与启动子元件的交互作用、组蛋白甲基化修饰、蛋白编码RNA选择性剪接以及蛋白质编码RNA的稳定性,从而对基因表达进行调控.至此我们可以逐步揭示出基于长链内含子ncRNA的调控系统模式.  相似文献   
77.
响应曲面分析方法优化发酵液中多杀菌素的提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中心复合旋转设计原理,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三因素五水平的响应曲面分析法,建立了发酵液中多杀菌素提取的二次多项式数学模型,并以多杀菌素质量浓度为响应值作响应面和等高线,考察了提取时间、料液比和提取频率对多杀菌素质量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液中多杀菌素超声提取的优化工艺条件为提取频率75 KHz,提取时间74 min,料液比1∶1.5。在此工艺条件下,从发酵液中提取多杀菌素的质量浓度可达到100.75μg/mL。  相似文献   
78.
阵列生物传感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阵列生物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分类。根据换能器的不同,评述了光学、电化学、质量型、磁致阻抗等阵列生物传感器的研究进展,并对目前阵列生物传感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9.
组蛋白修饰在植物发育和防御反应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研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基因肋,的基本特征及其在乙烯调控凤梨科植物开花过程中的生物学功能,通过筛选粉菠萝茎尖转录组测序数据并结合RACE技术分离得到AfHDl基因cDNA全长序列。该基因的开放阅读框长为1548bp,编码516个氨基酸,其理论分子量为58.28kDa,等电点为5.23。由该基因编码的蛋白属于组蛋白去乙酰化酶RPD3/HDAl超家族成员,具有该家族特有的HDAC保守结构域,该蛋白与水稻和玉米中HDl蛋白的同源性均达到87%。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AfItDI基因的表达受乙烯诱导,处理后1d的表达量与0h相比,提高了4倍,推测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基因AfHDJ可能与粉菠萝的乙烯信号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80.
目的: 原代培养豚鼠耳蜗血管纹毛细血管内皮细胞(ECs),探讨跨膜蛋白16A(TMEM16A)在耳蜗血管纹毛细血管ECs衰老过程中的变化及对耳蜗血管纹毛细血管ECs凋亡及衰老的影响。方法: 原代培养耳蜗血管纹毛细血管ECs,细胞传代构建衰老模型并根据CCK-8及β-半乳糖苷酶(SA-β-gal)染色评估细胞衰老程度,衰老细胞被随机分为衰老组(P12)、溶剂组(P12+DMSO)、T16Ainh-A01组(P12+T16Ainh-A01),免疫荧光及Western blot检测TMEM16A在ECs上的表达及分布,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各组Bax、Bcl-2、cleaved casepase-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原代培养的耳蜗血管纹毛细血管ECs阳性率在95%以上,并确定第12代耳蜗血管纹毛细血管ECs为衰老组,与年轻组ECs相比,衰老组ECs上TMEM16A荧光及蛋白表达显著增强(P<0.05),细胞凋亡率升高,衰老组给予T16Ainh-A01干预24 h后,Bax、cleaved casepase-3的蛋白表达下调(P<0.01),Bcl-2的蛋白表达上调(P<0.05),凋亡率下降且SA-β-gal阳性细胞率明显下降(P<0.01)。结论: 衰老耳蜗血管纹毛细血管ECs凋亡增多且TMEM16A表达增加,TMEM16A特异性阻断剂T16Ainh-A01可以降低耳蜗血管纹毛细血管ECs的凋亡和衰老程度,提示TMEM16A可能参与耳蜗血管纹毛细血管ECs的凋亡和衰老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