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9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The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receptor Flt-1 is charaterized by seven Ig-like loops within the extracellular domain. To identify which part is responsible for ligand binding, four cDNA clones coding for truncated Flt-1 mutants consisting of loop 1, 1-2, 2-3 and 1-3 were obtained by PCR from human cardiac cDNA library and inserted into the vectors of the yeast two-hybrid system, with VEGF cDNA on the partner plasmid. The paired plasmids were transformed into yeast strain SFY526, and tested by filter membrane method and β-galactosidase activit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Flt-1(1-2)、Flt-1(2-3) and Flt-1(1-3) all were able to bind VEGF, of which Flt-1(1-3) showed the highest binding affinity, but no binding of VEGF was observed with Flt-1(2) and VEGF.  相似文献   
12.
白细胞介素—2(IL-2),过去曾称为T细胞生长因子(TCGF),是在促有丝分裂素或特异性抗原刺激下,由辅助性T细胞产生的一种淋巴因子,能在体外长期维持T细胞生长。它可调节免疫反应,促进细胞毒性T细胞和NK细胞增殖,诱生γ干扰素。因而是治疗肿瘤和免疫缺陷病人的非常有希望的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人β干扰素N端序列的变异与其抗病毒活性的关系。采用DNA重组技术获得了两种干扰素变种:一种N端序列为MWIRGF,另一种为MAIRGF。这两种干扰素变种的抗病毒活性都明显下降。此结果提示,人β干扰素的N端序列对抗病毒活性起主导作用,在改造该蛋白结构时,应避免改动N端结构。  相似文献   
14.
以我国分离的首株人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A/Anhui/1/2005)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引入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序列(IRES),构建共表达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膜蛋白基因M1和HA的重组腺病毒。PCR扩增禽流感病毒H5N1亚型M1和HA基因的全长可读框片段,先后亚克隆入pStar载体,然后扩增M1-IRES-HA片段并将其插入穿梭载体pShuttle-CMV,再与pAd-Easy载体在BJ5183菌中通过同源重组产生重组腺病毒载体,转化293细胞,包装出重组腺病毒Ad-M1/HA。将Ad-M1/HA感染293细胞,可观察到明显细胞病变效应,用免疫荧光及Western-blot方法均检测到M1和HA基因的表达。共表达M1和HA双基因的重组腺病毒的成功构建为开发新型重组腺病毒流感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sTNFR)可以拮抗肿瘤坏死因子的活性,因此已被用来治疗与TNF相关的炎性疾病。本研究将sTNFR与IgGFc片段的融合蛋白基因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Star上,转染到人的内皮细胞中,获得了表达。表达的sTNFR-IgGFc能够拮抗TNFα对L929细胞的细胞毒活性。将该质粒DNA与脂质体混合,经尾静脉注射到Ⅱ型胶原诱导的关节炎小鼠体内后,应用RT-PCR在鼠的肝脏检测到了sTNFR-IgGFc的表达,并显著地改善了治疗组小鼠关节炎症状和病理反应。这表明抗TNF基因治疗有可能作为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肿瘤坏死因子(TNFα)是一种多功能细胞因子,目前已知许多病理性反应与之有关,如类风湿性关节炎、脓毒性休克、慢性心衰等。TNF的生物学功能是通过结合到细胞表面相应的受体(TNFR)来实现的,因此在炎症区引入可溶性TNF受体或TNF抗体,与膜上受体竞争性结合TNF,可以抑制TNF介导的生物学活性。在临床上,Enbrel、Infliximab和eralizumab等TNF拮抗剂,  相似文献   
17.
流行性感冒病毒鸡胚高产株的遗传特性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流行性感冒(流感)病毒的基因组由分节段的单股负链RNA组成,其中A、B型流感病毒含8个基因节段[1]。它的第4和第6节段分别编码病毒的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决定病毒的抗原性,其它6个节段与病毒的生长特性有关[2]。在流感疫苗生产中,为了提高产量,利用高产毒株与流行毒株基因重配获得重组病毒,它含有流行毒株的第4、第6节段和高产毒株的其它6个节段,这样既具有流行毒株的抗原性又具有高产特性,可以用来降低疫苗的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8.
齐立  张立国  张智清 《病毒学报》2002,18(4):381-383
甲型流行性感冒(流感)病毒基因组由8个分节段的负链RNA组成,共编码10种蛋白,其中在病毒复制的早期即有NP蛋白和NS1蛋白的大量表达,提示这两种蛋白在病毒复制过程中及与细胞蛋白的相互作用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RNA第8节段编码两种蛋白,即非结构蛋白1(NS1)和2(NS2).  相似文献   
19.
新生血管大量形成在实体瘤的生长和转移中起着关键的作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介导肿瘤血管生成的最主要因素。从原代培养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提取细胞总RNA,采用逆转录PCR(RT-PCR)方法得到VEGF受体KDR胞外区cDNA片段。将获得的受体基因克隆到AAV基因治疗载体pSNAV中,得到重组质粒pSNAV/KDR。重组质粒转染BHK细胞,加入辅助病毒后,获得了表达目的蛋白的重组AAV。重组病毒表达的KDR在体外实验中具有与VEGF结合的活性。在体内实验中,重组AAV感染的黑色素瘤细胞在小鼠中形成肿瘤的血管化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20.
VEGF受体KDR胞外区基因的克隆及其在昆虫细胞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VEGF(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是刺激内皮细胞增殖和新生血管形成的最重要因子,与多种实体瘤的生长和转移密切相关。应用其可溶性受体阻断它的病理作用是一个非常有前景的课题。将VEGF受体KDR胞外区前三个Loop 969碱基对的cDNA片段克隆到杆状病毒表达载体pFastBacI,与杆状病毒表达载体Bacmid同源重组后,转染昆虫细胞SF9,获得重组杆状病毒并证明了目的基因的高效表达。经Western blot证实表达产物的特异性。经ELISA和体外生物学活性检测表明表达产物可阻断VEGF的生物学活性,抑制鸡胚CAM血管的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