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4篇
  免费   90篇
  国内免费   356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23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4篇
  1966年   3篇
  1965年   7篇
  1960年   4篇
  1958年   4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89 毫秒
111.
青光眼是由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s)死亡引起的一种疾病,最终能导致失明。近年来,关于高眼压(elevated intraocular pressure,IOP)引发的视网膜的特定分子途径等方面的信息逐渐增多。青光眼中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状态取决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促存活和促死亡途径之间的平衡,而有关这些反应的具体机制有较多的研究,但仍只能解释部分现象。本文综述了关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凋亡、凋亡通路途径及可能引发损伤条件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2.
摘要 目的 研制副溶血性弧菌全基因组芯片,建立芯片杂交方法,并对芯片质量进行评价。方法 利用副溶血性弧菌全基因组序列,挑选出4770条基因,PCR扩增各基因并将PCR产物纯化,点样制备芯片;设计了两个质控杂交组合,采用双色荧光杂交策略,对芯片质量进行评价;PCR方法验证部分芯片结果。结果 芯片杂交与理论预期结果以及PCR验证结果完全一致。结论 成功的研制了一批质量良好的副溶血性弧菌全基因组DNA芯片,并建立了基于DNA芯片的副溶血性弧菌比较基因组学技术平台,建立了一套系统的芯片数据分析的标准方法。  相似文献   
113.
副溶血性弧菌全基因组DNA芯片的研制和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制副溶血性弧菌全基因组芯片,建立芯片杂交方法,并对芯片质量进行评价。【方法】利用副溶血性弧菌全基因组序列,挑选出4770条基因,PCR扩增各基因并将PCR产物纯化,点样制备芯片;设计了两个质控杂交组合,采用双色荧光杂交策略,对芯片质量进行评价;PCR方法验证部分芯片结果。【结果】芯片杂交与理论预期结果以及PCR验证结果完全一致。【结论】成功的研制了一批质量良好的副溶血性弧菌全基因组DNA芯片,并建立了基于DNA芯片的副溶血性弧菌比较基因组学技术平台,建立了一套系统的芯片数据分析的标准方法。  相似文献   
114.
对经低温驯化和未经低温驯化的磷脂酶Dδ(PLDδ)基因敲除突变体与野生型植株进行冻害胁迫处理后,比较2种基因型植株的抗冻性。结果发现,经低温驯化的PLDδ敲除突变体的抗冻性明显低于野生型,而未经低温驯化的PLDδ敲除突变体与野生型的抗冻性没有显著差异,表明PLDδ参与植物的低温驯化过程。对PLDδ的作用途径进行分析,发现PLDδ在低温驯化过程中不参与抗氧化酶活性的调节,对脯氨酸和可溶性糖的积累起负调节作用,但是参与低温信号转导物质ABA诱导抗冻性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5.
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向成骨细胞分化的潜能,可体外分离、培养和扩增,是骨组织工程中理想的种子细胞。近年的研究表明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受到多种信号通路的调控,现就其中研究较为深入的MAPK和Notch通路的情况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16.
用光学显微镜对中国剪股颖属植物14种及1变种叶下表皮微形态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剪股颖属植物叶下表皮长细胞多为长筒形,副卫细胞为平行形,脉上常见刺细胞,脉间有刺细胞或无或偶见,脉间具有短细胞或缺如;脉上硅细胞大多为结节形.(2)种间叶表皮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脉间长细胞的形状及细胞壁的平直与否,气孔器分布的列数,脉间短细胞的有无,脉间刺细胞的有无,表明叶下表皮的差异可以作为种间的分类依据.(3)叶下表皮微形态的证据不支持山东剪股颖(Agrostis shandongensis F.Z.Li)作为玉山剪股颖(A.infirma Büse.)的异名处理,支持山东剪股颖和昆嵛山剪股颖(A.transmorrisonensis Hayata var.kunyushanensis F.Z.Li)的成立.并对昆嵛山剪股颖重新命名为[A.sozanensis Hayata var.kunyushanensis(F.Z.Li)F.Z.Li & C.M.Xu].  相似文献   
117.
山东莎草属叶表皮微形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光学显微镜对山东莎草属14个种和1个亚种植物的叶下表皮微形态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脉间区长细胞为长筒形、短筒形,少数为近方形,边缘为波状、深波状;无短细胞存在;气孔器副卫细胞为三角形、圆屋顶形至三角形、高圆屋顶形和圆屋顶形;乳突存在于脉区长细胞上;刺毛仅存在于个别种中。根据脉区刺毛的有无,结合外部形态,可以分为有刺毛类型和无刺毛2个类型及4个亚类型。莎草属叶下表皮微形态特征高度一致,表明莎草属是一个自然类群,但在种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可以为种的划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8.
利用光学显微镜对山东产藨草属(Scirpus)11个类群的苞片下表皮微形态进行了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该属11个种的苞片下表皮微形态根据脉间气孔器列数可以分为两个类型,其中类型Ⅰ:脉间气孔器为4~12列,又可分为2个亚类型;类型Ⅱ:脉间气孔器为1~2列,又可分为4个亚类型。研究表明:藨草属苞片下表皮微形态支持藨草属中藨草亚属和秆状苞藨草亚属的划分;支持藨草亚属中具球茎藨草组和丝状刚毛藨草组的划分;支持秆状苞藨草亚属中藨草组的成立;对于湖边藨草组提出了不同的处理意见:该组仅包括青岛藨草S.trisetosusTang etWang和藨草S.triqueterL.两种,并将剑苞藨草S.ehrenbergiiB cklr.和水葱S.validusVahl分别独立成组,其新组名分别为:Sect.EhrenbergiiF.Z.Li,&L.N.Liu sect.nov.,Sect.ValidusF.Z.Li,&L.N.Liu sect.nov.。  相似文献   
119.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沙土鼠海马CAl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与即早基因c-fos、c-jun、NF-κB在海马CAl区表达的关系及意义。方法:采用沙土鼠双侧颈总动脉阻断缺血佴灌注损伤模型。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脑缺血佴灌注组(VR)、姜黄素组(CU)、溶剂对照组(SC);每组据再灌注时间点的不同又分多个亚组,每组6只动物。在预定时间点行开阔法行为学检查、TUNEL法海马CAl区凋亡细胞检测,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测定c-fos、c-jun、NF-κB蛋白在海马CAl区的动态变化。结果:姜黄素可显著减少沙土鼠探索活动及海马CAl区凋亡锥体细胞数量(P〈0.01)、诱导Fos蛋白及抑制Jun和NF-κB蛋白的表达(P〈0.01)。结论:姜黄素具有脑保护作用,调控即早基因c-fos、c-jun和NF-κB的袁达可能是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0.
回忆“文革”期间研究狂犬组织培养疫苗的一段历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叙述1966~1973年文革期间开发原代地鼠肾组织培养狂犬疫苗的一段历史。著者通过重重艰难险阻,把原拟定的活毒疫苗课题方向改变为灭活疫苗方向,终于制备出aG毒种,加入佐剂…,形成目前使用的疫苗雏形,眼看疫苗即将成功,此时由于突然的上级命令,著者转变做别的工作,离开此项目。此过程跌宕起伏,30年来尘封箱底不为人知。为还历史本来面目,披露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